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農村的建設是我國改革中的重點,對國民經濟水平的增長有著巨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已經擴大了對農村建設的投入,為農村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提供物質保障。而農村的電網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關系著農民們的用電水平。傳統的電網結構目前已經顯現出種種弊端,所以未來農村的電網規劃勢必會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提高農村用電水平。
【關鍵詞】農村電網規劃;智能化發展;對策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關系著其他產業結構的升級。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對農村電網項目的投入,每年地方財政的相關投入在不斷增加,讓農村電網規劃的智能化發展有了物質保障。
一、我國農村電網的發展現狀和電網規劃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電力發展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不斷提高了電網系統運行的電壓等級,擴大了網絡的規模。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南方電網、西北電網、東北電網、華東電網、華中電網、華北電網這六個大型的跨省區域電網,并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長距離的輸電電網網架。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國家應對農村電網的規劃和改造工程加以重視。而電網的規劃作為建設的初始環節,必須保證規劃的科學性,才能讓建設完成的電網符合當地農村的實際發展要求。但由于歷史問題,大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呈現出明顯不足,由于之前國家的投入相對較少,農村電網的整體發展水平相對于城市來說都較為落后。目前我國農村電網在規劃方面也面臨了不少的問題。
農村電網建設的選址面臨較大阻礙。就地理位置來看,廣大農村分布地區廣泛,而且每個地區的外在環境和地勢條件都有所不同,從而給電網建設的選址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尤其在一些地勢偏遠的山區,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這給電網的改造和建設工程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為如果選址不恰當,很可能會使電網線路出現損壞或者被盜的問題,帶來更大的隱患,所以我國農村電網建設的選址一直是一項較難解決的問題。
農村電網結構在設計時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在我國農村電網的改造和建設過程中,由于設計人員在編制電網的運行方案時過于盲目或者由于地區多種因素的制約,從而導致電網結構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也誤導了后期的電網施工的秩序。目前電網的規劃中出現的結構問題,比如線路過長等,都造成了電網工程改造的成本浪費。
農村電網綜合調控受到阻礙。由于農村地區的電網分布的范圍較廣,發電站、配電站以及變電站等站點間的信號在傳遞時經常出現問題,從而使電網的綜合調控受到阻礙。究其根本原因,大多都是由于電網在規劃時就缺乏了對當地地質的全方位勘察,從而對當地的環境不熟悉,在站點的設置、電網的分布以及設備的安裝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合理的現象。這樣就導致了農村電網整體的運行效率低下,電力資源在調控時會出現較大的耗損率,而且設備也容易被燒壞,從而造成安全事故。
對電力需求的預測不準確。由于對當地的歷史數據不完整,再加上工作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從而導致在進行電力需求的預測時出現負荷預測的結果不準確。比如某地區在進行電力需求的預測時分別采用了人均用電預測法、分區預測法和彈性系數法,但是得出的預測電量分別是4.9億KWh,5.7億KWh和7.2億KWh,三者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差距,但是該地區在最后進行結論時只是根據對現狀的分析采用了負荷居中的方案,并沒有對這三種方式進行詳細地分析,從而很可能導致線路路徑或電源點的分布等網架結構的設計出現較大誤差。
二、農村電網規劃的智能化發展對策
在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一直都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也加快了對農村的建設和改革,其中電網的規劃和建設就是主要的工程建設之一。隨著新農村的建設,不管是在資金方面還是技術和設備方面,國家都給予了農村更多的考慮和幫助,使農村電網工程的建設腳步逐漸加快,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的用電問題。目前對于電網的規劃必須改變以前的規劃思路,使用高科技作為技術支撐,規劃和建設出智能化電網來滿足農村用電的需要。
(一)加強和完善農村電網規劃工作的相關制度
在制度中要增加技術經濟指標原則,指導農村電網規劃工作的有序展開。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電網設備選型上必須滿足運行安全、技術先進、操作簡單、經濟合理、符合環保要求以及節約能源的需要,在一些農村地區還要試點進行10KV的配電網的建設,并在實際的工作中總結經驗。
(二)實現電網的自動化操作
這將是電網的智能化改造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可以看出農村電網實現全面的自動化作業將是未來電網改造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控制系統來建立起農村電網的調度中心,并根據各個地方的實際的用電需求來實行電能分配,從而提高電力資源使用的效率。在進行農村電網規劃和建設時,供電企業要處理好運行的設備,保持操作供電設施和配電設施的協調性,盡量避免因各種原因引發的操作事故。
(三)解決農村電網站點間的通信問題
對于農村電網站點間的通信問題要有足夠的重視,因為這將有力推動農村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從電力資源調度的實際情況來看,發電站、配電站、變電站等主要的系統站點都是利用信號傳遞的方式來解決電網作業中的調度問題。如果網絡的傳輸信號出現功能不足的現象,那么很容易造成電網的拒動作或者誤操作等問題。在對農村電網實施智能化建設和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要使用無線通信網絡這一傳輸平臺,因為無線通信網絡具有傳輸范圍廣、操作便捷以及干擾率小等諸多優點。
(四)重視對農村電網狀態的監測
電力系統在運行時要注意對其狀態進行監測,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電網中存在的風險或隱患,從而對突發性故障進行有效地防范。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和改造要求必須設置在線的監測系統,在不中斷供電設施和配電設施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對電流、電壓等數據的監測,并通過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來科學判斷是否存在風險。工作人員要及時掌握最新的數據信息,從而為后期的電網建設和改造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是國家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必須重視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在目前農村電網在規劃和建設時還面臨著較多的問題,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結合農村當地的具體用電情況,對電網結構布局進行合理科學地規劃,實現農村電網的智能化發展,從而有效提高農村地區的用電水平。
參考文獻
[1]崔勇,李善文,胡文藝等.農村智能化電網規劃[J].電工技術,2011(2):68-70.
[2]羅子華.農村電網智能化規劃建設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1).
[3]陸杭.談農村電網規劃的智能化發展[J].中國信息化,2012(18):177.
[4]陸虎.農村電網規劃建設與管理探討[J].科技傳播,2013(19):88-88,85.
[5]董文超.加強農村電網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探討[J].三角洲,2014(4):27-28.
作者簡介:孫向輝(1978—),男,吉林雙遼人,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電網規劃及電力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