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清+李輝明+吳雅端+等
摘要:目的探討手法整復聯合夾板固定、外敷中藥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 2005年1月—2010年4月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130例,本組患兒采用手法整復聯合小夾板固定、外敷何氏骨科特色中藥治療。結果骨折均愈合,沒有壓瘡、缺血性肌攣縮等并發癥發生。療效評定:優114例,良9例,可7例。優良率為 94.6%。結論手法整復聯合夾板固定、外敷何氏骨科特色中藥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能夠有效的恢復患肢功能,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手法整復;夾板固定
中圖分類號:R274.1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90-02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骨折之一,見于2~3歲兒童,特別是 5~8歲的兒童更為多見。肱骨髁上骨折愈合后最易留下肘內翻畸形[1]。此類骨折易合并神經血管損傷。目前來說,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很多,不管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要盡力降低肘內翻的發生率。筆者應用手法整復聯合夾板固定、外敷中藥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 2005年1月—2010年4月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130例,以上患兒有外傷史,傷側上肢肘部出現腫脹,疼痛,肱骨髁上處有壓痛,肘關節屈伸運動障礙;傷側肘部出現靴狀畸形,可觸到骨折斷端,但肘后三角關系正常,出現異常活動和骨擦音。X線攝片檢查結果:骨折的遠端向后上移位。其中男94例,女36例;年齡3.5~11歲,平均年齡為(7.3±5.1)歲;骨折為左肘48例,右肘 82例。以上患者傷后1~3 d內就診 105例,傷后4~7 d就診 22例,8天之后就診3例。
1.2治療方法本組患兒采用手法整復聯合小夾板固定、外敷何氏骨科特色中藥治療。
1.2.1整復以右肱骨髁上伸直型的尺偏內旋移位骨折為例。患者取坐位,肩關節外展45°,由一助手將患者上臂固定并維持肱骨縱軸,另一助手握患側腕部順勢伸肘145°作拔伸牽引,矯正斷端重疊移位。在牽引的同時,醫者一拇指置內髁部并向外前上方推頂,另一拇指置肘橫紋外髁部并向外側推按。雙拇指同時配合將遠折端由內向外旋,糾正內旋移位。并以雙手掌分別置遠近折端作相對擠壓,糾正側方移位。然后醫者雙手拇指置內外髁后方向前上方推頂遠折端,余指按壓于肘前同時向后下方拉近折端,囑遠端助手在維持下徐徐屈曲肘關節至70°,使骨折面對合。骨折復位后,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肘關節,并將前臂向橈側伸展,使骨折端橈側骨皮質嵌并稍有橈傾,以防肘內翻發生。
1.2.2固定
1.2.2.1夾板制作術前預制夾板2塊,后側板為鐵絲托板,內外側夾板為柳木條夾板,后側鐵絲托板以6號鐵絲、細鐵絲、硬紙板、棉花、繃帶為材料,后側鐵絲托板的寬度約為肢體寬度的1.2倍,后側夾板長度從上臂上段至掌指關節,根據肢體腫脹程度,骨折固定的穩定性將后側鐵絲托板預彎成70~100°角,內外側柳木條夾板寬度稍大于肢體的厚度,長度從上臂中上段至肘關節間隙。
1.2.2.2固定方法在維持牽引情況下,在肱骨內髁處置一弧形小壓墊,用紙膠布交叉粘貼固定,然后外敷中藥,將預制好的3塊夾板放置恰當,屈肘70~100°超腕關節前臂旋前位固定,三角巾懸吊胸前。
1.2.3術后處理完成外固定后即拍攝肘關節正側位片,外固定滿意后即行主動伸屈手指、握拳等活動,肢體腫脹嚴重者給予抗炎、消腫、改善微循環等治療。術后及時調整外固定的松緊度,攝片復查骨折的對位對線情況,一般固定3~4周,達臨床愈合后,解除外固定,進行功能鍛煉。
2結果
2.1療效評定標準療效標準根據天津醫院《骨折治療標準草案》制訂。肘關節屈伸受限在10度以內,肘內翻在5度以內,為優;肘關節屈伸受限在10~20度以內,肘內翻在6~10度,為良;肘關節屈伸受限在20~30度,肘內翻在11~15度,為可;肘關節屈伸受限在30度以上,肘內翻在15度以上,為差。
2.2治療結果本組 130例,未發生缺血性肌攣縮,肱動脈受壓或挫傷者手法復位后壓迫癥狀消失、無血運障礙,神經損傷者1~6個月均恢復,骨折臨床愈合時間3~4周,隨訪時間6個月~2 a,平均1 a。其中優 114例(87.7%);良9例(6.9%),可7例(5.4%);總優良率為94.6%。
3討論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骨折之一。在諸多治療方法中,手法整復聯合夾板固定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肘內翻是此類骨折常見后遺癥。形成肘內翻畸形的主要原因是
骨折的復位不良,再加上固定不牢固等。所以,預防肘內翻必須力爭正確復位和進行有效的固定。對于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力爭解剖復位。在手法整復時要遵循寧橈勿尺的原則,寧可橈側偏移,不能出現尺側偏移。但是,在整個手法復位過程中,不能反復采用暴力復位,盡可能的減少骨折粗糙面發生磨損,防治骨折端的骨皮質出現塌陷和破壞,避免肘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神經、血管出現損傷,在復位過程中,反復的暴力容易使肘部產生骨化性肌炎[2]。同時,在本文筆者所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中,骨折處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中藥,能有效預防骨化性肌炎的發生。運用內外側夾板及后側鋼絲長托板固定,有利于骨折的穩定,避免出現張力性水泡,并能防止前臂Volkmann綜合征的發生。在諸多固定方法中,采用夾板固定可以隨時進行調整的優點,能夠早期進行關節的功能鍛煉。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兒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3]。文中,為了避免小夾板固定不能限制前臂旋轉運動的缺點,采用鋼絲托固定,減少了復位后的骨折斷端再移位和骨折遠端的后傾的發生機會。鋼絲托重量輕,便于調節塑型,同時能夠有效的限制前臂的旋轉,所以臨床效果顯著。參考文獻:
[1]熊國相,吳建民.手法復位合小夾板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療效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06,2(2):40-42.
[2]柯揚,潘志雄,陳凱.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預防肘內翻的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7):639-640.
[3]張永慶.不同固定方法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9):39-40.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