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促進分布式能源大規模發展,從分布式能源交易主體,交易品種以及價格機制,構建內蒙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框架,并結合分布式實際運行狀況提出了內蒙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的實現路徑,以期能夠為分布式能源的投資及運行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內蒙
1.引言
當前,我國能源開發利用面臨兩個方面的矛盾:一是傳統能源日漸枯竭與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與環境壓力持續增大的矛盾。分布式發電具有高效、節能、環保、靈活等特點[1-3],促進分布式發電的大規模投資建設,是有效化解以上兩個方面矛盾的重要途徑。當前,積極發展分布式發電,促進我國能源供應方式的調整和轉變,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較之發達國家,我國分布式發電發展相對滯后[4]。我國尚未能提出接網費、電網備用費以及電價附加征收的實施細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分布式發電的大規模發展建設。基于上述考慮,本文研究并提出內蒙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旨在輔助分布式能源大規模并網,從而有效和合理的促進分布式能源的發規模發展。研究總體思路如下:首先,對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要素進行分析。其次,研究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價格機制,重點研究分布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發電電價附加征收機制以及并網收費機制。最后,總結本文的主要內容,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2.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要素分析
針對分布式能源交易,需要分析交易主體、交易品種以及交易方式。
(1)交易主體
1)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電力公司)是市場購電主體,也是分布式能源交易的運營機構和電力系統運行機構,在市場中的主要職責為:以內蒙古電網安全穩定為前提,公平、無歧視開放電網,為市場成員提供輸配電服務,執行政府審批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組織購銷區內交易主體的電力電量,滿足區內用電需要;組織網內電能參加網外電能交易,開拓網外市場;經營管理所屬調峰、調頻電廠,負責管理代管電廠。
2)內蒙古電力交易中心
電力交易中心的主要參與制訂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和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場運營規則,負責組織建設分布式能源交易技術支持系統;依據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場運營規則建立市場主體準入機制、組織電力多邊交易市場運營、披露電力交易信息、出具電力交易結算憑據、實施市場干預;建立分布式能源交易統計制度并定期向電力監管機構報告;定期向市場主體發布電力市場供需形勢、市場結構情況等市場信息;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3)競爭發電企業(機組)
競爭發電企業(機組)是市場售電主體,增發電能消納多邊交易市場第一階段暫定為分布式能源發電企業(機組)。
4)直接購電大用戶
經核準的直接購電大用戶是市場購電主體,一般是較高電壓等級、較大用電量的大工業電力用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用電負荷相對穩定、單位產值能耗低、污染排放符合環保要求;具有法人資格、財務獨力核算、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實體。
(2)交易品種
1)電力服務
分布式發電是指為滿足終端用戶特殊需求,接在用戶側附近的小型發電系統。是充分開發,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方式。分布式發電通過燃料燃燒驅動原動機發電或通過生物化學反應獲得電能。前者有燃氣輪機、內燃機、風力發電,后者包括光伏發電,燃料電池發電,生物質發電等。
2)供冷、供熱服務
分布式燃氣冷熱電聯供系統采用的燃氣輪機和內燃機發電技術、余熱回收技術以及制冷技術多為成熟技術,以小規模(幾kW至數MW)分散布置的方式建在用戶附近,配置靈活,便于按冷、熱、電負荷的實際需要進行調節,不僅滿足了區域內用戶的用能需求,還節省了大量的城市供熱管網建設和運行的費用,有助于電網和燃氣供應的削峰填谷,減少碳化物及有害氣體的排放,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未來能源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儲能服務
分布式儲能是指將分布式發電過程中多余的電能以機械能、化學能、重力勢能等形式儲存起來,當用戶側需要的時候再將儲存的能量釋放。分布式儲能系統一般有三種方式實現用戶的用電可靠:
①在用電低谷期將多余電能儲存,用電高峰期時釋放,實現“消峰填谷”,保證電網電能動態穩定;
②在電網發生故障或遭受自然災害時輔助供電或者傳輸電能;
③保證用戶在強制停電或者供電中斷的情況下用電需求。
(3)交易方式
