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代人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心理,然后從人與室內居室空間的交互性、個性化、身體健康的影響性的視角論述了對居室空間進行創新的必要性。隨著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室空間設計的要求越來越專業化。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室內空間; 交互性; 個性化
前言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提高了生活質量,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居室空間是人們生理與心理得到休息的最基本場所,室內設計師應對已知的設計因素和設計意圖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人為中心設計出富有創意而又能讓大眾接受的良好的居室環境。伴隨著建筑的“綠色”時期的到來,室內設計也應同步進入“綠色”時期。我們期待室內居室空間設計的創意思維與現代化概念的進一步完善結合。
一、人與室內居室空間環境的交互性分析
室內居室空間的設計,無非在于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合理的生活環境,創造出物質、精神特性上與人“交流互動”的環境,以支持人類享受到生存的意義。室內居室空間環境不同于工作環境,它是家人放松心情、隨意活動的空間,那么它不應該冷冰冰的,應當給人以“活生生”的氣息。當室內空間環境與人的關系達到和諧時,人們才會產生舒適感、安全感。進行室內空間居室創新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室內的空間形態,對其進行巧妙的設計使其具有情感意識。例如衛生間,以前人們認為它只是個方便之地從不認真考慮它的設計。現在的人不同了,寧愿自己的臥室設計簡單也不容忽視衛生間的設計以及其空間大小的考慮,它已經成為家庭溫馨的一個角落。玄關和頂梁柱在室內空間會給人產生氣悶和壓抑的感覺,對其進行人性化設計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現象。比如玄關處以半透明材質為主要材料結合一些柔和的燈光會讓空間顯得空曠一點;頂梁柱可以結合周圍的空間結構設計成擺放物品的形態。如此一來,無論是邀請的客人還是只身一人在家中都能和身邊的環境相“交流”。達到一種創新意境的體現形式。
二、個性化的室內居室空間設計分析
隨著生活節奏的進一步推進,當今人們居住的空間環境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商品房,相同的樓房,相同的房間,甚至相同的室內設備,打破同一化,追求個性只能從設計的角度來進行出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性格特征,自己的家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它的設計自然充分展現著自己的設計獨特的風格和品味。個性化的室內居室空間設計體現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燈光的合理運用。燈光作為室內居室設計中的一項要素,有著顯著的重要性。照明設計不再是事后補遺的工作,它已經同色彩、樣式、通信等因素一起,成為室內居室空間設計中需要通盤考慮的基本要素。人造光不等同于自然光,如果說人類對于自然光的追求是出自本性,那么充分利用人造光是人的藝術追求體現形式。比如下射燈打在大廳背景墻的斜線或曲線裝飾上產生極美的效果;玄關擺放的藝術品可通過聚光燈來突顯;上射燈透過玻璃桌面或雕像的玻璃底座,發散出飄忽、朦朧的光;在營造的不同的美之中展現主人自己的個性,使整個空間得到進一步的延升。
2、色彩的搭配運用。充分應用室內居室空間的色彩,能使整個空間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雪白的墻壁,亮白色系的瓷磚地板是普遍家庭給人們的空間視覺效果,認為通過這樣色彩上的設計能夠給室內營造空間寬廣的錯覺,以至于不會顯得擁擠。然而根據室內空間的大小進行色彩的適當搭配能夠顯示出主人的審美個性以及文化素養,空間小就以借助室內用具的色彩進行點綴為主,例如地毯、窗簾、沙發的淡雅色調是很好的選擇。對于大面積的室內居室空間的設計就可以設想對其進行色彩分割的方式特別創新設計,但色相不可差異太大沒有過渡,而顯得室內居室空間太花。
3、對使用者身體健康的影響性。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長,人們向往自然,喝天然飲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環境中。人們對室內居室空間設計的要求不僅是要創造一個文雅、舒適、美觀的環境,以美化生活;而且還要求創造一個對身體健康有益的適合生活的環境。降低有毒材質比如存在大量化學成分的壁紙的運用;結合現代高科技的仿大理石瓷片的運用就避免了大理石對人體造成的輻射傷害等等。將花草樹木移入室內,讓住戶享受“回歸自然”的體驗是現代居室設計的一大趨勢,綠色植物給人帶來新鮮空氣,營造了恬靜舒適的小小生態環境。
三、室內空間設計還需要注意的問題分析
室內空間界面裝飾設計,應著重處理好形狀、質感、圖案和色彩等要點。關于色彩問題將在以后的章節中專門介紹,在此僅介紹形狀、質感和圖案三方面的問題。
1、形狀:室內空間的形狀與線、面、形相關,形體是由面構成的,面是由線構成的。室內空間界面中的線,主要是指分格線和由于表面凹凸變化而產生的線。這些線可以體現裝飾的靜態或動態,可以調整空間感,也可以反映裝飾的精美程度。密集的線束具有極強的方向性。柱身的槽線可以把人們的視線引向上方,增加柱子的挺拔感;沿走廊方向表現出來的直線,可以使走廊顯得更深遠。弧線有向心力或離心力,觀眾廳頂棚上兩端彎向舞臺的弧形分格線,有助于把人們的視線引向舞臺;圓形餐廳頂棚上的圓形分格線,可以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室外。
2、質感:建筑裝飾材料可分天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硬質材料與軟質材料,精致材料與粗曠材料等。材質是材料本身的結構與組織。質感是材質給人的感覺與印象,是材質經過視覺和觸覺處理后而產生的心理現象。質感有自然質感和人工質感兩大類。未經人工加工的天然材料如石頭、竹子、樹皮、毛皮等的質感是自然的,故稱為“自然質感”;人工材料如水磨石、磚、鏡面玻璃等的質感則是人工的,故稱為“人工質感”。質感與顏色相似,都能使人產生聯想。例如,光滑、細膩的材料富有優美、雅致的情調,同時也可能給人一種冷漠感;金屬表面可以使人聯想到堅硬和寒冷;木、竹、藤、棉、麻、毛、皮革、絲織品可以使人感到柔軟、輕盈、溫暖和親切;全反射的鏡面不誘鋼吋以使人感到精密、高科技;石材的質感則是堅硬、沉重。
3、圖案:墻面、地面和頂棚有形有色,這些形與色在很多情況下,又表現為各式各樣的圖案。室內環境能否統一協調而不呆板、富于變化而不混亂,都與圖案的設計密切相關。色彩、質感基本相同的裝飾,可以借助不同的圖案使其富有變化;色彩、質感差別較大的裝飾,可以借相同的圖案使其相互協調。
四、結語
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迫使人們對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的室內空間設計,由于受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階段的制約,還沒有形成既結合國情,又具有鮮明時代感的設計風格趨向,普遍出現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國古代建筑樣式或裝飾部件的情況,這就是社會上公認的以拼湊代替設計的現象。這種只重視形式上的美觀無法滿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家是人們的避風港灣,當面對了一天那樣讓人緊張而冷冰冰的工作環境,回到家中人們渴望的是身心疲憊的釋放和溫馨的幸福感。室內居室空間設計也同樣要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因此,在設計中如何進行創新,便成為共同的探索點。
參考文獻:
[1]來增祥、陸震緯. 室內設計原理[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譚征、王新俐.室內設計與發展趨勢初探[J].山西建筑.2008
[3]郭銳、孛龍生.設計創新思考[J].包裝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