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者審美情趣的多元發展帶來對動畫藝術風格和畫面效果的高要求,在動畫場景情感創作方面也同樣提出新的要求——在動畫場景設計中全面考慮畫面布局、色彩光線、藝術風格、鏡頭語言等方面取舍,調整直至情感訴求的和諧統一。以此達到作品與觀眾的視覺相遇、情感相通,就能成就最理想的動畫作品。
【關鍵詞】場景設計;影視動畫;文化精神;情感構建
一、動畫場景的內涵轉變和設計意義
動畫場景設計通常是指根據劇本和劇情的需要以及作品的整體風格,為角色表演和情節推進創造出特定的背景空間,亦指造型在畫面中占有的空間布局所形成的畫面分割形式產生的時空效果,是畫面中形、線、色彩等諸要素如何安排并如何隨時間展示的問題,不同畫面的構建設計會產生不同的豐滿的情感反映。它是虛擬、靈活、源于生活并同時具有藝術抽象性的。在傳統手繪動畫藝術中,角色的表演環境通常是手工繪制在平面的畫紙上,后期制作時再將完成的畫稿襯在角色原畫、動畫的畫稿下進行拍攝合成,所以人們一度習慣性地將繪有角色表演場合與環境的畫面稱為“背景”。但隨著現代動畫技術的進步和計算機影視制作技術的革新,無論從空間效果、制作技術、設計意識和創作理念上,都趨向于從二維平面走向三維空間甚至四維時間的探索、設計與塑造。因此,動畫“場景”說漸漸地取代了“背景”說。
動畫場景為動畫劇情的展開提供時空環境,陪襯劇中角色思想感情變化,從環境上烘托主題和制片特色。制作者不僅需要具有相當的技術水平和手段,更需要有優秀的設計素養、創新實力和場景氣氛掌控力。只有綜合考慮各細節的設計,包括:場景總體風格、空間形體造型、體量、色彩、光照等幾方面,才能有效地對場景空間總體氣氛進行把握。由于當代科技、媒體的多元化和普及度逐步增加,現代觀眾審美情趣也趨向多元化發展,這對動畫制作的藝術性與風格特點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動畫場景設計不再是模式化的舞臺布景,而是強化其情感內涵的擴展:強調形態和色彩給人的豐富情感感覺;強調場景的象征意義;強調制作者或觀眾群主觀意志和情感注入。從而使成片達到以情設景、以景助形、以情境感人的藝術效果。
二、動畫場景設計的藝術特點和文化氛圍營造
動畫是電影各類分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現代視聽藝術,它最終的訴求不是“逼真寫實”,而是追求夸張奇趣、變幻多彩的藝術世界,具有高度虛擬性。而作為動畫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場景,同樣具有這一特征。但是動畫場景的藝術創造不等同拋棄現實的臆造,這種藝術創造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是在現實基礎上的提煉,熟悉感和創新性同在,并能合理解釋;畫面給觀眾一種游離于現實與虛擬之間的感受,達到意境的融合。因此,動畫虛擬場景是依據一定現實基礎的自由創造,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
動畫場景是非現實虛擬的動畫角色表演的舞臺,是藝術創造中意識形態的物化與瞬間視覺形象的展現。場景設計在定格畫面中雖無聲存在,但卻以獨特的藝術表現烘托角色的表演。動畫電影中,場景設計者在對劇本分鏡及作品所處歷史環境的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創作出的適宜的場景能折射出作品的文化品質。它承載了轉換現代觀眾思維的某種信息,潛移默化中融入當代動畫創作的文化內涵。
動畫場景在片中畫面所占篇幅、面積比重最大,給人視覺影響力強,是展示主體文化精神的重要層面。一部優秀動畫片的主要場景往往融合了民族文化、自然風貌與時代特征,動畫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獨創性才可從中顯現。由此,動畫場景必會形成一套特殊的表現手法,其中有側重地提煉生活中某些特殊而具體的元素,在設計動畫場景中加以概括、集中或夸張等藝術化的表現,來烘托出強烈的主體人文精神和情感,用以創造出富有獨特藝術風格、鮮明精神文化情感特征的作品。例如,在“中國學派”代表作《大鬧天宮》中,中國的傳統藝術滲透全篇。特別是其建筑造型中細節構成元素的設計,是傳遞文化信息和時空關系最主要和直觀的載體,藝術概括了明清皇家建筑的藝術格律,為其在國際上樹立中國風格動畫的整體藝術形式注入了絢麗的視覺效果和中國文化內涵。
場景作為動畫表演空間載體,可以為動畫片提供豐富的表演展示和拍攝角度,更含蓄的表達動畫設計中的情感內涵,促進角色與場景間的內在情感要素的關聯性,為完善塑造動畫藝術形象助力,對藝術風格的歷練形成同樣不可或缺。場景造型設計在動畫中還起到表現主題、烘托氣氛、加強心理因素等作用。現代動畫場景設計的一個突出的功能是“以景抒情、以景敘事”。場景設計者通過對畫面中色調用光、造型視角等要素的合理設計,使畫面產生分明的情調,并通過蒙太奇等手法使這種情調與角色內心感情和情緒變化之間、與觀眾之間產生一定互動,使場景設計變成了表現角色的有效手段,使抒情和表意成為場景設計的“功能外延”。比如迪斯尼《幻想曲》中,一些描述角色思想幻化出的夢境的鏡頭就充分發揮了這一特點,用現實的、具象的場景,將角色想像中虛幻的內容表現出來,使觀眾直觀深入動畫角色豐富而跳躍的內心世界。
