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張桂霞 汪潔滿 高鵬麗 李 強/山東協和學院
融入中國元素的動畫創作創新理念研究
王曉燕 張桂霞 汪潔滿 高鵬麗 李 強/山東協和學院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出現和應用,動畫創作技術也在飛速發展,而作為動畫企業的突破口,新媒體動畫具備了高風險的特性。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動畫短片所呈現的現狀,提出動畫所面臨的困境,并結合新媒體環境下動畫短片所呈現出的時代特征,找出新媒體時代下解決這些困境的對策。
中國元素;動畫創作;創新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一方面要繼承,另一方面要進行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動畫創作作為文化宣傳的傳媒形式,它的發展意義深重。挖掘動畫創作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和創新,是動畫創作保持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國的動畫創作總體給人的印象應歸納為“茫然”二字,很多人并不清楚究竟應該怎么做動畫。而作為動畫行業從業者,也大多數處在“模仿”階段,為了不辜負“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拋棄了動畫中本該具備的輕松、幽默的特質,極力避免商業性,一味的追求藝術性,結果卻因受到日本及其他國家動畫影響,沒有能力創造出具有獨有藝術的動畫。
此外,中國動畫產業受到國外的沖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動畫產業中被邊緣化,這已經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蘊與現代動畫產業相結合,讓中國傳統的神話傳說、兒童文學、文學名著、狹義小說、公案小說、益智故事等民族文化資源成為素材,然而在觀念進步的同時,現實卻并沒有給人太多驚喜,一些大打“民族文化牌”的動畫作品并未取得預想的成績,難以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改變觀念、顛覆傳統,使動畫片的題材、內容、思想、風格、技術及人員素質等各個方面有所提高,才能符合觀眾的需求,才能使我國的動畫創作有新的突破。
動畫創作理念固步自封,難以超越,就無法培養具有獨有創作能力的動畫人才,因此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國動畫的歷史進程及其效果特點,了解人們對中國動畫的制作效果的看法,針對國外動畫與國內動畫的效果差異,找出中國動畫的不足之處,客觀地、全面評析國內與國外動畫的優缺點及其效果差異,為國內動畫發展提出新的創作理念。
同時,動畫創作理念在行業中是否具有較高美譽度,是檢驗一個專業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專業辦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面對國外成熟的動畫產業,中國動畫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和存在著許多問題,怎樣客觀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動畫創作理念,探索出一條適合于本國動畫產業的發展之路,這不僅對動畫產業的發展致關重要,而且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其民族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探索動畫的藝術形態與創作規律,搭建動畫創作的基本框架。
(二)深入研究動畫產業鏈的諸多環節,從策劃、制片與運營的角度,對動畫產業政策、組織形態、資本運營、傳播發行、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從而構架完善的動畫創作體系。
(三)分析日本、美國等國家在動畫創作方面的獨到之處,吸取其精華與優點,探尋動畫創作新理念,打造創作型動畫團隊,制成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并能宣揚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
改變傳統文化中“文以載道”、“說教”的習慣、寓教于樂的說辭對動畫的壓制,將“形象是大于思維的,感性是大于概念的”理念融入動畫制作中。加強技術修養,修煉創意內功,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創作理念相結合,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高級動畫產業管理、策劃、制片和運營人才,創作當代杰出的中國動畫。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融合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是振興我國動畫創作行業的重要財富,是動畫創作理念創新的依托。縱觀目前全局,傳統文化元素的影響是深入骨髓,影響著我們的發展路徑、價值觀念等。但在進行動漫作品開發以及動畫創作理念更新過程中,如果硬性、死板地套用他國手法,將無法保證作品的風格及內容同受眾的心理需要的融合銜接,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有效融合就成為動畫創作過程中研究的重點。
中國傳統文化從內容的角度看,能夠充分體現出鮮明的人文屬性和價值關懷,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需要,因此,大膽、全面地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秉承中華文化的價值,正獲得越來越多人的積極評價及認可。以傳統文化的經典內容和故事為素材,以民族文化為依托,突出地方性知識,進行動畫創作,是中國元素融入動畫創作的融合之道,也越來越獲得廣泛的歡迎。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與創新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充分的文明積淀,我國文化還有著鮮明的地域性色彩,這點特點使得我國文化表現出絢麗多姿的特征,為動畫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動畫創作者在內容和形式上要借鑒、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都必須注意進行恰當的繼承和適當的創新,并結合時代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而不是直接搬移。中國傳統元素繼承,只是為動畫創作提供創意及素材,如何進行創新,是創作人員的責任和使命。
曾經風靡中國的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正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故事框架,包含著豐富的中國元素,因而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堪稱經典,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改編自同名系列動畫短片的《葫蘆兄弟》,在同檔期中脫穎而出,深受歡迎,成為當時受兒童喜歡的“節日播映禮物”。取材于民間傳說的《赤松威龍》,融合地方特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動畫創作中前進的路標。
動畫創作以創意為源頭,動畫創作的生命力便在于良好的創意以及合理的創新。創意和創新需要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繼承、吸收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講述優秀的故事,直接影響到動畫創作創新理念的形成。因此,將中國元素融入動畫創作,敘述故事,傳承文化,吸取精華,為動畫創作奠定根基,為動畫產業發展謀求有效途徑。
動畫創作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只有在廣度和深度上對本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開發,做到中國元素的恰當的繼承和適當的創新,才能讓中國動畫長足發展,才能在資源共享的當今時代,向世界展現中國的特色,為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肖偉.中國元素對動畫創作影響[J].藝海,2012(11).
[2]季紅芳.突破傳統.尋求動畫創新理念[J].考試周刊,2010(3).
[3]李朝陽.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4]黃露平,陶文彬.論中國動畫創作觀念的繼承與創新[J].北方文學,2013(7).
[5]田紅超.中國動畫創作觀念的繼承與創新[J].西江月,2013(26).
注釋:
本文為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媒體時代下動畫創作困境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410825025)的階段性成果。
王曉燕,女,山東協和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多媒體。
張桂霞,女,山東協和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媒體。
汪潔滿,女,山東協和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2級學生。
高鵬麗,女,山東協和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2級學生。
李 強,男,山東協和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2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