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們越來越重視建筑地基基礎的處理工作。本文筆者根據多年施工經驗,闡述了建筑工程基礎施工的近狀概論,剖析了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掌控重點,并且研討了如何加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工民建;地基基礎;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工程建設的數量越來越多,工程建設的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地基基礎建設質量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根基,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礎的施工,才能有效地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
一、地基基礎施工的概論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載作用下基底下方產生的形變絕不能疏忽地層,而基礎則是指將建筑物荷載傳給地基的底部構造。地基是作為支承建筑物荷載,所以一定要能預防強度的毀壞和穩固,同時,務必掌控基礎的沉降不超過地基的變形允許值。能夠完成上面要求前提下,盡可能的采用對立來說深度小,僅需要一般施工程序便可建造起來的基本類別,即天然地基上淺基礎;地基若滿足不了上述的要求,就必須進行穩固處理,處理后地基上建造的基礎,即人工地基上的淺基礎。如果上述地基基本形式統統都不能夠來滿足要求的話,就要想方設法借助特殊的手段相對埋深大的基礎形式,稱深基礎(常用樁基),以求把荷載更多地傳到深部堅固的敦實土層中。
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要點控制
1、把握好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關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鋼筋、鋼絞線、砂石等,要做到:①優選供貨廠家,最好從廠家直接供貨;②加強材料檢查驗收,嚴把材料質量關;③加強現場原材料的復試工作,以防現場錯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采用應以供應部門集中到供貨到現場,項目經理部驗收、檢查、送檢的方式,保證現場材料的可靠性。
2、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技術交底是保證施工質量必不可少的環節,首先是設計人員對項目經理部人員交底,目的是讓項目經理部人員熟悉領會施工圖意圖;其次是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施工班交底,目的是讓施工班組掌握如何按規定要求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有哪些。技術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時應附圖,記錄時要有責任人簽字。
3、施工參數的確定
由于各場地地基基礎工程條件的差異性,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正式施工前都應進行試樁、試打工作,以確定有關施工參數、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三、加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1、地基基礎的選型
作為地基與建筑物的相連部分,基礎能將由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又傳向地基。如果地基能夠完全承受,基本的散布形式和豎向構造的散布形式一樣,可以采取突出基礎;若地基很軟弱,那么建筑物非常高的前提下,就要采取筏形基礎,筏形基礎有比較大地基接觸面的優勢,它和突出基礎相對來說,造價相對更高一些。若基礎土質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的粘土,亞粘土、就要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樁。
假設地基承載力不夠,則屬于軟土地基,要采取措施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軟弱地基系由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或者其它等等構成,在查看時要查明軟弱土層的均勻性組成,散布范圍和土質泥沙,為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案提供相應的參數。在初步計算時最好計算房屋結構的大致荷載量,假定它平均散布在了整個面積,從而便得到了平均的荷載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載力相對比.若是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載位,則用獨立基礎可能比筏形基礎更加經濟。若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載位,可選用滿鋪在全部面積下的筏形基礎,若介于在兩者間,則用樁基礎或沉井基礎。
2、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措施
當基地土質為淤泥,上層土層又較薄時,應采用避免施工中對淤泥和淤泥土擾動的措施。若是沖填土、建筑物垃圾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對有機質含量相對多的生活垃圾、基礎有腐蝕性的工業度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能作為持力層。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時,應綜合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對地基要點,建筑結構類型和基礎型式,周圍環境條件、材料供應情況、施工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后擇優采用。地基處理時,一定得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上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便加強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已確定的地基處理方法,進行必要的檢測,同時為施工質量提供相關依據。地基處理后,建筑地基變形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如果地基上欠固結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則選用適當的增強填土和施工工藝。
3、各部位鋼筋連接方式
轉換層中鋼筋的種類繁多,不同位置鋼筋受力情況也不盡相同。(1)轉換層大梁的主筋是轉換層中最重要的受力單元,應采用最可靠且對鋼筋無損害的連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擠壓連接法;(2)轉換層柱鋼筋、剪力墻豎向分布筋宜采用電渣壓力焊;(3)轉換層主梁腰筋及箍筋、聯系梁主筋、板鋼筋一般采用閃光焊接;(4)其他受力較次要部位,如聯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綁扎連接。
四、混凝土澆筑技術
轉換梁混凝澆筑量大,澆筑速度塊,總的澆筑時間長,又要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因此,下面有幾點需要注意下:(1)混凝土施工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并確保混凝土的輸送不間斷。混凝土澆筑應分層來進行,每層高度控制在300~500mm。每層間隔時間1.5~2h。(2)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機械振搗為主,人工扦插為輔。插入振動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動時間以出現泛漿為準,同時插入點距離應在振動棒有半徑1.25倍范圍內。在梁柱節點處,若鋼筋太密,振動插入不了,則采取鋼扦來插,在梁柱側模用橡皮錘敲打,用人工振搗來彌補。(3)樓板混凝土澆筑,除在梁處采用插入式振動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動器沿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平板振動器依回字型路線成排進行振搗,且排與排中間要有一定的搭接,以確保混凝土不漏振,以保證密實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地基基礎是建筑物的基礎工程,地基基礎的施工對于工程建設來將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人員必須充分掌握相應的施工技術,保證施工質量,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在實際施工中,應該根據土質的實際情況、地基狀況以及施工環境的具體要求,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楊雪卿.建筑地基基礎處理方法淺談[J].科園月刊,2012
[2]馬勝偉.建筑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