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建筑設計,主要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使用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實現生態、節能、環保的建筑。文中就綠色建筑理念及其設計原則展開分析,提出了當前綠色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提高我國綠色建筑設計水平,推進綠色建筑設計道路總結了幾方面對策。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設計;對策
當前,建筑行業發展快速,其隨之帶來的污染與破壞也是極其嚴重的。因此,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沖擊,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排放,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就是建筑與技術的最完美結合,是建筑設計的最大目標。那么,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影響了綠色建筑設計水平呢?在推進綠色建筑設計的道路上,我們應當采取什么對策進行應對、解決其中的問題呢?
1 綠色建筑
1.1 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指的是為了給居民提供舒適、健康、親和、綠化的居住與工作環境,通過采用綠色設計理念進行設計的建筑,建筑設計師結合無污染、環保、節能、經濟、生態型、天然、自然的裝飾材料與技術進行建筑設計,進而設計出有助于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健康的生存環境,更加健康、生態、無污染,有利于為居民構建溫馨、健康的綠色家園。
在設計城市建筑時,應當盡可能滿足綠色化建設理念,通過將綠色化建筑設計理念運用到其中,不僅可以有效的減輕我國目前日趨緊張的能源使用情況,而且可以有效的減輕我國的大氣污染情況,減少粉塵、酸雨、霧霾等環境危害,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總的來說,運用綠色建設設計理念,將會成為我國城市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1.2 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1.2.1 生態化設計原則
生態化設計原則主要是通過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風等自然元素、條件,促使居住環境冬暖夏涼,為住戶及居民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有利于住戶的身體健康的建筑環境;通過充分利用自然元素,采用更多的環保、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大量采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建筑原材料進行設計,盡量避免能源的過度浪費,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對保護地球環境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向下設計發展,即設計地下購物商城、地下停車場等,減輕地面壓力。
1.2.2 利用綠色可再生能源進行建筑設計
當前,太陽能這一綠色能源被廣泛運用到綠色建筑中,它旨在“以人為本”的宗旨下,把自然條件與人工手段相結合,為人們創造出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綠色建筑設計,應把建筑物和太陽能設施綜合考慮,以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既節約建筑成本,又保持了建筑物整體的美觀性。同時,設計師也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做好太陽能的防風、防雷、防雪等各種安全防護工作。
2 當前綠色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認識不全面
目前,由于我國在綠色建筑設計方面發展起步較晚,對綠色建筑還缺乏真正的認識和了解,片面認為綠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資,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國現階段難以推廣應用等等。加上部分地方尚未將發展綠色建筑放到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缺乏緊迫感,缺乏主動性,相關工作難以開展。
2.2 缺乏健全的綠色建筑設計激勵政策
對于企業來說,雖然綠色建筑更加節能與環保,從長遠來說更加經濟,但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造本身可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企業在法律不強制、政策不優惠、受眾沒要求的客觀環境下,綠色建筑所帶來的初期投資增加,多數沒有自覺開發綠色建筑的動力。對于消費者來說,由于綠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會轉化成用戶的負擔。因此,在綠色建筑發展初期,政府如何通過制度建設,運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是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2.3 綠色建筑設計專業人員不多
綠色建筑真正建成的太少是因為綠色建筑專業人員和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動力太少,許多設計師只是為了滿足國家規定的要求、工程審批而設計綠色建筑,并不是發自內心的認識到綠色建筑的好處而設計,因此是被動的,缺乏主動性,導致綠色建筑設計專業人員較少。
