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現代先進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稱為信息化管理,主要圍繞如何有效進行存儲、整合、挖掘、利用有關信息與數據的活動展開管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數據庫技術開始逐漸應用到各大領域,并不斷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作為信息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技術數據庫技術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現代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與質量。本文就數據庫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展開相關探究。
【關鍵詞】數據庫技術;信息化管理;特點;應用
一、前言
數據庫技術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是研究如何存儲、使用和管理數據,以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數據資源為根本目的[1]。
如今數據庫系統已經是現代計算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數據庫技術逐漸涉及到情報檢索、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能等領域當中。而數據庫管理也逐漸成為計算機信息管理中的主要方式,因此將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應用到信息管理當中,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提高信息管理的可行性。
二、數據庫系統的特點
(一)靈活性
數據庫管理系統不僅僅是單純進行數據堆積,還可以基于數據信息記錄,實現輸入、輸出、編輯、查詢、修改等多樣化功能,因此,數據具有靈活性。
(二)可控性
冗余是指數據之間相互重復的現象,也指當數據專用時,每個用戶使用自己擁有的數據時出現的數據冗余現象[2]。在數據庫管理中,冗余度是可以控制的。
當數據實現共享后,數據可以根據設計者的意圖將多余的重復數據消除,但有時候為了便于數據查詢,設計人員會合理控制冗余度,保留適當的、少量的重復數據,以提高查詢效率。
(三)結構化
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不是錯綜復雜的,也不是毫無聯系的,在同一個數據庫當中的文件是有一定的聯系的,這些文件有相應的組織結構,并從整體上服從一定的結構形式,因此,同一個集合當中的數據也具備相應的特點,故數據具有結構化。
(四)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主要有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兩大方面表現。邏輯獨立性是指數據庫總體邏輯結構發生改變,例如,改變數據之間的聯系或改變數據的定義等,且這些更改都不會改變原有程序;物理獨立性是指數據的存儲結構(或物理結構)發生改變,例如,變更存取方法、更換物理存儲設備等,這些改變不會影響到整個數據庫的邏輯結構,故也不會使應用程序發生改變。
(五)共享性
數據庫系統主要以共享為目的,故數據具有共享性。如一個數據庫中的數據不僅僅可以向同一個企業各個部門之間提供使用資源,也可以向不同單位、不同地域等用戶提供使用資源。
三、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一)系統安全性能逐漸增強
數據是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價值資源,而在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存在各種應用系統數據安全問題,尤以高敏感性和高度機密性的數據安全問題最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信息化管理中各數據安全成為當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隨著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系統安全性能逐漸增強,充分顯示出計算機數據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應用中的優勢,并為確保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應用功效提供有力的保障,有效地保護了數據的安全性。
具體表現如下:
(1)計算機數據庫系統的應用
通過應用計算機數據庫系統中的信息備份和信息恢復功能,可以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條件下實現信息復制備份,有效地解決進行信息備份時會增加成本的問題。此外,計算機系統的恢復功能可以解決因誤刪信息后造成的麻煩問題;
(2)數據庫技術安全系數
隨著數據庫技術安全系數逐漸提高,其安全性能也得到相應的增強,因此有效地提高數據庫的保護性能,并有效杜絕一些非法入侵操作,預防數據丟失與泄密等問題出現。如各種抗風險軟件的應用,大大地提高計算機數據庫風險管理技術水平,進而推動計算機數據庫系統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
(二)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不斷增強
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不斷增強,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離不開數據庫技術發展歷程,從數據庫技術形成到如今,大致經歷過四個階段,最開始的是網狀數據庫,然后進步到層次數據庫,緊接著變化為關系數據庫,如今發展成為面向對象數據庫。歷時幾十年的發展,數據庫技術逐漸成熟,并具備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的應用中更突顯出簡單、快捷、便利等可操作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從當前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應用情況可知,關系型數據庫和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3]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隨著多媒體的應用不斷拓展,數據庫系統將會逐漸實現存儲圖形、影像、聲音等更為復雜的對象,同時還可以利用數據庫技術完成復雜對象進行復雜行為的操作。
(三)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范圍逐漸廣泛
進行計算機技術與數據庫相結合可以發揮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廣闊市場前景。當前,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逐漸涉及到我國農業、工業、商業等各個行業,同時不斷更新各個行業的信息管理方法,提高信息管理效率,進而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行業生產力發展。
四、改進對策
為了更好地發揮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可以采取有效的改進對策以完善其作用,具體如下:
(1)進一步完善數據的完整性
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數據在數據表中正確的特性,主要包括數據取值正確性和相關數據一致性兩大方面,數據取值正確性是指字段列值必須符合數據的取值范圍、精度及類型的標準規定;相關數據相一致性是指相關表的聯系字段列值必須匹配在數據庫應用系統當中。數據完整性影響著數據系統的正確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因此,可以在建立數據表的過程中建立相應的約束條件,可以自動拒絕錯誤數據,以確保數據輸入正確;
(2)不斷增強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
增強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能可以保護數據庫避免因用戶非法使用數據庫所造成的數據更改、破壞或泄露等問題。由于數據具有共享性,因而不可避免帶來相應的安全性問題,如對于一些高級的國家機密、銀行儲蓄數據、客戶檔案等安全性應進一步加強安全控制設置;應在DBMS同一控制下進行數據間共享訪問,同時只允許合法使用權限用戶訪問和存取數據。此外,加強對數據安全性控制的應用控制,通過運用視圖機制、強制存取控制及數據加密等這些有效性措施以達到保護數據安全性的效果,進一步增強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
五、小結
綜上所述,計算機數據庫系統是否具有良好的實用性直接影響著其是否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需要不斷進行相應的探索與研究,不斷創新,提高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時坤.計算機數據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4,(12):57-71.
[2]張俊,吳紹輝.數據庫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工礦自動化.2011,(07):35-36.
[3]許少紅.信息管理中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應用探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0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