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界/濱州醫學院
論我國有組織犯罪的新趨勢及其對策
丁世界/濱州醫學院
我國有組織犯罪逐漸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它傾向于通過合法手段達到非法目的,尋求公權力的幫助得以逃避追訴,跨地區、跨國犯罪日益嚴重。對此,應當填補立法空白,對公權力予以嚴格監督,加強區際和國際合作。
有組織犯罪;新趨勢;治理對策
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大陸的有組織犯罪曾經銷聲匿跡。但是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組織犯罪死灰復燃,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面對新時期有組織犯罪發展更難控制的情況,必須以司法實踐經驗為基礎,加強總結分析和理論把握,得出符合防治規律的政策,從而促進立法完善與司法規范。
(一)我國有組織犯罪的概念
20世紀末以來,有組織犯罪現象發展勢頭迅猛,世界各國開始在立法上予以重視,這一概念亦由此成為理論上的一個普遍性概念。199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擊有組織跨國犯罪的全球行動計劃》,督促世界各國重視對有組織犯罪的立法。我國刑法規定了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未明文規定有組織犯罪。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特征概括有四:一是形成穩定的犯罪組織;二是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三是以組織形式多次實施違法犯罪;四是在一定區域或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響。具備以上特征的犯罪即為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二)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發展形態
有組織犯罪是指三人以上,為取得某種利益而結成的具有一定組織結構的犯罪組織所實施的犯罪,現階段包括集團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黑社會組織犯罪。對此,可以概括為有組織犯罪的初級、中級和高級發展形態。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罪集團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實踐中,犯罪集團參與犯罪的人數較多,骨干成員基本固定,存在策劃領導犯罪的首要分子,同時該組織并非臨時成立,而是經常性地集結在一起,共同實施一種或數種嚴重的刑事犯罪。此為該類犯罪的初級形態。中級形態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我國刑法詳細規定了其特征,是目前我國有組織犯罪存在的主要形式。但法律僅僅規定了三個罪名,即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罪,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黑社會組織是指政治色彩濃厚,組織結構嚴密,犯罪領域廣泛,犯罪手法隱密的犯罪組織。目前,我國大陸尚不存在這種高級犯罪形態。
20世紀80年代以后有組織犯罪死灰復燃,并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日益活躍,且表現出一些新特點。
(一)犯罪組織追求合法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陸有組織犯罪逐步體現出合法化趨勢。例如,在我國“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打掉的黑社會性質組織中,超過50%的組織開辦了企業。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借助合法公司的掩護,不從事合法經營而是暗中實施犯罪;二是在合法的經營行為之下,依靠非法手段如暴力、脅迫等霸占市場、壟斷行業。這種合法化增加了偵查和懲處難度,更有利于實現犯罪組織長期穩定存續的現實目的。
(二)犯罪勢力向政治領域滲透
隨著社會進步,公開地使用暴力會讓犯罪分子輕易地陷入被追責的境地,于是犯罪組織的高層便選擇了一條更為安全的路徑——尋求政治掩護。我國刑法規定,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庇或縱容實施犯罪活動也是認定黑社會性質犯罪的一個重要條件。官員腐敗將為有組織犯罪的滋生壯大提供庇護;同時,犯罪組織本身力量的發展使其有能力滿足腐敗分子的種種不法要求,從而幫助其鞏固權力。因此,腐敗既會刺激、誘發為政者犯罪,又能容納和幫助有組織犯罪集團實施犯罪活動,這樣的相互作用極易形成惡性循環,勢必會獲得犯罪組織的青睞。
(三)犯罪活動區域化、國際化加深
