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學深
關于天津自貿區稅收政策的思考與探索
◎文/于學深
本文從天津自貿區稅收政策的提出背景出發,分析稅收政策作用機制,借鑒上海自貿區和國外自貿區的相關稅收政策經驗,探索天津自貿區的稅收政策的發展方向,實現符合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貿易標準的稅收政策的創新突破。
稅收政策;自貿區;理論探索
2014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準建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總體規劃面積119.9平方公里,涵蓋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以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其中,天津港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等現代服務業;天津機場片區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中心商務片區則重點發展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作為北方首個自貿區,天津自貿區的落成將會帶動并推進我國環渤海地區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改革,為全國性的經濟改革提供更為標準化的示范推廣效應。
(一)首先是要服務“一帶一路”戰略
天津處在中國—蒙古—俄羅斯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也是亞歐大陸橋的東部起點。高端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作為天津的重要產業,使得“一帶一路”的運輸半徑通過天津港實現低成本的服務。通過合理的稅收政策促進高端制造業、現代物流業更好更快發展,挖掘這些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對于培育天津重要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其次是要面向東北亞經濟一體化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出海口,作為北方第一大港,承擔了北方經濟帶約80%以上的集裝箱貿易,內陸腹地涉及環渤海及內陸眾多省份,帶動作用明顯。同時面向東北亞經濟圈,港口優勢突出,對外貿易處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更加簡化的自貿區稅收管理制度,對于促進港口貿易便利化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使得天津在東北亞經濟圈中對外貿易地位進一步提升。
(三)最后是要依托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
天津自貿區不僅肩負著國家試驗制度創新的使命,還要完成為地方謀發展的重要任務。在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作為制度創新中的稅收政策改革,應當先試先行,成為引導地區間產業轉移、行業內部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繁榮穩定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一)稅收政策的基本機制
稅收政策作為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是政府通過運用稅收手段直接調節納稅人的收入,間接影響納稅人的投資行為,進而引起社會經濟活動的變化,以實現政府調控目標的活動。
1.稅收政策對資源的流動方向具有導向作用。政府結合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和科技政策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制定配套的稅收政策以體現政府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從而對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產生影響,促使資源向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方向流動。
2.稅收政策會影響企業的成本和收益。政府通常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某一產業的發展。從本質上是政府將一部分應得的稅收收入讓渡給了納稅人。從納稅人的角度看,則表現為成本的節省和收益的增加。
3.稅收政策降低企業技術創新風險。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這種風險一方面依靠企業自身的技術和財務手段來化解;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采取稅收政策來降低創新風險,鼓勵企業創新。政府通過稅收政策可以減少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費用與支出的風險,增強其抵御技術創新風險的能力。因此,利用稅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而實現產業創新發展新格局。
(二)自由貿易區稅收政策的基本特征
自由貿易區的稅收政策作為自由貿易區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會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自貿區的功能定位以及國民經濟的現實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自由貿易區的稅收政策。自由貿易區稅收政策的特征主要體現在:
1.多樣化的稅收優惠。為促進自由貿易區經濟快速拉動本國經濟,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促進本國貿易,提升國家的世界地位,要求設區國對自由貿易區與非自由貿易區在稅收政策上差別對待,制定更優惠、更多樣、更具吸引力的稅收政策。
2.功能配套的管理手段。隨著自由貿易區類型、功能定位的不同,與其配套的稅收管理手段也有所不同。自由貿易區的定位是“貿易便利化”,制定便捷高效的納稅服務管理制度,是促進自由貿易區繁榮發展的重要特征。
(一)上海自貿區
1.促進投資的稅收政策。促進投資的稅收政策,主要是遞延納稅政策。將當期應納所得稅推遲為分5年繳納,以幫助解決在權責發生制的稅收制度下投資重復問題或股權激勵時企業或個人股東的資金壓力問題。
