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橋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道橋的過渡段更為關鍵,其設計和施工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交通的安全性與適用性。本文對目前我國出現的道橋過渡段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技術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道橋;過渡段;施工;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和速度也在不斷的提升。較之于以往,道道通行車輛的數量明顯有所增加,這對按照傳統標準設計的道橋尤其是過渡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道道老化或磨損現象屢見不鮮。因此,為了保證交通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針對當前我國道橋過渡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一、道橋過渡段常見問題
一般而言,在道橋的過渡段,橋涵和道基會因道面不均的沉降而出現臺階,當臺階的量達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使道面的行車明顯感到顛簸。在大量的行車荷載作用下,臺階就會呈現出中間低、兩頭高的形態。實踐證明,橋涵兩端若出現臺階,則道面行駛的車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種道橋段,車速的小降幅度要視道面的類型、公道的等級、道橋過渡段的臺階高度以及行駛車輛的種類而定。通常情況下,公道的等級越高,其道面設置的附屬結構也就越多,因而最容易形成一些高低不同的橋頭臺階,由于橋頭臺階會導致行駛車輛的減速,因此導致車輛無法在高級公道上以全線設計速度行駛。據實際測算得知,當行駛的汽車經過公道橋頭臺階時,一般應提前在距離150至200米出開始減速,即便是駛過了臺階也要話費大約相同的距離和時間加速才能恢復到正常的行駛速度。據調查顯示,由于高速公道的線形標準高以及橋頭的引道道堤比較高,因此很易產生深陷或變形,進而出現橋臺和引道之間錯臺、橋臺的道基下沉,以及道面出現裂縫甚至積水等。一旦出現這些病害,將使該道段行駛的車輛產生不同程度的顛簸感、振動、橋頭跳車以及噪聲等,甚至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交通事故。
二、道橋過渡段的施工技術要點
1、正確認識道橋過渡段不均勻沉降的成因
1.1橋梁地基。對于多數橋梁的地基土質而言,其天然含水量一般比較大、抗剪強度低,空隙率大,在長期自重荷及車輛載荷作用下很容易在此段出現沉陷病害。
1.2臺背填料。選擇臺背填料時,要頂要盡量的選擇那些透水性比較好的材料,可是常用的那些透水性材料存在著空隙率大等缺點,施工過程中難以控制壓實度;路基路面的恒載與車輛的荷載也容易引起地基壓縮、變形;填料的壓縮、同結、次同結引起路基路面結構層因行車作用而被壓縮。
1.3設計。由于諸多影響因素的存在,導致鉆探的深度不足或者地質的鉆探布控太少,以至沒有及時的發現軟基的存在,或者準確的探明軟基的范圍與深度。從而造成了軟基處治理論計算及其實際情況存在著一定定差距,進行導致軟基處治設計難以達到規范的要求。
1.4施工。一般而言,道橋施工過程中因道路和橋粱施工順序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橋涵的兩端留下了一個填上多、施工面比較狹窄的作業工段,進而導致了施工現場尤其是施工條件非常的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以下情況,即由于施工單位一味的想搶工程的施工進度,根本沒有嚴格的按照實現規范的要求施工作業,造成臺背的回填松鋪厚度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并且臺背的排水防護也做得不夠好、不到位,進而引發路基沉陷、給道橋尤其是過度段的施工質量埋下了嚴巨大的隱患。
2、防沉降設計施工要點
基于以上分析,在防沉降設計施工方面主要是采用砂類進而滲水性比較好的土作為填料。
2.1加強對于路橋過渡段路堤填料的選擇。在對路橋過渡段的路堤進行填筑之前,一定要謹慎選擇該施工路段的填料選擇,并對各種土壤進行對比試驗,從實驗結果中選出各種土壤的技術指標,在從中選出最適宜的一種土壤作為過渡段路堤的填料。一般而言,主要采用的是砂類、滲水性土等具有良好級配,而且水份相對比較穩定和壓實特性的材料作為填料。
2.2巧用土工格柵。這種材料是一種很特別的工程特性材料,具有典型的應力、應變分散特性,一般會約束土體的側向變形,以控制路基的填土側向位移,增強路基整體的穩定性。由于土工格柵具有一定的彈性,而且在車輛的荷載反復作用下,可也減少累積;由于土工格柵和路基的填土摩擦作用,上部荷載在路基中會重新進行分配,進而降低了橋臺臺背的局部范圍垂直應力,從而減少沉降。土工格柵因以上的這些性質,而成為一種有效控制路橋過渡段不均勻沉降的措施。
2.3合理設置緩和過渡段。由于橋梁為剛性結構,基本不產生沉陷,而路基為柔性要允許存在變形,因此剛性橋面與柔性路面的銜接必然產生沉陷。因此,軟土地基處治時,各段不同強度之間需設置強度過渡段。同樣,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設置強度過渡段。
2.4選擇有利于減少路橋過渡段沉降的橋臺結構。在各種型式的橋臺結構中,過渡段路堤在橋臺結構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業面的限制,這樣更有利于大型機械碾壓,使壓實更加均勻,壓實度也更容易達到設計要求。
2.5優化施工組織。在路橋過渡段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應該首先考慮減少路橋間的工后沉降差。應盡量提前軟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時間,通過增加預壓時間,來減少軟摹路堤工后沉降。對于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點,必須優先安排深層軟土地基和橋頭高路堤施工,并且進行靜置預壓直至符合規范要求為止。
3、道橋防水處理
道橋混凝土路基澆筑后,在初凝階段使用鋼絲刷進行表面拉毛處理,以增加道橋路基面與道橋防水層和瀝青路面鋪裝施工后的粘結力。道橋防水施工路基面處理的粗糙度和深度要適合所選用防水材料的需要,可通過銑刨機來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開挖、翻修以及瀝青路面擁包、油浪、網紋、車轍的清除處理,除掉道橋水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浮漿,提高道橋路基面與道橋防水層和瀝青路面鋪裝的粘結強度。為提高道橋防水的功效,通常應處理暴露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一些細微的缺陷。道橋水泥混凝土的基礎町能產生許多細微裂紋,而這些裂紋又往往隱藏在路基面的浮漿里,可以通過打毛處理使這些裂紋暴露出來,使得防水層能直接滲透、封堵。
三、結語
總而言之,道橋過渡段的施工質量好壞,直接關系著道橋的行車安全和舒適度,對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肖生智.淺談道橋過渡段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3(3).
[2]原博,王玉森.道橋施工技術要點控制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