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鳳/南昌師范學院旅游與經濟管理學院
旅游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運行障礙分析
劉玉鳳/南昌師范學院旅游與經濟管理學院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企業根據未來人才需求的情況與有關院校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強調開放式辦學格局,但在實踐運行中卻遇到障礙,本文試從學校層面、學生層面和企業層面來探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運行障礙的原因,以期找尋出促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正常運行的對策和措施。
旅游專業;訂單培養;運行障礙
近些年來,在全民旅游熱潮的影響下,旅游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旅游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旅游強省”戰略得到了更好的貫徹實施。但是,在旅游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人才培養供需錯位現象,一方面旅游企業急需大量的人才,卻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旅游專業畢業學生就業難。本文以南昌師范學院旅游專業與江西天使集團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為例,探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運行障礙,以期解決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供需錯位矛盾問題。
江西天使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綜合開發為龍頭,集地產開發、建材家居、酒店餐飲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2010年,南昌師范學院與江西天使集團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由江西天使集團出資,成立“天使”訂單班,委托學校為該企業訂單培養34名大學生,作為該企業的“準員工”。2011年,南昌師范學院與江西天使集團繼續簽訂協議,訂單培養人數增加到110人。2012年雙方停止“訂單班”人才培養合作。從南昌師范學院與江西天使集團的訂單人培養實踐來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運行存在著障礙。
1.學校層面。首先,“訂單班”就業優勢不明顯。簽訂“訂單班”的初衷,既是為了提高就業率,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也是為企業培養熟悉一線環境和工作流程的后備人才。但實際上“訂單班”的運行卻事與愿違,兩年或三年后,企業和學校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很難進入企業。因為,“訂單”一般是在學生剛入校的時候就簽訂了,學生要經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后方可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的員工。然而,市場風云瞬息萬變,在這兩三年時間里,如果企業的運行和發展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遭遇到了經濟危機,企業效益不好,這時企業裁員都猶恐不及,那還有精力去接受“訂單班”的學生。從“天使”訂單班的運行狀況來看,的確如此。21世紀初,江西天使集團進軍餐飲業,2009年開發了集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大千壹號公館,并著手開發南昌象湖五星大酒店。但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一出臺,對酒店餐飲服務影響是巨大的,江西天使集團調整經營方向,壓縮酒店餐飲業規模,“訂單班”的運行受到影響。
其次,訂單班教學安排變動較大,致使教學管理難以正常運行。一是由企業方負責來校講授的教學內容,因企業生產任務緊張,授課人員往往不能按約定時間進行授課,致使“訂單班”的教學安排頻繁調整;二是“訂單班”學生到企業的實踐教學和頂崗實習,受企業生產的淡季和旺季影響較大。
2.學生層面。首先,學生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訂單”班是企業根據崗位需要與學校簽訂人才預約培養,因而企業會提前介入學校的教學過程,目的性很強,要求學校根據企業崗位需求來設計課程,強調現有崗位職業技能的培養,希望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能勝任工作崗位,往往忽視了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這就導致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適應性較弱,缺乏多樣的職業技能、轉崗能力和對知識技能的更新能力。一旦“訂單班”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需要轉崗或進行二次就業,這時“訂單”培養學生的適應其他崗位能力弱的缺陷顯現出來。其次,因“訂單”班的課程設置是圍繞企業崗位需求而展開的,因而缺乏系統性,如果這些學生需要繼續深造的話,由于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因而他們要比普通班的學生困難得多。再次,部分校企合作企業把“訂單班”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來使用。
3.企業層面。畢業生違約行為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在實際的“訂單班”的運行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違約行為。如,2010級“訂單班”學生,按照校企合作“訂單”人才培養協議,這批學生應該在2012年9月進入企業實習,實習結束后還必須為企業服務1年。但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學生實習期結束后選擇另謀高就,有的學生甚至在實習期間就違約,中止合同,離開企業。最后,真正按照“訂單班”協議完成任務的學生不多,雖然學生違約,按規定必須支付違約金,但學生的違約行為卻打亂了企業的部署,給企業的正常運行帶影響。
1.學校層面。首先,學校對“訂單”式人才培養認識僅局限于學生就業,認為企業只要按“訂單”協議安排了“訂單班”學生就業,就履行了“訂單”培養協議。如果企業提前介入“訂單班”的日常教學,反而會影響和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因而在“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企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沒作明確的要求。其次,校企合作雙方分工不明,學校全程負責人才培養工作,忽視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的作用,圍繞人才培養,校企雙方能力合作,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再次,“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制約著“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實踐指導。“訂單式”人才培養需要一支“雙師型”師資團隊,而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的教師普遍存在著實踐技能低下,對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職業技術指標等了解甚少,很難給予“訂單班”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指導。
