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家住房制度也在不斷改革,住宅產業也越來越多樣化,住宅建筑當然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變革,住宅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居民的需求,因此住宅建筑的設計需要隨著居民的需求而變化,滿足居民的使用和精神要求。住宅設計需要在適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基礎上向更高品質提高,以現代家庭居住行為方式為依據,盡量提高室內空間的利用率,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本文主要討論了居住建筑的重要性和居住建筑的優化方法,希望對居住建筑設計有所啟示。
【關鍵詞】居住建筑;建筑設計;方法
在當今一個住宅商品化的時代,人們對住宅環境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為居住建筑的設計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式,并且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使住宅建筑既能滿足適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基礎要求,又能滿足人們的物質、精神需求。正是因為居住建筑的商品化,才使得各種樣式的住宅不斷涌現,但是這些住宅的設計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問題,還存在著為了刻意追求樣式的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而產生的影響建筑的安全性與使用價值的現象。鑒于這樣的現狀,居住建筑設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設計人員還需要對居住建筑進行不斷的研究與分析,優化設計。
1.居住建筑的重要性
1.1居住建筑對人們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住房政策的改變,在住房商品化這樣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逐漸將城市住房作為了消費重點。我國正在進行城市化建設,大城市人口密度在不斷增加,居住用地越來越緊張,在大城市中,環境保護問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居住建筑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與效果。
1.2居住建筑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城市發展要想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就必須有適宜的居住建筑,特別需要良好的居住環境。這樣能夠將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良好的結合,為城市的發展引進和容納更多的人才。現在住房主要呈現市場化的趨勢,為了能讓建筑資金市場更好的周轉,解決商品住房大量積壓的問題,更需要有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環境。與此同時,良好的居住環境和居住建筑能夠起到美化城市環境和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作用,有利于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和社會凝聚力的提升。這樣一來,居民有更強的社會參與感,民主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有利于解決交通擁擠、生活惡劣、就業困難、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2.居住建筑設計的優化方法
2.1功能因素的優化
居住建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特性。因此要把居住行為作為出發點,將學習、睡眠、休閑、教育、健身、娛樂、收藏、交往、工作、餐飲、停車等多方面功能包含進去,有時還需要考慮到招待客人、出租和房屋買賣等這一系列的功能。隨著時間的變化,居住建筑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并隨著人口結構、年齡、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有其獨自的側重點。在設計過程中要把以上因素全都包含進去,使居住建筑設計功能更合理,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口增長的趨勢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直到2050年才會開始下降,預計總人口將會達到16億人。而當今社會,兩口之家和三口之家是主要的住宅構成,還存在一部分五口之家。這些形式的更新頻率一般都是20年左右。這種變化是相當普遍的,其中三口之家的居住行為變化要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確定套型比是當前國內的主要做法。我們可以按照市場的需求,按一定比列搭配不同的戶型數量。這種做法有著成本較低和建筑簡單的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點,主要表現在:首先,住戶不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改造,如果住戶想要更改戶型,只能到交易市場去調配。其次,有些住宅的功能在設計時就不夠完善,將來在交易時也會存在相應的問題。現在的住房主要是商品化住房,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著重注意住房的保值功能,保證住房能夠適應未來的要求。再次,在建設完成之后,物業管理有待于完善。
2.2設備因素的優化
設備的發展在居住建筑的發展中表現的最為迅速,除了原來的通水、通電、通暖外,又增加了許多新的信息化產物,包括電話、電視和互聯網等,還有一些能源線設備以及安全監控設備。設備因素已經成為了居住建筑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環節,必須給予極高的重視。
2.3結構因素和材料構造因素的優化
隨著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得到了的改善,一些大城市的開發空間越來越多的受到限制,居住建筑的密度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高。人們在高密度的居住環境中,居住空間受到壓縮,可供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少。框架結構已經被普遍應用于居住建筑建筑,這種結構使二次裝修變得更加方便,也為居民提供了更加多樣、靈活的建筑空間。砌體結構建筑主要在一些中小城市廣泛使用。不管采用哪種形式,都要有長遠的眼光,將人口規模、城市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綜合考慮,確定合適的結構形式。在建筑材料方面,必須加大新型材料的推廣力度,采用質量良好、價格低廉的材料。與此同時,還要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注意可持續發展,使用環保綠色的新型材料。總而言之,結構工程師和建筑師必須加強溝通與合作,保證居住建筑的結構形式更加經濟、安全。還要大膽使用新型材料,盡可能減少維修費用。
2.4城市因素和市場因素的優化
城市因素是由物質化和經濟性因素構成。物質化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用地規劃、城市交通、城市文脈、城市發展趨勢等。在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證城市居民居住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必須對建筑容積率和綠化用地的比列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樣才能保證城市發展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經濟因素是影響我國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投資政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城市居民消費水平也不盡相同,主要分為沿海城市、中小城市和內陸城市三個等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消費層次指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不能將其他城市的發展模式直接套用。
2.5有效實現建筑綠化
房屋建筑設計節能環保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筑的綠化,綠化率也是房屋建筑有效實現節能環保的一個重要指標。為此,可以通過加大建筑物的綠化面積,在其周圍合理種樹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抵擋一定的太陽輻射,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弱噪音、調節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從而實現建筑的節能環保。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建筑內外空間等特點,加入建筑的綠化因素,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質量,這樣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環保的生活環境,而且也顯著提升了建筑的生態以及人文價值。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居住建筑設計日新月異,作為設計人員,應該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整個設計過程。既要保證居住建筑具有良好的功能、完善的設備,又要保證其在結構因素和材料因素上滿足要求,城市因素和市場因素不斷優化,讓人們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健康。
【參考文獻】
[1]王芳.住宅建筑設計及優化措施分析[J].建筑?建材?裝飾,2014,(10):109-109,120.
[2]馮曉斌,陳建軍.淺談民用住宅建筑的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9).
[3]潘中鎖.現代住宅建筑設計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