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但隨著城鄉使用者不斷增加,移動通訊基站卻讓人感到不安,上訪投訴現象也在逐年增加。本文以移動通訊站電磁輻射實際情況為例,結合電磁輻射判定方法進行分析,從環保角度淺析如何建立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移動通訊基站。
【關鍵詞】中國移動通信基站;整改判定方法;輻射超標
一、前言
移動事業發展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也方便了人們生活需求。但由于移動通訊基站的特點是對環境開放,造成了一定的電磁輻射污染。新聞媒體對此危害也做了大量報道,人們對移動通訊基站的存在越來越感到不安,投訴上訪事件逐年增加,嚴重干擾了公眾正常生活與社會穩定。通過對電磁輻射測試方法進行分析,指出移動通訊基站的整改建議及防治措施。
二、移動通訊基站現狀及概述
移動通訊在我國迅猛發展,改善了我國通訊落后的狀況,促進了經濟發展,但由于面對開放環境,也造成了大幅度的環境污染。其中以放射性、輻射、震動噪音為主。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污染列為全球第四大污染。移動通訊基站遍布城鄉各個角落,在媒體播放了相關電磁輻射的新聞后,個別家庭甚至用鐵皮封鎖門窗,也有人反應出各種疾病。在鐵嶺市還出現了破壞移動基站設施等不良現象。在丹東,有居民控告移動基站導致身患白血病等等。近幾年,移動基站建設嚴重影響了公眾生活和社會安定。但是移動基站到底會不會對人身體造成傷害,一直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面對蓬勃發展的移動技術,人們工作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享受移動帶來的便利時,人們開始對電磁輻射與移動基站建設產生不同爭議。破壞施工、與施工單位產生沖突等現象屢禁不止。許多移動基站在建設中被迫拆除。類似的問題阻礙了移動事業發展,影響了社會團結。
三、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影響
在不了解輻射的基礎上,人們對輻射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其實人一直生活在電磁輻射之中。地球自身就是充滿熱輻射、電磁輻射的磁場,雖然電磁輻射隨處可見,但絕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物。當電磁輻射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會對人體有益。如增加微循環防止炎癥發生等。但在一些特殊場合,電磁輻射就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電磁污染。移動通訊基站作為最重要的設施,雖然通過電磁波來傳遞信息,但其危害遠遠低于正常危害強度。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移動信號電磁輻射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還不能與人體健康和電磁污染進行聯系。由于不同年齡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會因為電磁輻射影響身體健康。
四、移動通訊基站電磁輻射判定
為了保障公共健康,防止電磁污染,大力開發電磁技術,國家以兩個技術標準出臺了相應的管理指標。當電場強度小于12V/m或密度小于40μva/cm2時為正常安全標準。此時的電磁輻射強度完全小于電腦輻射與電視輻射。由于移動通訊基站天線與居民住所存在一定的距離,同時會在空中衰減。因此,當高度處在安全值以上時,不會對附近住戶造成健康污染。
(一)移動通訊基站與輻射強度關系
通訊者在移動過程中保持穩定清晰的通話,是建立在移動基站與手機的無線信道傳送之上的。為了確保通信質量,通信基站與手機之間利用計算機控制程序,自動調節電磁輻射功率以及動態信道的靈敏度,實現了局域切換、智能登記等功能。根據其通訊原理,BTS基站內的覆蓋范圍為700左右,距離通訊基站越遠,信號強度越強。有實驗證明,當手機與通訊基站距離700米是,信道功率為13W,而距離接近200米時,發射功率為0.1W[1]。由此可見,通訊基站的密度越高,電磁輻射的強度就越小,而在手機使用過程中,越接近通訊基站電磁輻射越小。
(二)移動通訊基站電磁輻射超標原因
首先,當基站內發射天線與建筑物距離較近時,發射天線主瓣正對建筑則功率值超標。如,當發射機功率為20W,基站網為900MHz的時候,扇區電磁波功率會超過國家規定的密度值。
其次,移動通訊基站建設不合理。在移動通訊基站建設過程中,為了避免臨近基站的信號干擾,往往天線都會形成一定的俯角,如果角度不合理,就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2]。如,當移動基站位于公寓頂,但會形成11°角且與對面居民樓距離接近15m時,檢測結果會在9.6μva/cm2以上,超過工程項目規定的數值因此嚴重超標。
最后,本底電磁輻射超標。由于電磁檢測以從何場強為主,如果基站是建設在電視臺或尋呼臺周邊,都會顯示電磁輻射超標。因此,在基站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對地理環境進行分析,在已經超標的地點,不適合建設移動通訊基站。
五、超標移動通信基站的整改方法
首先,以新帶老,合理選擇建設位置。運營商在選址階段,要根據網絡覆蓋情況及信號覆蓋情況,最大限度的避免信號疊加,淘汰老基站,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加強分析環境影響規劃,避免對環境對公眾造成電磁輻射污染。選址前應首先考慮基站周圍是否有電磁輻射體和高層建筑,基站要盡量避免建在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環境敏感地區[3]。
其次,合理假設天線。對于基站超標原因中發現,天線架設不合理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也會影響高層住戶的身體健康,因此,天線假設要使用增高架,與樓體保持一定的距離[4]。
最后,認真遵守移動通訊建設項目中,環保理念與環保規定,盡量考慮人們心理承受能力。由于人精神因素和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基站建設過程中,要設計合理的建設位置,避免影響群眾生活,避免出現對立情緒。如,當基站天線安裝在用戶距離較近的位置時,即使數據小于國家標準,居民還是很難以接受。這就需要有關部門主動履行環保職責,公開監測數據打消居民顧慮[5]。加強宣傳緩解矛盾,尊重公民知情權力,積極解釋和宣傳電磁輻射相關知識,環保部門要努力化解社會矛盾,確保運行商在建設過程中將電磁輻射范圍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之內。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移動通訊基站電磁波基本處在安全范圍之內,因此公眾不必過于擔心健康問題。只要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角度來分析了解電磁輻射,就會發現電磁輻射其實并不可怕。公眾要相信移動通訊企業的鄭重承諾,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常廣亮,鄒澎,孫漢卿.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測量系統設計[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1,02(05):121-123.
[2]李少婷.武漢市GSM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調查[J].輻射防護通訊,2010,06(06):1002-1004.
[3]張海鷗,潘超.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時空分布及衰減特征[J].電力環境保護,2011,09(12):22-24.
[4]莊毅璇,戚月昆.深圳市移動通信基站專項規劃環評中站址布局合理性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26(10):122-124.
[5]周聰,余萍.3G網絡基站電磁環境影響分析[J].沈陽理工大學學報,2011,03(0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