(1)實行非貨幣性資產重組的所得稅遞延政策。對注冊在試驗區內的企業或個人股東,因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或資產重組的行為產生的評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過5年期限內,分期繳納所得稅,享受遞延納稅待遇。(2)實行高端人才的個人所得稅激勵政策。對試驗區內企業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高端人才股權獎勵,可以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最長不得超過5年。
2.促進貿易的稅收政策。促進貿易的稅收政策包括部分融資租賃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原有綜合保稅區延伸的稅收優惠政策。
(1)部分融資租賃項目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將試驗區內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納入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范圍。二是對試驗區內注冊的國內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司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從境外購買空載重量在25噸以上并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可享受進口環節增值稅低稅率優惠政策。(2)綜合保稅區延伸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對設在試驗區內企業生產、加工并銷往內地的貨物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內銷貨物按其對應進口料件或按實際報驗狀態征收關稅。二是對試驗區內生產企業和生產性服務企業進口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予以免稅,但生活性服務業等企業進口的貨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定明確不予免稅的貨物除外。
3.探索、研究性的政策
上海自由貿易區總體方案表示,要在符合我國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的前提下,積極研究與完善不會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
(二)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區
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區在1979年由美國國會批準設立,面積8.41平方公里,為全美260個對外貿易區中最大的區域。主要功能是貨物中轉、自由貿易。區外還設有若干分區,發展制造業、加工服務業。紐約港自貿區采取了許多稅收優惠政策,旨在鼓勵美國企業參與國際商業活動,加快投資。
1.推遲繳納進口關稅。運進自貿區的貨物不需要立即繳納進口關稅,只有當貨物通過海關運入美國時才需要支付關稅。
2.倒置關稅率節省關稅。通過在自貿區設廠,企業可以自由選擇支付原料的稅率還是成品的稅率,選擇其中稅率低的支付。
3.無關稅進口。企業在自貿區設廠可以不需要支付任何關稅實現進口。
4.自貿區產品退貨免付關稅。在自貿區生產的產品出口海外,如果遇到退貨,不需要為退回的貨物支付進口關稅。
5.自貿區之間運輸免稅。企業在不同的自貿區間轉移貨物是免關稅的,只有最終通關進入美國的時候才需要支付關稅。
(三)德國漢堡自由貿易區
漢堡港自由港區建于1888年,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也是歐洲典型的經濟自由區。主要功能是貨物中轉、倉儲、加工和船舶建造。1994年漢堡港自由港區改建為自由貿易區。在稅收政策上,漢堡自由貿易區做了如下規定:
1.外國貨物從水上進出區自由,不須一一申報。
2.外國貨物進區后45天以內不征收關稅。自貿區內根據貨物不同去向分別處理,如進入保稅庫、加工區或進入關稅區,可對應享受不同的優惠關稅政策。
(四)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
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位于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海口處,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科隆自貿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海陸空運輸能力強大,加之巴拿馬對其自貿區內優惠的稅收政策及強大的法律保護,使得科隆自貿區成為繼香港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自貿區。“免稅”一詞幾乎可以應用于科隆自由貿易區的所有商業活動。多種鼓勵投資的稅收政策包括:
1.境外貨物進入貿易區或從區內出境免進出口稅。貨物銷售對巴拿馬運河區或過境船只,視為出口,免稅。
2.外國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所獲股息無需繳稅。對持有兩年以上的資產進行資本買賣無需交納資本收益稅;因外貿業務和直接銷售所得的利潤而給付的股利可免交股息稅。
3.區內免銷售稅和免征生產稅。在自由貿易區經營的公司無須繳納市政地方稅 (除汽車執照外)。
4.國民待遇的所得稅政策。非巴拿馬籍的行政人員與巴拿馬居民繳納同等稅率的所得稅。
5.區內公司所得稅采用累進制。稅率2.5%至8.5%,兩年內免征利潤所得稅,若雇傭巴拿馬籍員工,再給予減免0.5%至1.5%所得稅的優惠。
從上述自貿區的稅收政策特點可以看出,各個地區都會針對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自由貿易區的稅收政策。雖然各自由貿易區在稅收政策細則上各有不同,但也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共性。一是自由貿易區的進出口稅的征管存在一致性。所有自貿區都采用保稅的優惠方式,為給自由貿易區內的企業提供便利。二是針對投資的稅收激勵政策充分。每個自貿區會根據本區域的經濟結構特點,對需要重點投資發展的行業,通過稅收減免、投資抵免、所得稅遞延繳納等方式來吸引投資者參與行業投資建設。
(一)梳理現有優惠政策,營造透明的政策環境
