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茅斯大學初創于1976年,前身為一所當地的職業類學院。與英國其他歷史悠久的高校不同,學校從創立之初起,就繼承了職業類學院致力于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英國同類高校中始終出類拔萃,保持著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并因此獲得了英國高等教育的殊榮——“女王年度獎”。
辦學思想——突出“實用意識”培養
多年來,培養和樹立學生的“實用意識”,始終是伯恩茅斯大學辦學思想的精髓和靈魂。這種辦學思想的靈感來自于伯恩茅斯大學豐富的發展歷程。學校前身為當地的一所職業學院,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就是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因而,學校創立以后,這種辦學思想和理念也得到了完整地繼承和完美的體現,并在辦學過程中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
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及時調整了教學方向,革新了教學內容,大刀闊斧地裁掉了很多以理論性和科研性為主的專業和課程,增加了更多的實用性專業課程,突破了教學目標和內容都是以理論為主的傳統理念,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用意識”。在教學資源的配置上,學校也積極地貫徹“實用意識”培養的辦學思想,將資金和人力資源更多地放在了科研機構和實踐載體的創立和完善上。
而在教學人員的選拔、使用和培養上,學校更青睞那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在一些知名機構和企業有過良好業績的兼職教師。同時,學校也會定期派出一些年輕教師到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去深造,通過借鑒其他高校和機構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自身發展理念和做法。
教學體系——突出“學習能力”培養
學習能力是實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實用意識培養的基礎和前提,更是學校引以為傲的教學創新成果。在學校管理者們看來,所謂的學習能力,不僅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更包括學生個人終身學習意識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樹立上。
因此,面對當前知識的快速更新,學校將“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教學體系構建的創新性和科學性上,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課程的設置完全根據學生未來個人發展的需求而定,不再拘泥于學校整體的教學計劃,而是完全依照學生的個人規劃和專業發展特點而定,學生以后在工作當中可能用到什么就要學習什么。當然,一些基礎性的學科則被列為必修課的范疇,保證了學生職業基礎能力的穩固。
在教材的選擇上,更加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理念。學校對每個教師選取的教材不做硬性規定,很多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選取教材或者自主編寫教材,有的教師甚至沒有固定的教材,而是依托學校圖書館這個有效載體,力求讓學生們涉獵更廣泛的知識,吸取更豐富的營養;在授課形式上,教師們仍然得到了更多的自由,這種自由更多地體現為交流式教學,這與傳統的輸出教學方式截然不同,學生們自己可以弄懂的問題,教師在課上不再做講解,只針對學生困惑和疑難的部分進行重點講解,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
教學評價體系——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為了更好地支撐實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評價方式和體系建設上,學校仍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為了更加全面、真實、系統地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校構建了“作業評價、教學評價和創意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評價,為教學革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業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主要是對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和效果的檢驗。所謂作業,不一定局限于文字作業,也可能是一項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社會調查。就體育專業來講,這種作業更多地表現為當地體育現象的深層次分析和調查。而這種作業評價方式,也有相應的嚴格的分數評定標準,以便對學生每個學年的學習表現進行量化考核。
教學評價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整個學期學習狀況的宏觀評價上,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布置論文或者考試來實現,通過學生們的論文寫作和考試成績進行量化考核。尤其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既要查閱相關的資料,又要對論文主題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社會調查。
創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是不定期的,既可以在期末進行,也可以在期中進行,它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始終認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掌握,并不是教學過程的終結,只有通過教學,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才是教學目標達成和實現的真正體現。在創意評價過程中,學生們要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面對當前就業市場的需求和趨勢特點,提出針對行業和產業發展的別具一格的創意和理念。可以說,創意評價是伯恩茅斯大學對評價方式的重要貢獻。
科研機構建設——突出“科研能力”培養
加強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學校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之一。對于學生來講,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
因此,學校十分重視校內科研機構的建設,每年都要拿出巨額的資金提高科研機構的硬件標準,這為學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和平臺。目前,學校擁有眾多頂尖的科研機構,比如英國國家計算機科研中心、烹調技術科研中心和旅游管理國際科研中心等等,這些科研機構為學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提供了載體,也從整體上提高了學校自身的科研能力。
同時,學校管理者認為,除了硬件設施,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驗豐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師資隊伍。因此,學校十分注重對于科研人才的引入和聘用,每年都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校內科研中心的客座教授,定期到校內的科研機構進行科研指導,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設定專業的科研項目,為學生提高科研能力提供人才保證。
此外,學校不斷加強對于學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支持和重視,定期要舉行一些主題鮮明的科研論壇活動,促進校內科研成果與校外科研成果的交流,增強科研水平和科研方向的前瞻性,有效地提高學習的科研能力。
人才輸出模式——突出“實踐能力”培養
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是學校實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和關鍵,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人才的輸出模式上。多年來,學校立足于英國深厚的工業基礎和產業優勢,依托眾多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和團隊,與一些知名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為畢業生的就業開拓了空間。
成立至今,學校始終堅持邀請知名學者、企業代表來校授課,并提供學生與學者進行單獨交流的機會,創造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讓社會知名團體、組織增強對學校教學能力和人才素質的全面了解。同時,學校提倡對外進行廣泛的實踐合作。就體育專業來講,伯恩茅斯大學與一些知名的體育組織,比如英格蘭體育運動委員會、蘇格蘭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威爾士體育運動委員會等建立了長久、穩固的合作關系,與這些體育組織一起合作研究、開發體育項目,并在此過程中,派駐學生到體育組織里面去學習和實踐,讓學生們進一步開闊視野,提高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學校與這些體育組織建立了“訂單式”人才輸出模式,根據這些體育組織的崗位需要進行定向培養,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為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