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了立式電動機的裝配調試過程,主要針對立式電動機的擺度超差,在設計、裝配工藝、零部件性能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并通過實踐證明了這一方案的可行性,由此總結出一套立式電動機的裝配工藝。
【關鍵詞】立式電動機;擺度;推力軸承
0.引言
立式電動機的裝配重點在于推力軸承裝配,調試的重點在于擺度。所謂擺度就是轉軸中心線與推力頭平面不垂直度在軸伸上的反映。是用徑向跳動計算出的,設計要求不超過0.02mm/m。
傳統(tǒng)的推力軸承是可調式的,通過安裝在鏡板(支撐在推力軸瓦上的)和推力頭(套在轉軸上的)間的墊片調整擺度。這種推力軸承的缺點是裝配工序多,用戶維修維護極不方便,要檢修推力軸瓦必須先拆下推力頭。新型的推力軸承是靠機械加工保證裝配精度,沒有鏡板這一零件,推力頭直接支撐在推力軸瓦上,裝配相對簡單,維修維護方便,只需將轉子頂起就可拆卸推力軸瓦。它的缺點是擺度無法調整,完全依靠機械加工保證。
1.問題的出現(xiàn)
由于新式的推力軸承靠機械加工保證裝配精度,無需調整,也無法調整。采用新式的推力軸承裝配了兩臺電機,型號YLKS1600-12/1730,測量出的擺度在0.1~0.2mm/m之間,均嚴重超差,是允許值的幾倍。
2.在制造手段上分析擺度超差的原因
2.1推力軸承加工精度的分析
我們首先在機械加工的精度上查找原因。推力軸承是外購件,是專業(yè)制造廠生產(chǎn)的,我廠在購買時也經(jīng)過檢驗,形狀誤差滿足要求,至于位置誤差,我廠尚未有全面的檢測手段。因此,無法全面地準確地判斷推力軸承的加工精度。
2.2推力頭裝配分析
2.2.1推力頭與轉軸的配合
推力頭在轉軸上的裝配位置如圖1所示。它們的配合是過渡配合?200H7+0.0460/k6+0.033+0.004。通過軸頸和推力頭內徑的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間隙過大,兩臺電機分別為0.04和0.05。間隙過大容易造成推力頭與轉軸的中心不重合,如果它們是交叉的,那么推力頭的下平面與轉軸中心線不垂直,這就是擺度超差的直接原因。
推力頭是可拆卸零件,既要滿足拆裝要求,又要保證配合有效,我選擇了零對零的配合,也就是盡量保證零過盈、零間隙,給定一個范圍:最大間隙0.02mm,最大過盈0.01mm。軸的外徑根據(jù)推力頭內徑配做。
2.2.2環(huán)鍵與軸的配合
整個轉子的重量通過環(huán)鍵加載在推力頭上,環(huán)鍵也是一個重要的零件,它的軸向尺寸的配合是應該控制的,包括轉軸環(huán)鍵槽與環(huán)鍵的配合和環(huán)鍵的形位公差。而在此前是沒有給予重視的。將環(huán)鍵與環(huán)鍵槽的間隙控制在0~0.05mm之間,并且環(huán)鍵的兩平面在磨床上加工,保證環(huán)鍵上下兩平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
2.2.3增加一道校調工序
前面已經(jīng)提到擺度就是轉軸中心線與推力頭平面不垂直度在軸伸上的反映,也就是說要保證擺度,必須保證轉軸中心線與推力頭平面垂直。如何檢定它們的垂直度?只有裝配上推力頭才能檢測出。所以我們增加一道校調工序,在轉子成品后,把推力頭裝配在轉軸上,然后把裝配了推力頭的轉子裝夾在高精度的車磨床上,用百分表打推力頭平面。通過測量這兩臺擺度超差電機的推力頭端跳在0.1~0.2mm之間。于是在車磨床上車削推力頭平面,保證垂直度。檢測垂直度的同時也檢測一下推力頭外徑與轉軸的同軸度(此外徑與上導軸承配合),如有偏差一同修磨。
2.3結合圖2 立式電機整體結構圖進行電機裝配環(huán)節(jié)分析
傳統(tǒng)的裝配過程是:定、轉子合裝→裝配推力軸承→調整氣隙→打擺度→裝配下導軸承。下導軸承是圓柱滾子軸承,也不用調節(jié),只是將帶有滾動體的軸承外圈推入軸承套和軸承內圈之間。(電機結構見圖2)按照這種裝配方法,如果氣隙找正后,軸承內圈與軸承套間的距離a,在圓周方向各不相同,也就是轉子軸心線與軸承套中心線不重合,這樣會使下導軸承的滾動體受力不均,甚至受擠壓,造成下導軸承損傷和電機振動。
基于以上分析,我改變了裝配的方法,以距離a為基準,使圓周方向360°范圍內的a值均相等,以此找正轉子位置。然后再測量氣隙是否合格,因為氣隙有一定的公差。平均氣隙不超過名義氣隙的±10%;極限氣隙不超過平均氣隙的±15%。這兩臺電機的氣隙值為2mm,以a為基準的調整量比2mm氣隙的公差要小,不會影響到氣隙值。
采用這種裝配方法,帶滾動體的軸承外圈很容易地推入軸承內圈與軸承套間,有一臺撤下推力后,軸承外圈在重力的作用下滑了下來,這說明轉子軸心線與下導軸承中心線完全重合,在裝配精度上保證了電機性能。
3.在結構方面分析擺度超差的原因
采取以上的措施,電機重新裝配,擺度下降了1/2,但仍超差嚴重。我們重新審視先前的工作,認為并無差錯,而且是有效的,找到了擺度超差的一部分原因,一定仍然存在導致擺度超差的另外原因。我把目光聚在關鍵零件推力頭上,推力頭的結構如圖3所示。推力頭由上、下兩個零件組合而成,中間是絕緣層,由螺釘和銷釘緊固定位。F級無緯玻璃絲帶先纏繞在上部零件上,固化后精車,下部與上部采取過盈配合。這樣裝配后的推力頭上部與下部絕緣,阻止了軸電流的產(chǎn)生。我們對這種結構的推力頭的剛度提出疑問,在推力頭的運輸、裝配、拆卸和工作過程中會不會因其剛度不足產(chǎn)生變形,導致擺度超差。我提出建議,推力頭改為整體鍛件,絕緣改在其他部位。這樣雖然增加一些工作量,但是可保證推力頭的剛度。
推力軸承生產(chǎn)廠家采取了此項建議,將絕緣改在底架與軸承座之間。新的推力頭裝配后,在車磨床上用百分表校驗,一臺電機跳動為0.02mm,另一臺為零。前者的跳動在0.1~0.2mm之間,如果這兩種推力頭的加工精度一樣,那么則說明改進后的推力頭變形微小,剛度有了徹底的改善。
4.結語
這兩臺問題電機經(jīng)過以上兩大方面的改進擺度合格,控制在0.02mm/m以內,并且經(jīng)試驗性能滿足設計要求。軸承溫度為45℃,標準為:不超過80℃;振動值為:垂直0.01mm/s、軸向1.4mm/s、水平1.2 mm/s,標準為:2.8mm/s。按照這種方法又裝配兩臺YLKS2000-14/1730立式電機,均一次交試合格。將其中的一臺作為樣機,與主機水泵進行了對組試驗,結果運轉正常,各項數(shù)據(jù)均符合標準。
【參考文獻】
[1]孟大偉主編.電機制造工藝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3.
[2]曹甜東主編.磨削工藝技術.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
[3]趙家禮主編.電動機修理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