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10月28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修改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對涉及外資、內貿、對外援助的29部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明確取消在外商投資和國內貿易等領域對最低注冊資本、出資期限、首次出資比例和貨幣出資比例的限制或要求。此次法規修訂對于外商投資實務,尤其是外商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外商以股權出資設立企業等,將產生積極影響。
11月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瑞士法郎直接交易。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開展人民幣對瑞士法郎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幣對瑞士法郎的直接匯率,降低經濟主體匯兌成本,促進人民幣與瑞士法郎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兩國金融合作,支持中瑞之間不斷發展的經濟金融關系。
11月11日,商務部、外匯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進外商投資房地產備案工作的通知》(商資函[2015]895號)。《通知》要求,地方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根據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批準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設立和變更,并按規定在商務部外商投資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中填報房地產項目的相關信息。《通知》取消了商務部網站備案公示程序,并要求加強事后監管。通知自印發之日起開始執行。
11月11日,巴基斯坦政府向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移交瓜達爾港自貿區部分土地使用權,中巴雙方將在此合建自貿區。這是巴基斯坦的首個自貿區。瓜達爾自貿區土地租約為43年,自貿區內對企業免稅23年,自貿區進出口零關稅政策持續40年。瓜達爾港自貿區建設旨在消除關稅壁壘,減少行政審批程序,以增強其吸引外資和商貿往來的能力。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資金管理操作指引》(公告[2015]第36號)。《指引》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外匯管理局只對基金互認總額度進行監控,不對單家機構和單只產品的額度進行審批;基金跨境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可以人民幣或外匯形式進出,涉及貨幣兌換的,可由托管人或代理人直接在銀行辦理;鼓勵跨境發行銷售以人民幣計價和跨境收付;實施信息報告制,互認基金信息報告手續下放至托管人(銀行)或代理人(銀行或基金公司)辦理;建立系統化數據統計和報送程序,無需手工填報或重復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