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視頻監控系統的發展經歷了第一代的全模擬系統第二代的數字化系統第三代的網絡化系統三個階段的發展演變目前正在逐步向蓬勃發展的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過渡以小區對小區進出人員、內部活動等進行實時觀察、錄像以便在以后發生情況時方便調出圖象取證;對通道嚴密監視;防止事故發生這一案例針對視頻監控模式的合理性提出分析和設計。
【關鍵詞】小區;視頻監控系統;監控原理
一、設計的基本原則
本文主要以小區視頻監控系統的設計為基礎,在用戶的需求,實現全天候錄像及監控,并在一段時間小區可實現共享,遠程查看為前提,采用全模擬系統模式來完成一套視頻監控,在原有模擬的基礎上加入數字化應用,已達到更快更高效的效率,安全運行提供可靠的保證。
二、監控原理
前端攝像機選擇有兩種,一種是鏡頭為3.6mm的固定紅外半球攝像機,一種是鏡頭為3.5-80.5mm可調節紅外球型攝像機。
紅外半球攝像機監控范圍固定,可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在不斷電情況下可連續監控,缺點是不可調;紅外球型攝像機監控范圍大,可滿足幾米至上百米范圍內的監控,但需要人為調節,在不調的時候,紅外球型攝像機也是監控一個固定的范圍。
本系統前端采用網絡紅外球機,清晰度彩色560TVL轉黑白680TVL,內置23倍光學變焦鏡頭(3.5-80.5mm),16倍電子放大功能,標準H.264壓縮編碼,可選D1、HD1、CIF、QCIF分辨率,支持雙碼流網絡傳輸,本地支持閃存卡存儲最大支持32G(需另加),紅外距離120米,防水、防雷設計。在夜晚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保證圖像的質量,具有良好的圖像還原性,可滿足幾米至上百米范圍內的監控,依據現場情況可調節。
視頻信號、控制信號采集后通過網絡傳輸平行入網絡管理服務器,管理服務器負責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權限管理、接入管理、設備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和日志管理,是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核心設備。存儲亦在網絡管理服務器處,可保證15天的存儲時間。
以網絡管理服務器為核心,電腦、網絡解碼服務器都通過網絡訪問管理服務器,進行圖像調閱、控制、管理及顯示。網絡解碼服務器可進行單畫面或四畫面顯示,亦可輪循顯示。
視頻監控聯網系統拓撲圖如下:
三、功能介紹
1.網絡管理服務器
管理服務器負責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權限管理、接入管理、設備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和日志管理,是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核心設備。
管理服務器采用J2EE開發,能同時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統,部署方便;同時支持MySql、SQL Server和Oracle數據,實際運行時可根據項目規模進行選擇。
存儲主要是按照中心管理服務器配置的存儲策略,自動到前端請求視頻;同時提供流媒體點播服務,企業客戶端根據時間段、設備名稱、告警類型等條件進行流媒體點播,點播時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控制點播速度,如快播、慢播等。充分考慮了系統數據的安全性要求,設計了專門的文件系統,大幅度降低了磁盤的訪問頻率和避免了文件碎片的問題。
分發功能的引入主要是為了解決前端的服務能力和帶寬的不足,以及私網的穿透等問題。當系統中有多個客戶端向同一路監控前端請求視頻時,系統會自動將請求重定向給MDU,由MDU派生出新的視頻并分發給相應的客戶端軟件。若配置了多個MDU時,系統能自動平衡各MDU所承載的流量,并保證各MDU不超出其最大能力。
2.平臺管理軟件
平臺管理軟件分兩部分,一是網絡管理服務器系統軟件,二是管理客戶端軟件。
系統軟件主要是通過網絡管理服務器配置前端設備信息的配置軟件。
管理客戶端軟件是客戶應用軟件,主要功能有設備管理、分組管理、用戶/角色管理、告警管理、系統用戶管理、日志管理等。
◎設備管理提供瀏覽樹形式的設備管理,包括設備的增加、修改、刪除等;
◎分組管理負責對設備進行分組管理;
◎用戶/角色管理負責角色,企業用戶和管理用戶的管理;
◎告警管理將設備故障顯示出來,提醒維護人員定位,排除故障;
◎系統用戶管理用于修改系統用戶的密碼等;
◎日志管理系統記錄了企業客戶端的操作情況,包括:企業客戶端登錄、實時視頻請求、云臺控制、歷史視頻請求;
3.網絡解碼服務器
采用高性能INTEL處理器,8路視頻輸出,采用H.264硬壓縮方式,總資源100幀/秒,320G專業DVR硬盤,D1、CIF高清晰顯示錄像,音視頻同步,網絡矩陣切換輸出電視墻。
◎支持輪詢功能,自動切換不同監控地點的畫面;
◎多個監控點的畫面可以同時顯示在電視墻上;
◎支持中文字幕功能,可顯示所有監控地點的名稱;
◎支持4分屏;
◎支持告警提示功能;
四、總結
綜合介紹了視頻監控系統的發展、結構組成和功能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并對不同情況下的視頻運動檢測算法進行了介紹。在視頻監控系統中對圖像序列進行運動檢測,可以大大提高監控系統的功能,促進監控系統的智能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志偉.智能分析技術在網絡視頻.中國安防.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