三、動畫場景空間設計中的情感構建
動畫場景必須圍繞影片主題進行總體設計,其綜合視覺形象形成影片基調,而影片的基調就是通過影片的造型色彩和劇情節奏等調和出的一種獨特格調。場景總體設計的關鍵就在于此:從劇情出發,結合角色的造型特點,考慮鏡頭表達意圖,如此才能制作出符合整體風格的場景。
1.造型風格的視覺和心理差異
動畫風格是動畫通過場景的畫面效果來表現的一種具有特定結構特征的藝術形式。風格的定位是多因素的,但氣氛營造依賴于場景的形體造型,其中體現風格特征最關鍵的是造型線條的表現——通過長短、曲直、強弱的細微變化形成畫面獨有的節奏。直線的運用使人感覺簡約硬朗;曲線的運用會讓人產生可愛柔軟的之感;曲線與直線結合給人以華麗流暢的感受;直線與折線組合使人產生神經質的心理波動;曲線與折線相交產生畫面極具個性的效果。通過不同線條的對比和綜合運用,可以變化出不同風格的動畫造型,孕育出獨特情感負載的生動形象。
場景的總體設計的風格類型經過動畫的近百年發展,形成了四類較有特點的風格類型:
(1)美式風格
其特點是,場景氣勢宏大、描繪精到、適度夸張,通常體現出商業動畫的共性,如:《獅子王》;
(2)日式風格
其特點是,寫實性和精致唯美的描繪幻想與生活的結合,這種描繪模糊了虛構與現實的界限。如《風之谷》;
(3)“中國動畫學派”
其特點是運用水墨、借鑒傳統,如《大鬧天宮》;
(4)歐洲及加拿大風格
其特點是利用各種夸張抽象的場景表現,挖掘深層的人文精神,及具藝術性。
2.色彩表現的情感變化象征
動畫場景中我們首先感知到的是色彩,而后才是形態。畫面總色調決定了畫面的情感傾向。色彩是體現人的內心情感、心理、情緒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在顯現,能直觀表達作者的創作情感。動畫中為各場景定義嚴格的色彩方案,有助于分鏡氛圍的營造和影片風格的確立。動畫場景色彩方案的實現,是建立在色彩的情感象征意義、色彩對比和調和的基礎上的。各種色彩都具有其特定的情感意味象征。譬如:設置一個大型空間,畫面左側給出暖色調、右側設置為冷色調,雖然在造型上兩側并未隔斷,但在觀眾視覺和心理體驗中,這種表現手法會自覺分割出兩個空間,即冷暖色調分置左右,左側溫馨祥和,右側冰冷憂郁。在動畫片中,每個畫面、每一物體都是有或鮮明、或暗淡的色彩,通過或交織、或對比的節奏,吸引觀眾注意。顏色的層次關系和空間體現也是使場景產生細膩的真實感的基礎,只有場景的細膩程度和顏色等各方面協調一體的配合,才能塑造生動的表演和形象。
3.鏡頭語言的意境起伏切換
不同的動畫景別會引起觀眾不同的心理反應。遠景和全景不同程度交待環境氣氛;中景常用于表現人物交流;近景、特寫主要用來刻畫細節和情緒的變化。鏡頭表現時,景別的連續變化會產生獨特的情緒效果:景別由小變大時為拉鏡頭,畫面情緒呈現或深沉、或悠遠、或悲傷的情感體驗,給人以開闊平緩之感;當景別由大到小時為推鏡,畫面細節由簡略過渡為細致,情緒感受逐漸加強、氣氛高漲,給人以澎湃速度之感。
當代影視動畫如今已發展至4D時代,場景畫面不再僅僅局限于舞臺劇式的靜止不動,而是會隨劇情需要產生機位、色調、縱深、時間表現等變化。除卻常規影視鏡頭使用法則,場景設計中還可采用局部動態彈性分隔的方法來靈活把握鏡頭氣氛轉變,根據劇情的需要在大空間內臨時劃分出小空間。如山谷中飄過一團霧氣為劇情增加神秘感或角色內心變化暗示;又如在迪斯尼《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在海溝遭遇一群海蜇,這些海蜇在水中飄忽并慢慢聚集,將原本清澈無際的海水,迅速而悄然的分割出一個由海蜇群組成的網狀隔斷空間,觀眾緊張感油然而生。
動畫場景是一種隨時空轉換而進行空間布局的藝術。在設計表現時,設計者除了必須關心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更需關注的是畫面效果最終在視覺上可能對觀眾產生的作用。恰如其分的畫面結構形式可以通過視覺作用,使畫面效果與觀眾的心理產生共鳴。明確鏡頭的目的后進行視覺流程設計,才能使觀眾按制作者構思的脈絡去瀏覽并理解畫面,這是動畫場景畫面構成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參考文獻
[1]韓笑.影視動畫場景設計[M].海洋出版社,北京:2006.
[2]陳賢浩,王紅江.動畫場景設計[M].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06.
[3]馮元章.動畫場景設計的情感訴求與整合[J].裝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