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纜和電纜是通訊傳輸線路中主要的兩種形式。為了提高通信信號的抗干擾性、穩定性和保密性,工程中往往把光纖作為信息媒介。主要干線上的光纜通常有明線和地埋兩種鋪設方式,最常用的是明線架空敷設,在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才會采用地埋的方式。而線路的傳輸設計,是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本文則是對通信傳輸路線的設計以及施工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
【關鍵詞】通信傳輸路線;設計;施工與標準
引言
通信傳輸線路主要分為光纜和電纜兩種,為了提高通信信號的抗干擾能力、穩定性以及信號的保密性,工程中往往采用光纖作為信息媒介。目前的通信工程中,考慮到節約施工、通信成本以及氣候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主要干線的光纜一般采用明線架空敷設的方式,地埋處理的方式只有在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才采用。確保通信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保密性。在此,總結了在設計與實際施工中存在的重要問題,為通信工程人員提供一定的參照。
1.通信傳輸路線的設計
1.1 設計思路與要求
在工程實施中,光、電纜與電力線路同桿架設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兩種線路的距離,防止在大風或大雨的天氣發生觸碰從而引發因市電擊穿電纜而燒毀放大器等事故。在建設通信設施專屬的桿路時,要充分考察當地的地形特點,尤其是山區地段。山區的地形復雜要求對桿路的走向進行全方位的探察。同時還要避免一些污染嚴重、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震帶等地理位置。而且桿路的架設要達到平、直、近的原則并且應盡量沿著公路、鐵路等交通措施方便的地方,為施工中所需要的器材的運輸和日后的維修工作帶來便捷的條件。在設計和工程建設中,采用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未經檢驗和批準合格的產品不得出現在施工現場。并且,在設計和建設中與時俱進,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滿足對工程建設的發展需求。
1.2 通信傳輸網桿路的測量
通信傳輸網桿路的走向要根據線路的負荷及當地的氣象情況進行對比論證,在重負荷地區桿路要盡量保持50m一檔,如果受地形、構建筑物等條件限制則可以做適當的更改。水泥桿以8m重型桿為主,但為了減少線路的傾斜角度,在地形的制高點則可采用6m重型桿,低凹處可采用10m重型桿。在測量通信傳輸網桿路時,工程人員一般采用50m拉距繩,當兩桿之間的距離多出或不足50m時,可采用皮尺進行準確的增減,盡量確保桿距的精確性。在測量時要及時準確的記下桿號、桿高、角桿、拉線樁位置,并標出主要地形地物和建筑物的名稱。如果遇到構建筑物等障礙物時,可采用分段測量的方法,但要保證數據的精確。
2.通信傳輸技術的施工與標準
2.1 架桿施工技術
通常我們使用的電桿基本桿高為8m,梢經150mm,埋深在1.5m。而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環境下,如橫跨鐵路、公路等,常根據地形采用9m、10m等桿高,埋深則在1.5m~1.6m。電桿標號的標準則統一按照,白底黑字、字體為阿拉伯數字、桿號字面向公路等要求。在施工中應該先檢查洞深是否符合標準,才能立桿。電桿應垂直豎立并且它的中心應與路由中心線的偏差小于5cm;角桿的桿根需往里移動10~15cm,桿梢的偏移度不應大于梢徑的1/2,轉角桿在拉緊線后應向外角傾斜并不大于1個梢徑。終端桿在拉緊線后應向拉線側傾斜。在立桿之后,應分層回土夯實,市區回土應與路面持平,郊外則需高出地面10~15cm。最后還需注意的是,線路在與10kv及以上電力線交叉時,兩邊的電線桿都應裝有避雷針,以防雷雨天發生危險。
2.2 架空桿路拉線技術
光纜線路的終端桿、跨越桿、角桿上在自然界如風、霜、雨、雪等外界物質和自身質量的雙重作用下都會產生不同的張力拉扯,從而使電桿失去平衡。為了保證線路的安全,這就需要裝設拉線。拉線器材的選用在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拉線與桿梢的距離小于1300mm,需采用D164拉線抱箍;
(2)拉線與桿梢的距離大于1300mm,需采用 D184拉線抱箍。
拉線襯環的使用也應按照標準來實行。在風力較大的地區,還要考慮防風裝置,比如可以再各分段交界處和跨公路的桿路上采取雙向頂頭拉的方式進行加固,同時在直線桿上每隔幾檔加“人”字防風拉,并配合四方拉加固。通常拉線與桿路的夾角為45°,在地形受限制的情況下也不應該小于30°。
2.3 光纜吊裝與敷設技術
光纜掛鉤一般是傳輸線路光纜敷設時采用的辦法。通常將其懸掛在用鍍鋅鋼絞線作為的光纜吊線上。而為了在施工中不損傷光纜的保護層,一般采用滑輪牽引的方式。施工中光纜與地面的距離確保在6m以上,當需要橫跨公路、鐵路或其他的障礙物時,光纜與地面的距離不小于7.5m。轉角桿在施工中采用背向固定的方式可以增強吊線的抗拉性。在于其他的電力、通信設施交叉或同桿時,兩種線路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2m,還要注意沒有固定住而產生飛線的情況。
2.4 接地設置技術
通信與電力傳輸線路一樣,都需要設置接地保護,以免在雷雨天氣發生事故。防雷接地線設置主要分為:
1)終端桿、引入桿以及局前5根電桿裝設直埋式接地;
2)終結、跨越桿、分歧桿和12m 以上的電桿裝設拉線式接地;
3)穿越高壓線兩端的電桿,拉線和吊線必須接地;
4)與電力線平行的線路每200m做一次接地;
5)光纜在進入機房后,加強芯、屏蔽層必須接在ODF架防雷地線排并且室內的地線必須采用16mm2的電源線接至室外,以保證安全。
3.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上出現的主要問題
3.1 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人員的責任意識不明確。通信傳輸線路在質量控制上,目前最主要的還是通過人工來進行各項工作,要實現智能化、無人化管理控制,還有著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從現階段從事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人員的工作意識與責任意識上來講,有部分工作人員因為自身原因,或是對薪資待遇不滿、質量控制管理認識不足,往往會忽視了對通信傳輸線路的嚴格質量控制,未能及時的發現存在安全隱患、質量漏洞的問題,導致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水平止步不前。
3.2 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的流程過于形式化。同我國很多企事業單位、機關部門的工作流程一樣,通信傳輸線路質量控制工作的流程,過分的表現出了形式化特點,也就是說,通信傳輸線路的質量控制,在按照控制流程進行工作開展的同時,僅僅停留于工作的表面,沒有深入的進行通信傳輸線路的質量檢查與管理,象征性的應付了事,根本就沒有體現質量控制對通信傳輸線路的重要性,無法真正的保證通信傳輸線路做到材料合格、鋪設到位、管理達標、維護及時等。
4.結語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網絡通信的普遍需求,通信傳輸線路的設計與施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工程人員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并且要結合城鄉規劃的進展進行合理的建設。此外,由于每個地區的地形、氣候條件、城鄉規劃等因素的影響都不一樣,要求我們的設計人員把施工工序制圖存檔,以便后續的維護與參照。
參考文獻
[1]魏凡卜,魏志斌.淺談確保通信線路安全運行的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0).
[2]蘇濤,劉磊.通信線路工程的施工方案[J].信息通信,2011(1).
[3]楊曉鳴.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的關鍵技術探討[J].中國通信,2012,24:84.
[4]魏明.通信傳輸線路的設計及施工研究[J]. 通訊世界,2013,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