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東 趙美貞 王娜 編輯/王莉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新主張
文/劉東 趙美貞 王娜 編輯/王莉
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及高標準的數據要求,對我國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及高標準的數據要求,是對我國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前所未有的挑戰。7月1日開始施行的《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匯發〔2015〕27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整合了原有的操作性文件,調整了免申報的限額和范圍,簡化了電子單據的相關要求并擴大了其使用范圍,明確了一些重要的申報原則,因而內容更加全面、操作更加明確,也更加符合當前的外匯形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的過程中,仍面臨一些統計申報的新問題,需要認真思考與應對。
我國的國際收支統計制度自1995年建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有效的管理體系。為了符合SDDS標準,進一步完善我國國際收支統計制度,我國按照《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BPM6)的數據標準,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體系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并于近兩年陸續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國務院〔2013〕第642號令,以下簡稱《辦法》)、《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匯發〔2013〕43號)、《涉外收支交易分類與代碼(2014版)》(匯發〔2014〕21號)、《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挑戰一:新興涉外交易行為和金融產品創新考驗國際收支統計質量。隨著世界經濟金融的密切融合和我國外匯管制的逐步放開,新興的市場主體和涉外交易行為不斷涌現,應運而生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時常給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帶來很多新問題,包括由誰作為申報主體申報、在哪個環節申報、如何確定交易性質、甚至是否需要申報等等。跨境金融融資產品的復雜性和發展迅速的特點,構成了對國際收支統計數據質量的一個較為隱匿的風險。首先,現行的涉外收支交易分類與代碼中不一定涵蓋未來出現的某種涉外交易行為,會造成統計歸類的困難;其次,由于其復雜性,申報主體對金融產品的理解會有較大差異,從而導致根據各自的理解而申報的同一數據會出現偏差;最后,由于其發展迅速的特點,業務量的迅速增大對統計數據的影響也在增大。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偏差或失真,使得潛在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無法完全反映出來。對此需要引起重視。
挑戰二: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迅速發展使得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存在漏報隱患。近年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與之相關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主要包括跨境人民幣收付款,以及境內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人民幣收付款(境內居民個人通過境內銀行與境內非居民個人之間發生的人民幣收付款暫不申報)。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主要依托人民銀行的大小額支付清算系統。上述申報內容中,對于跨境人民幣匯出款,經辦銀行在受理業務時即可進行識別,同時即可完成相關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極少出現漏報或遲報現象;對于匯入款,各行依其接口程序不同,對業務數據會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但都需要從普通人民幣業務中對跨境人民幣業務進行識別后才能進行國際收支申報。而對匯入款中境內居民機構和非居民個人之間的收付款的申報,由于是由境內居民機構進行申報,而交易對方非居民個人賬號中沒有NRA/OSA標識,如果非居民再使用中文名稱,則很難判斷交易對方是否是非居民,因而極易發生漏報。
挑戰三:電子化背景下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系統亟待升級完善。目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相關業務系統已統一整合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用服務平臺,其中,進行間接申報的有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外匯局版、銀行版和企業版)、綜合查詢系統和統計分析子系統等;進行直接申報的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系統、對外資產負債系統、中資金融機構外匯資產負債統計系統和數據采集與管控系統等;此外,還有進行抽樣調查的貿易信貸抽樣調查系統。這些系統基本滿足了國際收支日常統計和監測的需要。然而在全球電子化空前普及的背景下,電子化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于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而言,由于有業務系統的終端使用者,其系統的先進性不僅關系到工作效率,還直接影響職能部門形象的樹立和申報主體對職能部門信心的建立。現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系統缺乏非現場核查和考核系統,終端使用者反映系統偶現運行緩慢、無法登錄,只有電腦版申報系統,便利性不足等問題。因此健全數據報送系統,提供便利的申報渠道,實現由基本電子化向全面電子化的轉變亟待解決。
挑戰四:第三方支付跨境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挑戰國際收支統計的真實性及準確性。第三方支付機構近年來發展迅速,國內相繼涌現了支付寶、財付通、快錢、拉卡拉等,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已擁有辦理跨境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的資格;國外有全球主流跨境支付機構貝寶(PayPal)。這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集中批量地為客戶辦理跨境結算,使跨境互聯網交易的個人客戶結售匯不再受年度總額限制。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承擔了和外匯指定銀行類似的職能,其發展方向也將會是互聯網銀行。而在其興起的同時,也給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帶來了很多新問題:一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集中結算客戶資金后,跨境收支的交易對方項不能真實體現,這點在PayPal交易平臺尤為突出;二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依托互聯網完成資金支付、清算等,不設立網點和柜臺,那么當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為互聯網銀行后,其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屬地管理將面臨很大的問題。另外,由于沒有柜臺人員和客戶的面對面交流,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很難提高,再加上缺少銀行柜臺業務人員的專業解釋,申報主體對申報的理解可能會有所偏差,真實性和準確性都難以保證,現場核查也存在一定難度。
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迫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的極大沖擊,國內各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也在快速發展。目前,各銀行基本都開通了電子銀行業務,但各銀行電子銀行中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界面的開發并無統一標準,有的銀行跨境業務的電子銀行申報界面僅包含7個交易編碼,無法滿足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需求。
