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道路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結合筆者自身工作經驗和工程實例,詳細地論述了城市道路工程的路基和路面設計要點,提出了道路橫斷面設計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路基工程要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路面設計更要考慮施工地的實際情況等建議,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城市道路工程;問題與建議;設計要點;注意事項
引言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設迎來了黃金時期。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尤其是在高度發達的現代都市中,原有的道路設計理念以及規范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給我們的城市道路設計工作者既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道路的設計不僅要依據科學,與時俱進,更要有人性化的設計方案。
一、道路工程設計的要求
1.1道路工程的設計必須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點。
在現代城市中, 對道路而言,不僅需要滿足交通運輸的功能,還要對城市起到美化作用, 兼顧周邊居民的生活、娛樂的便捷性。
1.2道路的設計需要突出城市的特色。
一個城市留給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特色, 擁有與眾不同的風格會讓人感覺耳目一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城市個性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 所以在設計中, 設計人員應該考慮市民對城市個性化的需求, 尊重城市的文化, 注重城市整體的構造, 這樣不僅僅可以突出當地特色, 也能在工程設計過程中帶來不小的收益。
二、結合實例對道路工程設計要點的分析
2.1工程概況
某道路工程全長約2285m,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計算行車速度為40km/h,在交叉口范圍內直行交通的計算行車速度為25km/h;最小縱坡0.3%,最大縱坡2.3%;最小凹形豎曲線半徑900m,最小凸形豎曲線半徑3500m,最短豎曲線長度95m;路拱橫坡為1.5%,采用直線聯結拋物線型路拱曲線;人行道橫坡采用單面橫坡,橫坡度為2%。橫斷面布置為4.5m(人行道)+21m(機動車道)+4.5m(人行道)。
本工程的路面結構設計上面層采用4cm厚的SMA-13瀝青瑪蹄脂,6cm厚的AC-20C瀝青混凝土以及8cm厚AC-25C瀝青混凝土。基層采用30cm厚的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底基層采用20cm厚4%水泥穩定石屑。底層和基層的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按規范應要求分別不小于3.5MPa和2.0MPa。基層的材料采用水泥穩定碎石的集料最大粒徑按照要求應不大于31.5mm,其中,小于4.75mm 的顆粒含量要不大于50%,小于0.075mm 的細粒含量要小于5%,塑性指數不宜大于9%,細粒土的液限應小于28%。
2.2路基設計
路基的設計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充分的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機械施工方法以及新的材料。路基排水、棄土、防護等綜合設計要根據沿線地形地貌、氣象、地震、地質等資料并且結合環境景觀,選擇適當的路基橫斷面形成來進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設計要求本路段土質以及土石混合填料路堤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土石路堤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40cm。路基填料的壓實采用重型標準,分層壓實,路基壓實標準及填料強度設計要求見表1所示。
2.3 路面設計
選擇路面設計方案要本著技術先進、合理選材、經濟合理、利于養護、方便施工等原則來進行。對于路面的設計,應該采用以雙輪組單軸載100kN 為標準軸載,使用年限為15年。初步設計推薦的路面結構方案要在施工圖設計的階段進行優化,考慮交通量、交通增長率、交通組成、前后路面結構的協調一致等因素,在經過計算來確定路面結構以及厚度。
2.4、路基、路面排水系統及防護工程設計
對于道路路基排水設計應當采取防、排、疏結合形式,并且與路面排水、路基防護以及橋涵構筑物等相應協調,形成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統。本道路地下水位較高,處于路床下30cm至路面結構底基層范圍,要使路基處于干燥、中濕狀態,需將地下水位降至路床下50cm以下,采取如下措施解決:在道路兩側設置截水盲溝,路面結構下設置透水層,疏導地下水排向道路兩側的盲溝,透水層上設置隔水層,阻斷地下水對路基的侵害。
2.5道路橫斷面設計
在道路橫斷面的規劃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保證沿路管線的布設,避免人防工程、管線以及各種構筑物之間的相互干擾。要考慮沿街建筑性質以保證與沿路的建筑取得和諧,提倡公交優先的同時要考慮到小汽車工業的發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設置港灣式車站及公交專用道。
2.6道路縱斷面的設計
縱斷面對工程質量、景觀、行車舒適性與安全性影響比較大。設計中除了要滿足組合關系、坡長、坡度、豎曲線半徑等規范規定的指標之外,還應考慮與現狀道路標高的關系、地形要求、橋隧引道線形的要求等因素。
交叉口縱坡方面:城市道路相交的現狀和規劃道路比較多,規范要求交叉口范圍的縱坡宜≤2%,困難情況下應≤3%。規劃路相交位置的縱斷面應預留實施條件。以中線里程和長度確定的縱坡在交叉口的內外側坡度是不一致的,內側會大一些,內側曲線長度小,外側大,在采用極限縱坡時要保證不利位置的內側的坡度在規范允許的范圍。
三、道路工程設計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3.1傳統設計思路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集中資金建設干路、立交,忽視支路尤其是貫通性支路的規劃建設,支路不成網絡、不成系統,自行車、行人均匯集到幾條貫通性干路上,不僅加重交叉口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的相互干擾程度,而且行人過街很不安全,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2橫、縱斷面的設計不夠完善的問題。
在道路橫斷面的設計中,很多道路的寬度都高于道路的規定值,設計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值來設計道路, 這樣不僅降低了成本, 而且也有利于我們的交通安全;對于縱斷面的設計, 很多道路的設計都不能及時的排水, 我們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 優化設計相應的排水設置, 確保道路和周圍環境能夠相協調。
3.3交叉口豎向設計的問題。
關于交叉口的豎向設計工作,需要根據相交道路等級、線型、橫斷面形式及交叉口所處地點的地形情況,本著保證迅速合理地排除交叉口范圍內的地面水,同時力求交叉口的平、立面構成良好景觀的原則,對交叉口進行豎向設計。
3.4在道路設計工作中, 很多設計人員都把道路設計的美觀性給忽略了, 只是更多的去關注道路的安全以及結實程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美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一個具有美的設計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我們應該多注重道路設計的美觀性。
結束語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城市的道路鋪設情況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建設水平,城市道路是否通暢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正常運轉。為了滿足新時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道路工程設計前,要對影響道路設計的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道路設計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把握設計要點。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道路設計才更為科學合理,才能建設出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的道路。本文為筆者拙見,希望能對設計人員會有借鑒作用,不當之處,還望同行不吝斧正。
參考文獻
[1]黃順泉. 新時期下城市道路設計因素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9.
[2]毛川珺. 人性化理念運用于城市道路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