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我國規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整體運行基本穩定,各項指標增速進一步放緩,出口內銷兩個市場需求依舊不振,產業結構繼續調整,行業發展維系緩增長的態勢。
根據中輕皮革景氣指數顯示,2015上半年我國規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以下簡稱規上皮革主體行業)處于基本穩定的狀態,但整體偏低,月度均值89.3,處于漸冷區間。其中利潤指數從去年至今呈現三級跳的態勢,由穩定區間經漸冷區間跌入過冷區間,6月又重回漸冷區間。而與景氣指數走勢高度重合的銷售指數波動不大,已低于平穩區間的警戒線,處于漸冷區間。過去長期處于穩定區間上限的出口指數今年來也出現波動,創下單月94.8的歷史新低,在穩定區間下限波動。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利潤、銷售和出口景氣指數比2014年同期均有較大的下降,只是今年5~6月份才呈現回升勢頭,未來走勢值得關注。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上輕革產量2.9億平方米,同比微增0.9%,而去年同期為下降1.6%。行業目前仍處于2013年以來結構調整后的恢復期,產量保持穩定,增減幅度甚微,相比2012年同期產量3.4億平方米仍有較大差距。
下游的制品生產增速全面放緩,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皮革服裝產量3500萬件,同比增長0.6%,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毛皮服裝223.3萬件,同比增長4%,增速大幅回落14.7個百分點;皮革鞋靴量21.3億雙,同比增長2.1%,增速回落1個百分點。
行業對出口的倚重,是影響皮革制品產量增速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皮革服裝出口量值同比大幅下降26.2%和37.4%;皮面鞋靴的出口量值同比下降6.3%和1.8%,而去年同期為增長15.3%和19%;毛皮服裝出口量4.7%的增速對比去年的36.8%也是相差甚遠,出口金額在量增的基礎上反而下降3.6%。

產量增速有限的另一個潛在原因是訂單的轉移,而這并非短期的偶然季節性波動,而是趨勢性因素,因此亟需從產業結構上培養新的貿易增長點。
新常態下,市場需求疲弱,銷售增速繼續放緩。我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上半年完成銷售收入6277.4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回落3.9個百分點,累計增速總體呈現逐漸放緩態勢。
行業銷售收入增速放緩主要受累于大盤拖累,主要子行業和主要地區的增速均不理想。皮鞋、制革、箱包三者合計占比59%,同比增速分別只有5.1%、3.6%和6.4%,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福建、廣東、浙江歷來是銷售收入前三省份,但這一局面在6月份有所變動,浙江累計增速僅為0.2%,其排位被河北取代。而現在排名前三的省份中,廣東增速為6.9%,而福建、河北的增速僅為4.6%和4.9%,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上半年,全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利潤總額384.5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回落15.2個百分點。利潤增速的大幅回落同樣受主要子行業和主產區的拖累。其中,皮鞋、制革、皮衣三項子行業合計占比56.9%,同比分別下降6.2%、0.9%和7.8%。利潤前五的福建、河南、河北、廣東、山東中,只有河南增速為4.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河北增速為3.7%,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福建同比下降2.7%、廣東同比下降8%、山東同比下降1%,而三省合計占比39.9%,從而拉低了行業利潤增速。
行業盈利水平的下降不僅表現在利潤增速的回落,也表現利潤增速低于銷售增速,從而直接影響了銷售利潤率的走低,上半年行業的銷售利潤率為6.1%,同比下降0.1%。其中的制鞋、制革在銷售中居前二位,利潤率比上年分別下降了0.2和0.3個百分點,而廣東、浙江等皮革大省的利潤率僅為2.8%和4.2%,遠低于行業均值。
今年以來,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鞋類銷售增長乏力。1~6月,鞋類銷量5855.3萬雙,同比增長4.9%,零售額243.9億元,同比下降0.5%。
具體而言,女鞋銷售持續疲軟,上半年達芙妮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繼續暴跌17.7%,百麗今年第一財季(3~5月)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7.8%。在零售艱難大環境影響下,鞋類銷售表現減弱更多的是結構性問題,而非周期性問題,短期內難以改善。
相比之下,運動鞋品類表現出色,龍頭企業迎來強勢復蘇,傳遞出積極的回暖跡象和轉型信號。裕元第2季營收705.7億元,季增13.3%,創單季歷史新高。此外,特步、361°、安踏、匹克等體育用品龍頭企業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單店銷售額及2016年第一季度訂貨會金額均出現明顯增長,多數超過10%,個別增幅超20%,這些運動鞋服品牌全年業績有望得到全面改善,一掃三年多來的頹勢,發展前景向好。