為了適應建立國際高水平投資和貿易服務體系的需要,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天津自貿區首先要從外部環境出發,搭建一個開放透明的政策環境。
一是要統一政策制定權限,規范稅收政策制定過程。堅持稅收法定原則,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避免稅收政策制定的隨意性。引入重大稅收事項事先裁定制度,鼓勵前來投資的國內外企業事前溝通以消除稅法適用的不確定性。
二是要清理不合法的優惠政策,構建統一的政策平臺。按照國務院 《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逐步清理過期、不符合規定的優惠政策。復制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構建統一的政策發布平臺,梳理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予以公開,規范區域內的政策宣傳口徑,避免稅收政策碎片化、打亂仗的現象。
三是要充分落實已有優惠政策,助力區內企業發展。在落實國家關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利用好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的特有稅收政策,即融資租賃船舶出口退稅試點、融資租賃貨物出口退稅政策以及國際海上運輸、國際航運保險、倉儲、運輸和裝卸搬運等業務免征營業稅和“營改增”后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借助政策激勵效應,進一步提升區內企業的繁榮發展。
(二)優化管理機制,實現稅收管理制度創新
天津自貿區不僅要營造透明、公開、統一的稅收政策環境,更要突出稅收管理機制上的制度創新。上海自貿區已推出的“稅收一網通辦、便捷優質高效”的10項稅收創新服務措施。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管理經驗,天津自貿區應探索從以下三方面推進稅收管理制度創新:
一是要建立自貿區統一辦稅平臺。實現自貿區內企業網上自主報稅、自主退稅、網上備案、網上直接認定等涉稅事項,簡化辦稅流程,提升辦稅效率,真正實現“辦稅一網通”。
二是要強化國地稅的交流合作。積極探索自貿區內國地稅部門合作,爭取在納稅服務、政策咨詢、稅收數據交換、稅務協查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提高對自貿區內企業的聯合服務管理水平,共同打造區內國地稅交流合作新亮點。
三是要規范納稅服務落實依法行政。積極推進自貿區內稅收執法權力清單制度建設,結合納稅服務標準化2.0的要求,分類梳理稅收執法權力清單,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簡化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做好稅務審批事項目錄動態管理。進一步研究自貿區稅收管理制度與國際慣例標準接軌,抓住自貿區建設“便利化”這一核心理念,拓展納稅服務渠道,真正的服務好區內企業,打造天津市納稅服務標準化的范本。
(三)借鑒先進的發展經驗,探索行業導向的稅收政策
天津自貿區有著明確的戰略定位,區域內未來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業、融資租賃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為了更好的引導激勵區域內的行業繁榮,應充分借鑒國內外的發展經驗,積極爭取中央政府的稅收政策支持,探索研究突出的行業導向的稅收政策。
一是要爭取行業激勵的稅收政策。天津自貿區要積極向總局爭取區域內重點行業的稅收政策。比如國家重點鼓勵的服務業企業取得的離岸服務貿易收入,實行流轉稅免稅和所得稅低稅率優惠、非貨幣性資產投資交易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股權激勵政策、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范圍等,以期進一步做大做強天津自貿區的高端制造業、融資租賃業以及現代服務業。
二是要研究符合國際慣例的稅率政策。國際上自由貿易區普遍實行低稅率政策,目前上海自貿區并沒有實行企業所得稅15%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從國際經驗來看,這些設定了低稅率的自貿區通常會設定一定的附加條件,比如區內企業必須雇傭本國公民來取得稅率優惠。天津自貿區也可以從自身的條件出發,設置部分促進產業發展的特定條件,積極探索實行低稅率,從而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
三是要探索建立稅收協調機制。天津自貿區處于多個國家戰略重疊區,既要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又要服務好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自貿區要承接北京、河北的產業戰略轉移,這就要充分考慮各地產業區域的稅收貢獻率,探索建立內部稅收協調機制,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探索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下的稅收共享新思路,實現地區間產業順利遷移,解決三地間的利益分配,保障產業鏈條的延伸發展。
[1]肖林,周國平,郭愛軍,羅海波,樊星,陸麗萍,邱鳴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成效與制度創新研究[J].科學發展,2015(01):69-77.
[2]廈門市地稅局課題組,吳振坤,張毅,李棟文.我國自貿區發展策略選擇與稅收政策構想——兼論福建自貿區發展策略[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1):126-131.
[3]邱鳴華,樊星.借鑒國際經驗——優化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稅收政策[J].科學發展,2014(06):55-58.
[4]天津經濟課題組.建設天津自貿區——經濟增長的新極點 [J].天津經濟,2014(09):24-31.
[5]許靜.上海自由貿易區促進投資的稅收政策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4.
[6]胡怡建.上海自貿區稅收政策:創新·探索[J].中國稅務,2014(03):40-42.
[7]陳偉仕,王曉云.完善前海深港自貿區稅收政策體系的探索.稅務研究,2014(09):74-76.
責任編輯:傅延懌 婁 雯
F812.42
A
1006-1255-(2015)06-0064-04
于學深(1988—),天津市地方稅務局第二稽查局。郵編:3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