3 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水平的對策及注意事項
3.1 完美、全面的詮釋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來發展方向,推廣和發展綠色建筑有賴于綠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會觀念與意識的提高,要向全社會宣傳普及綠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識,提高民眾的接受度。綠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術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用的技術和產品,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和建筑設計,并不需要增加過多的成本。
其中,尤其要重點加強對建筑師的環保生態教育,使建筑師的建筑理念不斷與時俱進,以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另外,要在全民中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倡綠色的消費及生活模式,從而直接影響到建筑市場的發展方向,推動建筑行業朝著綠色建筑設計的方向發展,使建筑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3.2 建立健全的綠色建筑設計激勵政策,推動綠色建筑事業發展
目前,完善各種財政稅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緩,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借鑒國外經驗,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激勵政策,建立市場機制和財政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提高相關行業、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投資者、消費者實行一定的政策優惠,采取經濟補貼、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由于綠色建材生產成本將高于普通建材,綠色建材面市了,還得下游消費方認可。綠色建材價格較高且公眾對綠色建材認識不足,直接導致消費者認為其性價比低,在購買時會考慮價格因素而放棄購買,同時也不愿意付出較高的價錢去購買綠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開發商缺乏使用綠色建材的動力。因此,國家應該有相應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勵政策,給生產者或是消費方補貼,包括綠色建筑評價中能加分,招投標加分等,鼓勵下游選用綠色建材;另一方面,通過法律法規,宣傳、引導生產和消費綠色建材。
此外,對于沒有達到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一定的前置性措施進行限制,對于符合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建筑,給予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的優惠政策,從而增加開發商對綠色建筑項目的開發。尤其在初級階段,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就不能促使開發商按照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來完成建筑工程項目,推廣綠色建筑的過程將會曲折而艱難。
3.3 培養大量具備專業化素質的綠色建筑設計師
可以說,在綠色建筑空前繁榮的景象下,如何走好綠色建筑的發展之路是每個從業人員所必須思考和慎重面對的問題。無論建筑材料、施工工藝、生態節能等技術系統如何發展,建筑師都是建筑設計的本源。建筑師對綠色建筑的理解和可持續技術的全面掌握是真正實現建筑綠色特性,而非簡單技術堆砌的關鍵因素和有效保證,是建筑設計實現全面“泛綠”的必由之路。在培養具備專業化素質的綠色建筑設計師時,應當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綠色建筑的理念,建議通過強制性和引導性手段相結合,讓設計師主動的思考綠色節能。綠色建筑有些應是強制性的,有些應是引導性的。在設計導則中有必要加上對環境的分析。導則應是選擇標準與方法的結合。當前面臨的問題是:業主不了解綠色建筑,我們應該幫助業主去了解。中國綠色建筑要走本土路線,不應對國外技術生搬硬套,設計是突破口,方法要創新。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不在于細節的最優而是整體的最優。提議應該推廣地域性適宜技術和相關的手段(制定導則并將其細化)提供給一線設計人員。提出要讓設計人員體會綠色建筑的真正好處,給予數據報告上的指導,使設計師從觀念上改變,變被動為主動。
此外,技術人員缺乏培訓,要提高技術水平,實行知識管理。關于綠色建筑人員的培訓提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播大責任、大智慧;另一方面是練習具體的基本功。對于專業論壇建議選擇專業人士采用對比分析的講解有助于設計師的理解。
3.4 結合先進技術,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水平
在綠色建筑的技術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綠色建筑技術研究在國外開展得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術,在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適用綠色建筑技術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選擇與創造適宜本土的綠色建筑技術,走本土化綠色之路。
3.4.1 將綠色節能技術應用于建筑設計之中
