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娟 孫 湛 于文燕 買買提祖農·買蘇爾/新疆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案例式教學在病理生理學中的應用評估
馬小娟 孫 湛 于文燕 買買提祖農·買蘇爾/新疆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本教研室自2007年起開始推行病理生理學的案例式教學。對部分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案例式教學的調查和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結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病理生理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并有機的結合PBL教學方法可以進一步加深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聯系,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案例式教學;應用評估;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橋梁課程,聯系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対于醫學專業的學生,尤其是臨床醫學生而言,掌握病理生理學的知識將為他們今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奠定扎實的基礎。自20O7年起本教研室在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的帶領下,開始推行案例式教學,并在學期末對部分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調査對象。以在校2010級七年制和五年制臨床專業的學生為調査對象。時間安排在課程結束后,以不記名形式進行調査。共發放問卷174份(七年制114份.五年制60份),回收有效問卷168份(七年制112份,五年制56份),回收率達96.55% 。
2.調査方法。由本教研室自行設計調査方案,調査表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案例式教學的調査和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査。
(一)案例式教學法的調査結果。在臨床七年制和五年制班級中分別有99.1%和98.2%的學生接受本門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式教學方法;100%的學生認為案例式數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幫助,并対臨床思維的培養有一定的好處;只有不足4%的學生認為案例式教學不容易理解相關的臨床知識。案例式教學的最好形式:兩個班均有50%以上的學生認為應在每章授課內容結束以后,有個別學生希望授課前后都有相關的案例(共5人)。
(二)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査結果。教師的教學情況主要包括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整體授課水平,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的結合以及關鍵詞應用外語情況等。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比較滿意。
(一)案例式教學的優點。
1.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連接。病理生理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規律的一門學科,其內容已經滲透到臨床醫學的各個學科當中。學生剛接觸這門學科時充滿了極大的好奇,但隨著內容的深入,大量醫學名詞的涌現,很多學生感到迷茫,不能理解其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關系,繼而失去了興趣。案例式教學法又稱為基于案例的學習,是哈佛法學院前院長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早在1870年提出并應用于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中[1]。該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分析,掌握一般分析的原理,并借助這一原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2.3]。在授課過程中適時的引入一些臨床案例,可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如在講授酸堿平衡紊亂這一章節時,由于內容復雜并渉及了較多的血氣指標,對于還未接觸臨床的學生而言很難理解,而且也不能體會到這一章節的重要性。但是開展案例式教學后,引入了大量的臨床病例,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肺心病、幽門梗阻等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學生就能夠充分體會到內容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借助案例來理解各項血氣指標的意義。本調査結果也顯示,超過98%的學生能夠接受案例式教學,并認為該方法對理解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幫助。臨床七年制和五年制的學生中分別有99.1%和96.4%認為案例式教學有助于對相關臨床知識的理解。
2.將PBL教學方法恰當的應用于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mble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已經成為現在國際上運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PBL教學是基于現實問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情境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4]。該方法的提出完全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綜合能力。而病理生理學就是回答“why”和“how”的科學,所以案例式教學法與PBL教學法在該學科中能夠相輔相承,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講授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章節時,先介紹一個腹瀉的案例,后提出問題:“腹瀉時機體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改變”?以案例和問題為“引線”,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基礎理論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在接觸病理生理學之前,學生所學的基礎醫學主要研究健康機體的功能、代謝和結構,但是對患病機體的變化卻不能夠解釋,所以欠缺了臨床思維的能力。而通過案例式教學,學生開始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從健康機體外延到患病個體,為其臨床階段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調査顯示所有學生都認為案例式教學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二 )案例式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案例式教學適應了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綜合能力。同時,引用大量的案例可加強學科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對培養和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案例式教學方法與PBL教學方法有本質的區別,將二者有機、完美的結合將有助于本學科的健康發展。
(三)案例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案例式教學要求教師對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涉及生理學、生物化學的知識以及內科學中常見病、多發病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身,逐步形成系統、全面、多元、有機聯系的知識體系。
2.調査顯示36.3%的學生認為案例最好在授課內容前給出,而60.7%的學生則認為授課內容結束后引入案例效果較好,還有約3%的學生希望授課內容前后都有案例分析。所以教師要有很好的課堂組織能力,能夠合理的把握和分配時間。
3.案例式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基礎知識的掌握。由于很多學生對臨床內容感興趣,所以在課堂上將案例作為重點內容掌握。故每一章節結束后教師都應再次強調重點和難點內容。
[1]王新華,熊正龍.案例式教學法在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2015(10)∶246~247
[2]徐向田.一種新的醫學教育方法—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TTM).科技信息,2009(6)∶700
[3]王麗.多媒體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網絡與信息,2007(11)∶80.
[4]閆鵬,秦丹.醫學物理學PBL教學中教學評價策略的實踐與思考.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