2.學生層面。首先,大部分學生加入“訂單班”目的比較盲目,主要是基于就業有保障、校方組織宣傳、從眾心理和父母意愿,而出于對本專業熱愛很少。由于加入“訂單班”不是建立在自己專業興趣基礎上,這使得部分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和實踐失去興趣,難以完成“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其次,部分學生對“訂單班”缺乏正確的認識,普遍期望值過高,在加入企業后不愿意從事基層崗位工作,都希望從事管理層崗位。旅游行業的高效管理應建立在豐富的經驗及各個部門的熟悉了解之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服務技能的訓練,則很難勝任以后管理層的工作。再次,部分學生的誠信度不高。由于部分學生當初加入“訂單班”時存在盲目性,再加上對崗位期望值過高,遇到困難后失去信心,進而違約。也有部分學生在學習期間熟練掌握了所學的技能,不僅可以勝任訂單企業的崗位,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他們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就業崗位,進而違約。
3.企業層面。首先,部分企業沒有全方位、全程參與“訂單式”人才培養,只負責“下單”和“接收畢業生”,對人才培養的中間環節關注不夠,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從難達到“訂單班”要求。其次,企業缺乏人性化管理。學生從學校進入企業需要一個過渡期,期望能夠得到企業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學生進入企業后,多數會受到老員工的排擠,感受不到企業的關懷,從而影響他們工作的信心,甚至有些企業不顧及學生的身心健康,經常加班,企業的這種非人性化管理,致使學生紛紛跳槽。再次,企業的經營風險影響到“訂單式”人才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耗時較長,而行業的周期性變動、政府政策的變化、企業的管理層變動及其轉型等都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進而影響到“訂單式”人才培養正常運轉。
1.學校層面。首先,學校要慎重選擇合作企業,要對合作企業的實力、發展前景、行業動態充分了解,切不可為了追求“訂單”數量而盲目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使“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難以正常開展。其次,強化實踐教學,變革培養方式。學校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調整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在校企共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建立與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素質相協調、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改進教學實踐環節,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就業實力。再次,著眼長遠發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企業的用人需要和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深化教學改革,著重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協作能力、事業心和責任感,快速進入職業角色。
2.學生層面。首先,端正思想,提高對“訂單班”的認識。加入“訂單班”應本著對該專業的興趣和熱愛,雖然也要考慮就業保障的問題,但更主要的應考慮到自己今后長遠的發展。其次,調整心態,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認識到自己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積極主動參與人才培養,根據自身特點,按照“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要求來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注重長遠利益、綜合素質的提高。再次,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努力健全誠信品格。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大學生應加強個人自律,積極進行內心修養,把誠信內化成自己的信念,從而自覺履行自身的義務,為自己的行為作出擔當。
3.企業層面。首先,要調整管理思維,改進管理模式。要加強人性化管理,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開展企業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價值認同度,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學生留在企業,增強學生企業的主人翁意識,為企業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其次,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在與學校簽訂“訂單”時,就要對企業未來所需要人才的數量、種類和規格有合理的估計,對需要人才的崗位明確要求,以確保“訂單班”學生在訂單完成后能夠為企業服務。再次,應全程參與“訂單”式人才培養,參與到訂單簽訂、人才培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各環節,此外企業還應幫助學校籌建實訓基地,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通過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對“訂單班”學生給予積極支持,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的熏陶,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榮譽感和認同感。第四,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規避風險。企業加強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樣才能為訂單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大的后盾。同時,企業應從增強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預見性入手,及時、全面、深入地分析經濟形勢,準確把握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建立企業發展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企業經營的監督和管理。
[1]張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旅游專業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張代楠,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3]陳烈強.張志霞.金傳偉.唐新宇,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障礙與發展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5年24期.
[4]李繼宏,高職!后置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教論壇,2014年第9期.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運行障礙研究》(編號:11YB1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