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黎/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分析
王 黎/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抓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處內陸,水資源相對稀少,而且時空分布不均,農業用水所占比重過大,利用率低,經濟的發展與水資源缺乏之間的不和諧已成為兵團生態文明建設的阻礙。分析當前兵團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是兵團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水資源;水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水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生態文明的基本載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所屬南北疆各師和農牧團場大多地處綠洲最外圍、沙漠最前沿、水源最末端,14個師的180多個農牧團場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瑪干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邊緣以及2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所處區域自然稟賦差,水資源總體比較缺乏。兵團的歷史也是一部水利史,為貫徹黨的“十八大”“五位一體”戰略,兵團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
1.水安全保障能力初見成效,防洪供水保證率明顯提高。兵團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內83.5萬人的飲水安全任務,完成專項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規劃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灌區節水改造、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順利開展;加快推進中小河流及內陸河治理,完成山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建設任務,建成兵團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一期工程,兵團防汛抗旱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
2.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有力推進,水生態安全網絡建設初步形成。為貫徹中央水生態文明建設部署,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氣清”的美麗兵團。
近年,兵團結合飲用水水源保護,通過河流(湖庫),濕地保護、修復和建設,排污口整治等綜合措施,特別是塔里木河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已初步遏制了塔河下游沙漠合攏趨勢,保障了正常來水年份烏河不斷流。積極構建水生態安全網絡。近期,兵團建設完成了引額濟烏“西水東引”工程、邊境困難團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鹽堿地改良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水文站建設工程、界河整治工程、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工程、伊犁河攔河引水樞紐及北岸干渠工程、額爾齊斯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艾比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等多項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兵團水生態安全網絡初步建成。
3.水管理基礎工作扎實,現代水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后出臺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規劃水資源論證編制及審查規定(暫行)》等水資源管理規范性文件,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法律,保障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兵團專門出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關于深化兵團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全面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了水資源有償使用、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取水許可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等制度, 為兵團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撐和法制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逐步深入,各師、市“三條紅線”也已確定。這些制度、措施的貫徹實施,對有效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4.水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水文化體系初步構建。近年, 兵團充分發揮依托自然資源的優勢,做足山水文章,融入文化元素,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努力構建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水文化體系。將“人水和諧”理念融入河道綜合治理、濕地公園建設、水利風景區建設等水利工程建設中,構成了兵團水文化的主體,并已成為宣傳水文化、弘揚水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窗口和陣地。通過“世界水日”及水法和水土保持法的大力宣傳,豐富了廣大市民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知識, 提高了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熱愛自然、保護水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1.年降水量嚴重不均,水安全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連云港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壓力很大,水源地普遍水質不達標,無在線監測系統;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滯后,僅市區和東海縣有應急水源地,沒有達到省委省政府對城區飲用水提出的“雙源雙線”要求。在區域供水方面,連云港市各縣區域供水覆蓋率很低, 且水源單一、供水管網安全可靠性差,亟待加強水廠及供水管網規劃建設,提高區域供水覆蓋率。在城市防洪方面,連云港市防洪(潮)除澇能力總體偏低,市區城市防洪與100 年一遇防洪標準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市區老城區排澇能力仍不足,連云新城和徐圩新區等除澇配套工程建設相對滯后, 達不到20年一遇排澇標準;贛榆城區和灌南、灌云兩縣縣城依托流域治理,防洪除澇標準總體偏低。在生態供水保證方面,目前連云港市尚未開展河湖健康評估工作,建議盡快開展此項工作,以摸清河湖的健康狀況, 并采取措施維持其健康,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農業用水比重過大,節水減排任務艱巨。近幾年兵團節水灌溉發展較快, 尤其是技術較為成熟且節水效果明顯的高新節水灌溉發展很快。截至2012年底,新疆兵團農業高新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155.06萬畝,占農業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超過七成。通過實施節水灌溉,年節水超10億多立方米,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到2012年底,新疆兵團已擁有水庫125座,總庫容達32.72億立方米;總供水量達131.4億立方米,較2010年新增水資源6.4億立方米;用水結構進一步改善,2012年農業用水比重為93.5%,較2010年下降1.5個百分點。但是,由于兵團大多位于河流下游, 輸水渠系長, 加之輸水渠道的防滲率較低,輸水過程中的渠道滲漏損失較大, 導致渠系水利用系數較低。農業是兵團目前的支柱行業, 更是兵團最主要的用水行業, 因此要提高兵團水資源的用水總體效益, 實現兵團農業的全面節水是兵團水資源利用中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3.水生態系統有所退化,系統的恢復和污染的預防任重道遠。兵團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產業結構相對不合理,農業用水比例高達90-95%,工業用水量占3-4%,工業相對不發達,目前水環境污染問題顯得不為突出。但隨著今后各師相繼成立市,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用水量逐步提高,工業排水逐漸增大。另外兵團各師大多水庫都是河流下游的平原水庫,這就使河道、水庫水質污染問題越發突出。因此,應當在治理現有污染的同時,預防其他污染的產生,維持平衡、穩定的好的水生態系統。
4.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現代水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多年努力, 兵團水資源管理構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兵團、師、團三級的“最嚴格水制度”實施體系。但是, 隨著兵團經濟的發展, 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機制還不健全, 流域內地表水與地下水、上游與下游、源流與干流之間的水資源調度、灌溉供水、河道防洪、水力發電、生態保護等水資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全局性、系統性問題日益凸顯出來, 流域與區域管理不能真正落實和沒有完全實現, 兵地水資源分割管理、城鄉水務管理分治、水量水質管理分離等現象依然較為嚴重, 與新時期新疆跨越式發展的水資源保障需求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另外,在現今的水資源管理工作中多側重于規劃、政策法規、監督管理等軟件建設, 而在監測、計量、信息化管理方面基本局限于水文信息的范圍, 缺乏對供水、用水、排水、水質、生態、經濟等方面全過程、全方位的水資源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傳遞、處理仍然以傳統方式進行,遠程監控剛起步。因此,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必須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5.水文化體系需要完善,水生態文明意識需要提升。水文化體系的完善需要建立以水生態文明城市為依托的水文化傳承平臺。水生態文明城市可以水域及水利工程為主體的水利風景區的資源和場所, 深度挖掘水文化內涵,做好水文化景觀開發,建立水利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加強水文化價值推廣,加強兵團的治水歷史和水利科學知識宣傳,讓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水利優美環境,感受當代水利事業的巨大成就和水文化的豐富內涵。
[1] 左其亭. 水生態文明建設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水利,2013(4).
[2] 陳進. 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中國水利,2013(4).
[3] 邵雙林,陳紅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資源利用情況及用水水平評價[J].水利.
[4] 陳明忠.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水利,2013,(15).
本文屬于兵團社科項目基金階段性理論成果,基金編號(2014QN06)。
王黎(1979—)石河子大學商學院公共教學部教師、講師,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專業,專業特長環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