城市建筑設計應當注重生態化,在確保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健全的基礎上,加強城市建筑生態化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盡量避免過多對大自然的人為傷害及破壞。而且在規劃城市建筑設計時,應當遵循自然循環原則,盡量保證生態建筑穩定運行,通過實現可持續發展,來提高建筑工程的穩定性與持久性。大量建筑在建造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用的技術與產品,把適用技術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風和天然照明技術要得到強化應用。可以推廣且成本不高的技術與產品才是綠色建筑技術與產品的重點。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在發展低碳經濟、力推建筑節能的大背景下,綠色建筑將成為未來建筑的趨勢和目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遮陽設計
例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通過遮陽設計,來實現綠色節能目標。因此,遮陽設計時應滿足幾點要求:主要防止夏季陽光的直射,并盡量避免散熱輻射的影響。其次要有利于窗口的通風、采光和防雨。同時要注意不阻擋從窗口向外眺望的視野以及與建筑造型處理的協調,并力求構造簡單,經濟耐久。遮陽設施在夏季遮陽降溫同時,將影響建筑自然通風的潛力,對于需要通風的潮濕地區而言,必須注意遮陽設施的使用不能影響自然通風的應用效果。寒冷地區采用的遮陽設施、其“遮陽”功能的發揮只在短暫的溫度較高的夏季,因此這些地區使用的設施必須考慮冬季保暖問題。而對于廣大的長江流域地區而言,夏熱冬冷帶來了四季分明的氣候,也帶來了冬夏季太陽得熱控制的矛盾,冬夏兼顧是這個地區遮陽設施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地區以冬季采暖為主,因此,遮陽設施的使用以保護室內私密性和保暖為主,因此建議以內遮陽為主;炎熱地區以夏季隔熱為主,除了保護室內私密性的目的外,阻擋太陽輻射是主要目的,因此在遮陽設施的設計選擇上建議以外遮陽為主,配備一定的內遮陽設施達到保護隱私和隔熱的雙重目的。
(2)采光及通風設計
其一,自然采光設計。在設計已經有了基本構架的建筑時,可以采用增加窗戶數量和調整窗戶位置等手段都可以加大采光量。或選擇透明玻璃、透明屋頂材料裝飾,可以提高室內采光度,為住戶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其二,自然通風設計。目前,由于空氣質量的下降,增加了粉塵、顆粒、有害氣體等在室內滯留的時間,因而很多建筑與外部環境隔離,封閉的室內環境非常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使內部與外部空氣較流通,為住戶創造出一個更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一方面,在通風設計中,應當盡量將房間的門窗方向設計結合自然通風條件,改善室內環境的通風情況。另一方面,應當確保通風系統應經濟有效,以便保證室內冬暖夏涼、空氣流動。
3.4.2 廣泛應用綠色建筑材料
(1)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建筑材料的選取也具有重要作用。。綠色建材,主要是通過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物生產,其產品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這與綠色建造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結合綠色設計理念,應當盡量避免使用污染較大、不健康的建筑材料,通過大量運用健康、綠化、環保的裝飾材料,并充分考慮材料的使用耐久度,在提高裝飾材料環保性的同時,確保其經濟性。另外,設計中所選的建筑材料應避免選擇需要再次加工的材料或易產生放射性污染的原材料,盡量選購由再生原料制成的可循環使用的本地生產裝飾材料。應用綠色建材,是實現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綠色建材是實現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
(2)將節水產品與綠色建筑設計相結合。由于當前我國水資源匱乏,應用并推廣節水產品實屬刻不容緩。通過在建筑設計中廣泛應用節水產品,保護我國的水資源,實現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4 結語
現今,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綠色建筑設計在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所起城的作用及功能也愈來愈明顯,因此,必須大力倡導生態化、經濟適用化的建筑設計。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應當重點結合生態化設計理念,大量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從建筑物的構造設計本身進行綠化設計,包括合理的遮陽設計、良好的通風、采光等,都可以有效的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循環發展,使其成為當代環境保護與建筑設計的主流,進而為住戶、居民提供舒適、親和、健康的居住與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秦效紅.試論綠色建筑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綠色建筑,2013(08):59.
[2] 李震. 綠色建筑的應用與發展[J]. 濰坊學院學報. 2008(02):191-192.
[3]楊玉華.淺談綠色建筑設計[J].山西建筑,2008(07):35-38.
[4] 徐曉燕.加快綠色建筑步伐 促進可持續發展[J] . 山西建筑, 2009, 33(10) : 80- 81.
[5] 高宏波. 低技術建筑節能設計淺析[ J] . 華中建筑, 2007( 103) :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