挑戰五:逐漸增大的非居民交易面臨數據采集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修訂后的《辦法》規定,在中國境內與中國居民發生經濟往來的非中國居民也需履行申報義務。目前,直接申報中未涉及非居民主體申報內容,間接申報中僅包含9個交易編碼涉及非居民為申報主體的申報,非居民和境外的收付款由銀行代為申報,境內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收付款則由中國居民方進行申報。事實上,外匯局暫時沒有對非中國居民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要求。但隨著該類交易規模的不斷增長,現行的數據采集方案將逐漸難以滿足數據統計的需要。因此,研究更加科學合理的數據采集方法,將非居民真正納入申報體系,讓其承擔起申報義務,實現實時監測境內非居民的收付款規模,將是統計部門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挑戰六: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申報主體的獎懲有待明確。雖然《外匯管理條例》和《辦法》明確了申報主體的國際收支申報義務,但實際執行過程中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申報意識包括主動申報意識、誠信意識和合規意識。申報意識不僅僅是要求申報主體對申報事宜知曉,更要求申報主體如實、準確、完整、及時地申報。電子單據和網上申報對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直接申報的數據質量,更加依賴于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而在實際申報中,有的申報主體為了通過系統校驗,或事后能通過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業務監測,往往簡化數據報送,并不關心申報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從而影響到數據的獨立性和準確性。此外,現行制度中對申報主體的獎勵和處罰條款沒有明確的操作細則;對間接申報中金融機構和申報主體的責任劃分沒有明確的判定依據,導致金融機構和申報主體互相推諉責任;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直接申報主體缺乏監管手段等,都不利于營造健康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環境,影響申報意識的提升。
措施一:推進國際收支統計法制化,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明確金融機構和申報主體的職責和義務。一是推進國際收支統計法制建設,將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義務上升到法律高度;二是盡快制定出臺配套的業務指南、操作手冊等,更新相關工具書和案例匯編,更好地指導基層外匯局開展具體工作,指導申報主體進行準確報送;三是逐步健全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等直接申報統計制度,完善對居民個人對外金融資產負債情況的統計監測,建立針對直接申報主體的考核機制;四是完善國際收支抽樣調查統計內容,探索估算統計方法;五是明確劃分金融機構和申報主體的職責和應承擔的義務,避免相互推卸責任,嚴格禁止銀行代申報,從源頭上解決存在的申報問題。
措施二:減輕申報主體負擔,推行便利化申報,營造健康申報環境。外匯局一直將減輕統計調查對象的負擔作為遵循的原則,并為此不斷作出努力,包括整合業務系統,推出涉外收入企業網上申報,簡化申報手續等多種措施。今后,為節約統計成本和資源,應積極推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全面電子化和無紙化,簡化報表設計,適時推出手機APP等相關應用,使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實現最終使用者的終端化,既可以便利申報主體的報送,又可以點對點推送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宣傳資料,營造良好的申報環境。其次,要繼續清理不合理的數據報送制度,避免造成申報主體負擔,引起申報主體的不良情緒。一方面清理在特殊時期產生目前已無實質效用的數據報送,以及數據量過小、報送成本遠遠大于數據意義的數據報送;另一方面,要清理外匯局內部重復報送的數據,包括外匯局不同部門間的、不同級別間的和不同時間段的。再次,可以參考國外的成熟經驗,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進一步提高免申報限額。目前,無論是間接申報還是直接申報,都還有一定空間可以提高限額,適當的調整有利于降低申報成本,減輕申報主體的負擔。
措施三:加強現場核查力度,實現非現場核查向現場核查的重心轉換。外匯管理實現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個轉變”以來,各項業務逐漸從事前監管向事后管理過渡。新版《實施細則》擴大了電子數據申報的范圍,并取消了事前備案;同時也取消了網上(或電子單據)申報數據的強制打印要求。今后,在簡化銀行和申報主體辦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手續的同時,應加強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的現場核查力度,重點核實漏報和虛假申報行為。一是要加大現場核查的頻率,擴大現場核查的范圍和對象,探索對非銀行機構現場核查的經驗,并結合非現場核查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核查;二是在核查中注意以查代訓,提高銀行和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普及申報知識;三是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及時調整、更新國際收支移交檢查標準及方案,并嚴格執行移交手續,維護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嚴肅性;四是創新數據核查機制,設立專門的現場核查機構,增加現場核查人員配備。
措施四:加強國際收支直接申報,加大外匯局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直接申報也是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的重要數據來源之一。相對較為成熟的間接申報體系,我國直接申報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其相關表格較為復雜細致,需要專業的經濟和會計知識。一方面,鑒于外匯局基層國際收支統計業務人員在日常操作實務中很少接觸到該類知識,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培訓,并引進專業人才對報表的準確性保駕護航;另一方面,需要針對直接申報出臺核查規則和填報指引,指導基層外匯局人員和申報主體的相關操作,確保數據的填報質量。
措施五:加強各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大數據利用、提高數據的透明度。一是加強與有關部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核對相關數據,減少重復統計,解決數據來源部門廣,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浪費統計成本等問題。二是在目前按季度公布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的基礎上,增加數據的公布頻率和利用對象的范圍。三是逐步推出形式多樣、有分析價值的數據產品。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是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采集所產出的核心產品,但提升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重要性和公信力,還需要更多數據產品的支撐。四是提高數據的透明度,關注國際上的最新進展,加強數據和信息共享。五是高效高質利用好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進行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與分析,履行好重監測分析、強調事后管理、強調主體管理的外匯管理職能。
措施六:加大宣傳、創新思路,提高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開展多層次、多樣化、多渠道的宣傳,加強國際收支申報的誠信建設,使申報主體知悉如實申報是其法定義務,提高申報主體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同時創新思路,通過探索對申報行為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提高申報主體的申報意識。對于申報主體,探索將申報行為的誠信記錄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建立黑名單加以披露;金融機構方面,探索進一步完善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考核制度,在差錯筆數的基礎上引入差錯金額和差錯率等要素,加大考核結果對銀行的激勵約束作用。
應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及時調整、更新國際收支移交檢查標準及方案,并嚴格執行移交手續,維護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嚴肅性。
作者單位:外匯局湖北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