我國大陸有組織犯罪的地域性特征較為明顯,組織的勢力范圍和活動區域尚且有限。但在遭受長期的嚴厲打擊后,有組織犯罪集團認識到流竄作案的成功率更高且風險更小。同時,犯罪組織之間勢力聯合、相互掩護更是好處多多,既能壯大己方,又能在異地犯罪時獲得支援。如此一來必然使區域化程度加深,且所涉及的地域更為廣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非法的跨國貿易可以獲得巨額利益。境內犯罪組織與境外組織暗中聯結、境外勢力向境內滲透的趨勢實非單純的人力可以輕易阻止。而我國內地不時發生從組織海外非法移民到組織跨境賣淫偷渡,以及境內外相互勾結運輸、販賣毒品,實施網絡詐騙以及跨境暴力催討賭債、雇兇殺人等犯罪活動,都是有組織犯罪區域化、國際化的具體表現。
有組織犯罪作為一種特殊的犯罪類型,其形成原因復雜,其治理對策也應是從多方面展開。
(一)針對合法化發展的對策
根據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因此,在司法上不會被認定為單位犯罪,那么也就不會在雙罰制下使犯罪組織成員逃避重刑。對于以不法手段在某行業內形成重大影響的方式,首先,暴力、脅迫、賄賂等行為如果構成完備的獨立罪名則單獨懲處即可;其次,為合法化而設的公司在進行經營活動之時必然牽涉洗錢、強迫交易等一系列金融犯罪,犯罪程度動輒十分嚴重,很可能只成立金融犯罪;最后,當犯罪組織霸占市場的行為嚴重逾矩時很可能達到行業壟斷的程度,此時便要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或者反壟斷法予以規制。
(二)針對政治滲透的對策
1.確保公檢法機關的廉潔性。犯罪組織為了獲得庇護,選擇腐蝕掌握懲處犯罪權力的公檢法機關,是最有效果的途徑之一。公安機關是偵查犯罪最重要的機關,其后的一切司法程序可以說是全部依靠公安偵查所得的證據和結論來進行的。當刑事偵查機關被腐蝕,怠于積極偵查刑事案件,有組織犯罪人就可能得不到追究,繼續為禍社會。貪污賄賂犯罪和瀆職犯罪屬于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當檢察機關被腐蝕,有組織犯罪集團與為政者建立利益聯系的違法犯罪行為也不容易被有效追究。司法審判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法院的職能是裁判犯罪,使犯罪行為受到制裁,懲罰改造犯罪人。有罪的判處無罪或者罪重的以輕罪論處,都是枉法裁判。枉法裁判就是放縱犯罪。因此,通過完善司法制度和加強對公檢法機關的廉潔性的嚴格要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2.重視權力的外在監督。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阻止有組織犯罪集團的政治滲透問題上,既要嚴格獲得公權力的主體,又要監督公務人員合法行使權力。第一,要嚴格把持政治選舉的關卡,避免犯罪組織成員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第二,要建立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保障有效的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
(三)針對跨區、跨國犯罪的對策
1.加強區際合作。我國內地在案件管轄、聯手偵查等方面與港澳臺存在種種沖突。雖然內地與各方就刑事司法協助進行了多方努力和磋商,但由于激烈法律沖突使各法域間難以形成各方認同的協助規范,削弱了合作打擊的有效性。我國政府可以從下述角度予以改善:第一,增進情報信息的互換共享。情報信息主導警務已成為打擊犯罪的先導。第二,相互承認對方訴訟文書、訴訟行為的效力。例如,關于現場勘驗、活體檢驗、傷亡鑒定方面所采用的手段不同,由此得出的意見或結論恐怕難免有所不同。因此,相互間的承認才能共贏。
2.加強國際協作。世界各國雖然建立了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為主的法律機制和雙邊或多邊會議形式的協商機制,但這些尚躊躇于宏觀層面,具體實踐的部分則稍顯薄弱??梢?,國際協作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最有效的手段應是補充和落實合作條約。我國需要落實《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從引渡、司法協助等方面加以細化,從而有利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1]莫洪憲:《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特征及其對策》,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2]張小寧,莫洪憲:《中日犯罪組織比較分析——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VS日本暴力團》,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5期.
[3]張爽:《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經濟導向的實證分析》,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第47頁.
[4]張遠煌:《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發展現狀及立法完善對策》,載《法治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