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fc技術是基于開放的標準接口平臺的非接觸技術,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通信的方便快捷性以及安全性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nfc技術由于其獨特的特點而受到人們的廣泛追求,并在發展中不斷的得到完善,這是市場需求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的通信模式相比,nfc技術在安全性和接入速度上更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目前nfc技術在支付領域,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對nfc技術的定義、工作原理、工作類型、特點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對nfc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nfc技術;支付領域;工作原理;類型;特點;應用發展
引言
nfc技術在最初只是RFID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簡單合并,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到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提供便利、安全、迅速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并且以其距離近、帶寬高、能耗低、便捷性等特點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其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
1.nfc技術簡介
1.1 nfc技術的定義
nfc技術是NearFieldCommunieation近距離通信技術的簡稱,它是由飛利浦公司發起,并由諾基亞、索尼等著名廠商聯合主推的一種基于開放的標準接口平臺的非接觸技術。隨著科技力量的發展,nfc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演變,發展態勢迅猛,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1.2 nfc技術的工作原理
nfc技術是通過對RFID和互聯互通技術的整合發展的,它將非接觸讀卡器、非接觸卡和點對點功能整合進一塊芯片,使其具有讀卡器模式、卡模式和點對點模式的功能,無需接插線纜就可以通過電感耦合方式進行數據傳遞,實現在短距離內與兼容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具體來說,nfc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設備啟動后,射頻RF產生器可持續的產生中心頻率為13.56MHz的無線射頻信號,當另一個具有NFC標簽的信號在磁場波動范圍內出現時,就會與RF信號產生器通過電磁感應產生電路,并進而產生可被讀取器識別的回饋信號,然后判斷周圍是否存在標簽,這樣兩個NFC設備就能夠通過在這個磁場感應獲取和識別回饋信號并以NFC協議建立通信連接,最終實現數據交換。
圖1 NFC工作原理框圖
1.3 nfc技術的類型
根據nfc的工作模式以及實際應用情況, nfc技術的應用類型主要接觸瀏覽、接觸支付、接觸確認以及接觸連接這四種類型。其中接觸瀏覽采用的是一種主動工作模式,它能夠將nfc終端模擬成讀卡器來獲取外界信息,主要方式有直接登錄網站瀏覽或者獲取、下載相應信息。接觸支付主要是通過將nfc終端模擬成各種類型的支付卡,然后靠近嵌有nfc模塊的POS機具讀取信息,并將其傳送到相應的支付平臺進行處理來實現的。接觸確認主要是通過將nfc終端模擬成智能卡,并在其中預存電子票證或者個人身份等信息,然后將其靠近讀取裝置便可完成權限驗證,這種類型主要用于電子票證以及門禁管理中。接觸連接采用的是雙向工作模式,它主要是以nfc點對點功能為基礎,在兩個nfc終端靠近彼此的時候建立連接,并實現數據傳輸,主要應用于名片交換或者圖片互傳中。
1.4 nfc技術的特點
nfc的與RFID的信息傳遞方式一樣,都是通過電磁感應耦合實現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首先,從傳輸角度來說,nfc采用了信號衰減技術,與RFID相比傳輸范圍大大縮小,只有幾厘米到十幾厘米,因此具有距離近、能耗低、帶寬高等特點,能夠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迅速的通信連接,使nfc技術更具有優勢。其次,從兼容性來說,nfc與現有非接觸智能卡技術有更好的兼容性,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廠商的支持和青睞。再次,與無線世界中的其他連接方式相比,nfc的私密性更強。另外,與紅外和藍牙傳輸方式相比,nfc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它比紅外更簡單、更快、更可靠,比藍牙更適用于個人敏感信息或者財務信息等重要數據的交換[1]。最后,與應用于生產、跟蹤、資產管理以及物流等方面的RFID相比,nfc更多的應用于公交、支付領域以及門禁等方面。總的來說,nfc技術支持包括對等式通信、移動支付與交易以及移動中信息訪問等在內的多種應用,它能夠幫助人們視線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的信息獲取、交易、服務以及付款等行為。
2.nfc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發展
2.1 歐洲支付領域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各大移動運營商也更加積極的推廣移動支付業務,2002年2月開始,芬蘭的赫爾辛基的地鐵等公交工具就已經開始采用nfc技術,出行的乘客只需要通過手機向服務商發送指定的手機代碼就可以購票,并在1h的有效時間內乘坐交通工具,而票款則計入電話賬單中。后來,這種購票服務也開始應用于短途火車票的購買中。
2.2 韓國支付領域
Nfc在韓國的應用主要是在POS支付、地鐵車票的購買以及移動ATM取款中,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2001,SK開始推出MONETA的移動支付業務,使用該業務額用戶通過一張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機智能卡來通過手機在商場進行結算,同時還不需要攜帶專門的信用卡就可以用手機支付地鐵等交通費用、在自動售貨機上買飲料或者在內置有紅外線端口的ATM上提取現金。后來,這種業務被整合成外一個新品牌“M-BANK”,它通過將結算信息密碼化,進一步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2.3 中國支付領域
中國對nfc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在手機支付方面。2007年,諾基亞首次啟用全球第一款nfc手機,nfc手機通過nfc芯片與外界讀卡器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把數據寫到安全芯片里,并通過JAVA程序建立溝通,實現空中充值或者空中發卡等,或者也可以直接通過GPS網絡將數據信息寫入到安全芯片里[2]。nfc手機充分體現了NFC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在試用后也收到了用戶熱烈的反饋,nfc手機不僅實現了銀行卡的支付、余額查詢等功能,同時還能夠對銀行卡信息進行電子管理,具有快捷性、易用性,極大的滿足了用戶及商戶的需求。另外,從安全性來說,用戶在使用非接觸支付時可以為手機設置密碼保護,將用戶相關信息集成在設置了密鑰的安全芯片中,使用當今最安全的密碼算法(DES/RSA等),達到保護客戶安全的功能。當用戶的手機丟失時,可以通過撥打電話要求對芯片及其中的信息進行鎖死,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而用戶再通過相關手續的辦理和身份驗證,可以重新辦理一張新卡。
3.總結語
nfc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通信技術,它不僅能夠為藍牙設備、WiFi設備、蜂窩設備快速自動的建立無線網絡,形成一種“虛擬連接”,同時還具有完成移動支付、計時考勤、獲取海報廣告信息等功能,因此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非金融支付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相信nfc會更加廣泛的應用于支付領域中,為人們的生活、工作等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翁曉軍.基于NFC技術的手機支付平臺設計與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2):15-16.
[2]陳霜.NFC技術和手機支付[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2):286-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