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玲/長江職業學院
淺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輿情的引導
肖學玲/長江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網絡影響的深入,網絡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也成為校園中的一種全新的文化現象,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群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新形勢下,探究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本文就如何進一步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進行探討。
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在高校網絡這一特定空間內,網絡輿情主體大學生對自己關心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各種社會事務、校園事務所持有的情緒、意愿、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從本質上來說,網絡輿情就是輿情借助網絡的一種表達。當前,網絡信息更新及時、信息面廣且量大、傳播速度又快,這使思想活躍、觀念更新快的高職學生通過網絡能方便快捷地獲取到各種信息。同時,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會嚴重影響到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校園的和諧穩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學生網絡道德素質的客觀要求,能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正確引導高職學生網絡輿情之重要的一環。在新形勢下,如何對高職院校網絡輿情進行管理和引導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本文就如何進一步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進行探討。
如今,眾多高職院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實效性,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鮮事物、社會焦點會不斷涌現,而喜歡新鮮事物的高職學生,在網絡談論自己的看法時缺乏道德底線,發表評論較之隨意,一些不健康的網絡內容將極大地影響高職院校網絡文化環境。因此,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網絡發展的步伐。目前,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諸多需完善的地方:如在教育內容上:國家政治、法律、心理咨詢、執點、焦點評論等方面缺乏專門疏導網絡平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輿情引導時,其引導監管機制還不夠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自身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高職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時期,他們的道德責任感還有些缺失、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力還比較差,但他們喜歡在隱姓埋名的網絡世界里通過各類網絡平臺(如騰訊qq、微信、微博和各種論壇等)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和表達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管是當前社會熱點問題還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個人問題,他們都喜歡參與言論。面對不同的高職學生,其個人愛好、性格、興趣及價值取向的不同,他們對同一信息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對微小的輿情能在短時間內放大且一發不可收。對于在校園中傳播的一些不良信息將會嚴重影響著高職學生身心健康及校園的和諧發展。為凈化高職院校網絡輿情,需從高職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上著手。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顯得尤為重要。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也要與時俱進。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淺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搭建
要搭建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需要挖掘新興網絡媒體工具,如手機微信、網絡微博和各類網絡論壇等。特別是目前手機網絡發展迅速,利用手機網絡作為媒介的微信平臺,其匯集了交友、熱點新聞的獲取、以及各種討論平臺等,且使用簡單、方便,故在高職學生中應用非常廣泛。高職院校可以很好的利用該平臺,讓每個學生都關注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并參與其中。在微信平臺里,設置弘揚社會主旋律、宣傳主流價值觀念,在內容上旗幟鮮明地宣揚真理,傳播社會的正面輿情信息。通過微信平臺,學校還能發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任何內容,并能及時進行網絡輿情引導,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師生互動交流及宣教的效果。建設這種創新的教育平臺,渠道通暢,更好的了解學生網絡輿情動向,掌握他們對教育活動的真實感想,引導學生在表達想法的同時如何去自覺規范自我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真正成為引導高職學生網絡輿情的有效平臺。
(二)牢牢把握網絡輿情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問題和分析問題。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者要貫徹好國家政策,做好高職院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不僅是為了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維護高校乃至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高職院校網絡輿論引導的重點工作應該放在“導”上面,我們不光要建立好引導平臺,還應建立快速高效、協調統一的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報送、處置的應急機制,對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準確把脈,及時關注學生的輿情的動態,并引導學生理性發言,掌握輿情發展的主動權,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這類輿情引導捷徑,督促學生發出正面聲音。一定要杜絕在重大突發事件等關鍵時刻失語,而使得正面輿情引導失去主動性。
(三)進一步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強化實施過程中,具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師資隊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培訓。首先從“點”上強化網絡思想政治素養,再以“點”蓋“面”輻射強化網絡思想政治素養。二是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網絡思想政治素養教育課程。結合目前網絡輿情存在的現實問題有針對性的編寫一些手冊,或者在一些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課程中穿插一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使其更加順其自然,更利于學生接受。三是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素養評價考核機制。將網絡安全意識、網絡誠信、網絡倫理道德等網絡思想政治素質和網絡運用能力一起納入科目綜合素質考核體系中,對其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四是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學校可以不定期的以班為單位,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一系列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可以在教室或各種人流量大的校園場所制作一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標牌、標語等,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正面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在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下,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網絡時代下,搭建適宜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平臺,使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道德教育相結合、不斷加強網絡教育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在網絡輿情里辨別是非的能力,以適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校園網絡文化和諧發展的需要。
[1]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 2012.
[2]楊維東.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13.4.16(07版).
[3]曹銀忠,許方圓.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年第6期.
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2014年黨建工作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項目“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策略”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2014D018);湖北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2014年科研項目“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研究”(項目編號:B2014007)階段性研究成果。
肖學玲(1978—),女,長江職業學院,碩士,講師, 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網絡輿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