從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歷史、現狀以及特點考慮,結合內蒙的實際情況,分布式能源交易采取集中提供的方式,即統一調配的方式。隨著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場的不斷完善,市場規則、法律環境等因素進一步健全,可采取集中提供和市場化并存的模式。對現階段的內蒙古電力市場來說,分布式能源基礎服務應由負責市場調度運行的機構,也就是內蒙古電力公司集中提供。也就是說,在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場起步階段,各種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宜采用統一調配型交易方式;在電力市場初、中期階段,在處于電力庫的交易模式下,宜采用統一投標型交易方式;在電力市場中、高級階段,則可采用雙邊合同或者幾種模式混合的提供方式。
3.分布式能源投資模式的價格機制
(1)分布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
當前,分布式風電技術基本成熟,已經開始規模化發展,目前其成本基本不超過煤電的兩倍,如果加上外部效益,其成本基本和煤電相當。其上網電價機制如下:根據標準成本法,依據風能資源情況,以采用固定價格政策為主,其他(如招標價格)為輔的方式,并配合強制上網政策,保障投資商的合理收益,規范市場,從而實現風電快速發展。也可以考慮電力產品的外部價值,參考內蒙古地區煤電的成本和價格,制定有差別的風電電價,以體現當地發電電量的經濟價值和風電經濟特性的地區差異。
(2)分布式發電用戶售電電價機制
本部分將建立內蒙古地區分布式發電用戶售電電價機制,一方面,針對接入電網并免除備用費繳納責任的自發自用類分布式發電,建立大電網對其用戶緊急供電電價機制,以反映電網備用成本;另一方面,制定內蒙古地區分布式發電向用戶直接售電電價機制,以反映各類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責任,并與現行銷售電價機制相銜接。
1)大電網緊急供電電價機制
內蒙古地區分布式發電主要為自發自用類,為避免電網企業對自發自用式分布式發電企業重復收費(多收)或者漏收,建議對于分布式發電企業內部的供電部分收取備用容量費,這部分不再收取基本電費;向電網企業的購電部分,按照大工業用電的標準收取基本電費,這部分不再收取備用容量費。分布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沒有協商約定備用容量的時候,建議以分布式發電廠的裝機容量作為備用容量費的計收標準。這部分的容量不再計收基本電費,在變壓器的容量中予以扣除。
2)分布式發電直接售電電價機制
銷售電價一般分為:工業用戶電價、商業用戶電價和居民用戶電價三類,同一大類中通過不同電壓等級和用電負荷特性體現供電成本差異。內蒙古地區分布式發電的主要用戶為工業用戶,因此,應對其采取兩部制銷售電價,它包括基本電價和電度電價兩部分。基本電價是以用戶變壓器容量或最大需用量作為依據計算的電價,電度電價是以用戶消耗電度數作為依據計算的電價。基本電價按最大需量計費的用戶應和電網企業簽訂合同,按合同確定值計收基本電費。
(3)分布式發電電價附加征收機制
我國銷售電價附加主要包括5項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包括:1)農網還貸資金;2)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3)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電力);4)中央及地方庫區移民后期扶持基金;5)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費用大概占總電價的7.2%。根據不同類型的分布式發電用戶特點,需制定差異化的分布式發電銷售電價征收標準。
內蒙古地區分布式發電多服務于工業用戶,具有容量較大、分布較為集中、調峰性能好等特點,因此,銷售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可設置如下:5MW以下:征收1)-5)項附加費,費率按照標準的50%征收;5MW-30MW:征收1)-5)項附加費,費率按照標準的70%征收;30MW以上:征收1)-5)項附加費,費率按照標準的100%征收。
上網電價附加免收標準為“符合環保要求,不產生二次污染”,分布式風能與光伏可以不征收上網附加費。
(4)分布式發電并網收費機制
未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分布式發電相關技術、管理措施和政策的不斷完善,內蒙古地區電力市場將處于良性競爭環境中,此時不需要電網公司和所有用戶再為分布式發電支付相關成本,此時,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分布式發電采用“混合型收費”方法,從而減小電網企業和用戶的一部分壓力。
當地區電力市場形成完全競爭性市場時,對所有的分布式發電可使用“深層次收費”方法,由分布式發電業主來承擔接入電網的所有費用,包括與電網直接連接的線路,以及因接網而造成的電網設備改造費用,從而減少其他用戶承擔的相應成本,減少電網企業的壓力。
4.結論
針對分布式能源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文提出了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并結合相關分布式能源發展政策和運營實際提出了可行的交易模式。此外,隨著分布式能源市場的擴張以及并網規模的逐步增長,未來分布式能源交易能否為交易主體——電力企業,分布式能源發電企業以及用戶帶來可觀的收益,還需對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分布式能源投資經濟效益做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梁有偉,胡志堅,陳允平.分布式發電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電網技術,2003(12).
[2]錢科軍,袁越.分布式發電技術及其對電力系統的影響[J].繼電器,2007(13).
[3]李斌,劉天琪,李興源.分布式電源接入對系統電壓穩定性的影響[J].電網技術,2009(3).
[4]紀明偉.分布式發電中微電網技術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作者簡介:琚艷芳(1990—),女,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力技術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