市場的分化還表現為線上、線下增速的差異,與線下的銷售低迷相比,線上業務依舊保持超高增速。今年上半年,女鞋線上銷售額178.3億元,同比增長23.4%,男鞋銷售額102.8億元,同比增長34.4%。當然,這種增長仍走的是量價模式,數據顯示,上半年的女鞋銷量1.6億雙,同比增長27.2%,但均價為110.5元,同比下降3%;男鞋銷量8434.8萬件,同比增長37.3%;價為121.9元,同比下降2.1%。
2015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出口4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1月、3月、4月出口同比下降,如果沒有2月97.1%的異常增長,上半年的增速將會更低。
2015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的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五省合計占比80.9%。其中,廣東對行業出口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其出口額占比40.1%,同比增長9.3%,其余如福建、江蘇出口同比分別下降2.2%和3.9%,而浙江、山東的增速也僅為3.4和1.6%。
從細分行業來看,鞋和箱包仍是今年上半年行業出口的主力,二者合計占比93.4%。鞋和箱包出口貨值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分別為1%和10.8%,而出口數量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別為2.1%和5.9%,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箱包出口額的較高增速是建立在去年同期下降的基礎上,若對比2013年的出口貨值,則年均增速僅為2.3%。行業產品單價的快速上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量的增速,進而影響行業出口總額的增長。以鞋為例,與2011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鞋類的平均出口單價上漲了33.3%,這意味著我國皮革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急需進行結構調整,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美國、歐盟、東盟是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場,三者合計占比56.2%。歐美日作為行業出口的主要傳統市場,經濟表現各顯,直接影響到行業出口。美國經濟內生動力顯現,步入穩步增長區間;歐元區深受失業高企和財政整頓的困擾,難有明顯反彈;日本寬松貨幣政策刺激效力遞減,結構改革前景不明。受此影響,2015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對美出口增長10.7%,其出口占比為25.6%,對行業出口拉動作用明顯;對歐盟出口微降0.6%,對日出口下降8.7%。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持續動蕩,行業對俄羅斯的出口自去年年底下滑以來至今未有起色,今年上半年累計下降21.8%。歐盟、日本、俄羅斯占行業出口總額的30.6%,合計降幅達5%,從而拉低了行業整體出口增速。
2015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掘,其中,對東盟出口增長27.9%,對非洲出口增長25.9%。雖然今年以來我國鞋業對南美出口頻陷貿易保護主義風波,上半年對南美的出口依然增加了11.6%。
2015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進口47.2億美元,同比增長6%,增速回落6.1個百分點。成品革、半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進口量同比分別下降7.8%、4.8%、4.2%、顯示生產有放緩的跡象。2015年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進口增速的貢獻中,制成品為4.6%,其中鞋類對進口增速貢獻為4.2%、旅行用品及箱包為0.6%;而半成品革、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為1.3%。制品對進口增長的貢獻依舊高過原料進口,且消費導向型的上海繼續領跑地區進口,占比32.8%,高出加工貿易型的廣東3.7個百分點,這些跡象表明我國皮革產品的進口結構繼續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上半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從東盟進口占我國皮革主體行業進口總額的21.4%,同比增速高達42.1%;尤其是已鞣毛皮進口量值分別同比激增253.5%和372.6%;同時鞋類進口量值同比分別增長30.7%和40.1%,并占我國皮革主體行業自東盟進口總額的59.5%,對進口增長貢獻明顯。
展望下半年貿易形勢,行業增長的傳統壓力仍然不輕,雖然迎來人民幣貶值的新利好,某種程度上會刺激出口,但利好仍需要時間來消化,行業繼續企穩向好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