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工程項目預算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著認識方面、行業法規、控制體系以及工程預算咨詢機構等方面的問題。由此造成預算執行率總體上不高。做好項目預算工作,首先要求單位的領導、職工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明確職責;其次要加強預算管理,把施工預算與預算執行工作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文章提出了建筑行業中預算管理存在的若干問題和應對策略的建議。
【關鍵詞】施工企業 預算管理 作用 問題 措施
1、做好施工預算管理工作的作用
做好施工預算的編制能夠預測完成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以及大型工具的數量,因此可以確定工程應投入的實際成本管理(即計劃成本管理)。再通過與施工圖預算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單位工程的目標成本管理和實現的利潤,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實際成本管理控制在計劃成本管理之內,以獲得計劃利潤。因此,做好施工預算管理工作能夠更好的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1搞好施工預算促使企業加強計劃管理
施工預算詳細地反映了完成單位工程應需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以及大型機具的種類和數量。施工企業可以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按時組織人力、物力,避免人工窩工、人工不足以及材料缺貨積壓等現象。特別是目前建筑行業資金短缺,建材價格上漲,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如果購買材料無計劃,不論是積壓或缺貨都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1.2搞好施工預算管理工作是提高單位工程效益的重要措施
施工預算是采用施工定額編制而成的,是一種反映工程所需工料和機械臺班費用的經濟文件。在施工過程中執行施工預算,企業采用新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以不斷提高企業的施工技術水平,不突破計劃成本。結算往往以施工圖預算為依據,而施工預算只為施工企業內部組織人力、物力和向工程投入工料機以及計劃管理提供依據。
2、建筑工程預算中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各界普遍采用的工程造價控制模式,是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多年來,這種管理辦法基本適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初步做到了自成體系,管理有序,控制造價,促進效益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和完善,現行的建筑工程預算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并已開始制約管理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出現了工程造價失控,“三超”現象等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2.1認識問題
由于多年的思維慣性,不少技術人員仍然有多要項目和作高預算的想法;其次,預算工作的重要性并沒有的得到廣泛的重視,有不少人認為預算主要是財務部門和預算員的事情,尤其是有些項目負責人認為自己主要搞好項目的技術工作就行了,對預算工作既不熟悉也不特別重視。預算管理與技術管理的結合還不夠緊密?,F在的項目管理一般分為技術管理和財務管理兩部分,分別由兩個部門管理,彼此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財務人員不了解項目的進度,技術管理人員不了解預算執行情況,難于及時發現預算執行與項目進度之間不匹配的問題。
2.2工程預算定額更新緩慢
現行的工程預算定額盡管在不斷補充和完善,但還是遠遠跟不上市場價格變化與建筑材料更新換代的需求。由于社會的進步,在建筑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不斷涌現。編制預算時,需要經常進行定額換算,但由于我國現行的工程預算確定方法多為靜態、滯后的方法。定額單價通常是以幾年前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價格的統計為基礎,這就造成了工程量計算取費的差錯。這種靜態、滯后的價格取定方法,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經濟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據同一定額編制不同工程的價格,無法區別承包單位在不同地點、不同工程上的價格差異。
2.3控制體系監控不到位
現行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僅能實現建設工程的局部管理,導致工程造價失控,“三超”現象嚴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缺乏統一的造價管理目標和相互溝通,工程監理單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階段的質量與進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資決策分析。設計單位在設計階段雖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細化到預算,但由于缺少對設計方案造價指標的控制約束,導致投資偏高。
2.4施工階段設計變更的隨意性大
工程項目應該經過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資額度的審批程序,把工程建設實施中各階段的工程造價實際發生額度控制在限額以內,強調精心準備、科學合理地組織實施,嚴格地監控。但很多建設單位急于開工,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對投資額度的要求,建筑標準的把握,設計深度的審查,招標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與完善程度沒有嚴格把關,對施工中的工程隨意改動,而導致工程預算成本的增加,然而這種增加是應該完全可以通過預先充分的預算管理準備而避免的,因此充分而科學的預算管理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3、加強建筑工程預算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要使建設工程造價預算得到合理確定,有所控制,就必須在基本建設領域全方位加強工程造價預算管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
3.1領導重視,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明確職責。
首先,領導和職工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做好工程預算編制與管理工作做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之認識到,做好預算工作關系到單位運行與任務的完成情況。其次,要轉變預算工作僅是財務部門和預算員的事情的觀念。事實上預算工作不僅是財務部門和預算員有關,也是各相關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尤其是技術管理部門和技術人員。項目負責人不僅要對項目成果負責,同時也要對項目經費預算的執行情況負責。
3.2大力提高預結算、審查人員的業務水平
培養“復合型”預算人才,提高預算人員素質是提高預算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證。所謂“復合型”的工程預算人員,首先要求預算人員能夠熟練地按施工圖紙、工程合同、地區預算單價和上級有關規定,規范地編制工程預、結算,同時又能按照上述資料與規定,結合工程施工條件、技術難易、工期長短、市場勞務與主要材料價格預測等諸多因素,提出工程保本價位和符合當時建筑市場行情的利潤期望值,供企業決策層確定標價的參數。
3.3加強工程預算的監督和校審
做好工程預算校審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預算校審的階段和重點。制定出工程預算校審程序,明確各方、各部門在工程預算校審中的職能和責任;其次要嚴明工程預算校審工作紀律,防止工程預算校審走形式,造成工程預算校審形同虛設;再次,工程校審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工程預算經驗,有能力承擔起工程校審的職責。
3.4建立施工企業自身的工程預算數據庫
建立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新機制,引導施工企業根據統一的辦法編制自主的定額,自主投標報價,逐步形成承發包雙方通過市場競爭、價值規律以及市場供求的作用,協商確定工程造價。這是建設部、國家體改委全面深化建筑市場體制改革的意見之一。為順應這種改革,我們注重建立自身的經濟數據庫。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是一項技術性、經濟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企業的預算工作光停留在政府規定的本本上是不夠的,預算工作必需面向市場,熟悉市場行情。
3.5以合同為依據計算工程造價
工程預算價格除了一些與構成產品實物有直接關系的人工、機械、材料以及管理費用外,還有一些看起來與產品實物無直接關系的費用(實質上是流通過程費用和服務費用),因此工程造價與施工企業根據合同應履行的責任義務有很大的關系。在國外工程合同和工程造價是兩位一體的,如英國著名的《JCT合同條件》合同范本,就有《建筑工程標準工程量計算辦法》(SMM)與之相對應。
結語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加強建筑工程預算的管理工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工程預算的準確性,降低工程造價,還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為后續的開發項目積累資金,保證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