92歲高齡的吳院士堅持站著給學生講課,既是一種敬業的態度,也是對他人的尊重;相比之下,那些趴著睡的研究生,既缺少最起碼的尊重,同時也是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來個明星或者來個企業家,情形會否完全不同?
在某些“無聊”的課堂上睡覺,在很多大學里被認為是很酷的“個性”,以至于完全不顧何謂尊重。即便到了研究生這樣的求學層次,亦對自身專業沒有熱情,對學界翹楚沒有尊敬,這是高等教育最為悲哀的地方。在高齡院士站著講課時趴著睡覺,這樣的“身體力行”,甭管怎樣“志存高遠”,都不是年輕個性的張揚,而是應被譴責的目無尊長。大學本是求學路上最該“玩命”也最適合“玩命”的,不能因為高中時代“提前用力過猛”就敷衍懈怠。
有人說,“趴著睡的研究生應該向站著講的院士公開道歉”,如果這是學生發自肺腑的自愿行為,那當然為社會所樂見;但是,如果只是學校要求的結果,那就只能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因此,重要的不是輿論如何譴責,更不是逼著學生作出道歉,而是這些睡覺的大學生們,能否內心有所反思,端正自己的求學態度,懂得何謂尊重何謂素養。要做事,先為人。怎樣做學生,亦是一門基礎課題。
話說回來,在人民大會堂對新入學的研究生組織這樣的宣講會,雖然吳良鏞院士非常重視并且站著演講,但是對今天的某些大學生而言,顯然并不懂得珍惜機會,自然也難以真正達到宣講效果。
無論如何,在高齡院士的講臺下,放肆昏睡的天之驕子,肯定是教育的悲哀。“今天,我們怎樣做學生”,也許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