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材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市場對于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林業部門的營林技術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針對目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進行營林技術改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目前存在于我國營林技術中的問題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全面提高營林技術,促進我國營林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營林技術;技術分析;探討
0.引言
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我國林業部門也需要不斷的提高營林技術,這樣才能夠有效實現林木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木材的質量以及產量,現階段,我國資源與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在這樣的形勢下,林業部門的工作目標除了最大限度的適應市場需求,獲取經濟收益之外,還需要從資源、環境的現狀出發,在滿足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環境效益,這樣才能夠全面推動我國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重提高。文章首先將營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有針對性的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1.營林技術的問題分析
提高樹木產量和質量,首先就要從營林技術入手,科學合理的使用營林技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國林業部門生產中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困難和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1性價比失衡
從目前我國林業部門營林技術現狀來看,其中性價比失衡的問題還普遍存在,可以說是,營林性價比對于林業部門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它是對林木市場的規劃以及市場需求量的比例分析。現階段,在林業部門中所使用的營林性價比不高,簡單的說就是它會倒是苗木的成本過大,而所獲得收益去不多,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相關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對市場形式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沒有以市場的實際情況為導向,工作中盲目跟風的問題比較多,在種苗選擇以及種植方面不夠科學,因此,形成了一中惡性循環。
1.2優良品種的滯后培育
目前,我國林業部門在運行過程中,肆意砍伐的行為還不在少數,那么在這樣的行為下,很多優良的樹種遭到了破壞,并大量損失,這樣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優良品質培養滯后,因為樹木從種植到能夠發揮價值,期間必要會經歷一定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也就說樹木生長的速度落后于市場以及環境發展需求量增長的速度,因此,會導致優良品種供應不足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在培育、生產以及出售等方面,三者無法相互協調,生產沒有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從而導致了種子以及幼苗的投入無法與市場變化掛鉤。
1.3林地病蟲害問題嚴重
林木病蟲害,從世界范圍來看,都屬于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問題導致的生產問題極為嚴重,它會導致樹木質量下降,減產,甚至是死亡,在這些病害中,比較常見的就是叢枝病,枯梢病,還有竹稈銹病等。
2.營林技術相應的解決措施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闡述能夠看出,采取行使有效的解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對英林技術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分析:
2.1做好前期預算工作
面對性價比低下的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在前期預算時,要做好完善且科學的市場調查,并在研討大會上集思廣益,用集體的智慧做預案。前期工作還包括整理植株的生長環境,對濕度不足、采光不足等地區進行整治,必須做到植株在生長過程營養充足、光照充盈、土壤條件適中。與此同時,要了解植株的生長特性,開辟適當的生長面積大小,清除其他無關的作物,以免影響生長。具體的內容有:選擇土壤肥沃的平整地區,對土壤進行消毒,定期清理雜草等。例如對于山坡地區的前期準備有:一般采用大機械整地,溝的深度38cm 以上,寬度 1.1m 以上。
2.2加大育種基地建設,提高優良率
在營林事業方面,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面對落后的現象更應該加強育種基地的建設,以提高優良品種的培育率。要想林業的資源得到穩固發展就應該有好的基地建設,同時又選取培育新的優良的品種,就要統籌兼顧地建設育種基地。例如在我國著名的長白山森林育種區,一些優良種子園培育已經進入第二代, 甚至有些雜交的優勢品種也大量投入種植。這些都要歸功于育種基地的極力建設,這不僅改善了植株的生長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品種的優良率,這樣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對優良品種的需求。
2.3合理種植,加強防護
病蟲害雖然對植株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可這種傷害屬于自然界的優勝劣汰現象,所以,我們要防治病蟲害就要從生物鏈方向治理。其中比較見效的措施就是科學合理配置樹種,從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森林病蟲害到林分布平衡結構的各個角度上來看, 我們需要大力提倡科學合理配置樹種,實現林業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的目標。這樣就達到了物種多樣化,不會出現食物鏈一邊倒的現象,實現林種樹木的豐富性, 使各種植株在一個相互抑制環境下健康生長。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間行種植,不影響植株的競爭與合作,還要定期對樹木進行砍伐,礦物學控制種植率,調控植株密度。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全面的防治病蟲害。
2.4建立科學管理機制
管理部門是營林技術中的關鍵部門,它不僅涉及到前期的準備工作,還關系到營林技術實施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就需要各級林業部門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強管理與落實上來,切實為社會化造林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服務,各級造林、綠化、種苗、森林防火等業務技術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 密切配合通力協作。首先要建立科學全面的營林管理機制,從制度的建設到實際實施中,都要全程管理;從監控方式到資源調查管理,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具體實施,都需要認真落實。營林管理其實存在很大的難題,因為營林的對象都是山地、森林、濕地等,這其中大部分地方都是無人區,沒有人類生活,加之樹木高大,人工監控難度很大,如若發生火災或是其他情況,很難發現。所以對于這些地區,在管理機制張采用電子監控形式,這種監控方式不僅能夠解放人工降低監控成本,還能夠全天候準確提供監控信息,是真正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3.營林技術的探討
3.1規劃設計的探討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應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做好總體規劃設計。一般應優先考慮當地優勢品種,盡量與省、縣、市界和鄉鎮、村的行政界線結合起來進行。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做到整體計劃與實施方案相輔相成。
3.2植株選擇的探討
根據育種地區的地址特點,選取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對于在重點火險地段單獨施工營造防火林帶的,要選擇多年生的植株,以縮短郁閉年限,盡快形成閉合網絡,減少火災發生。
3.3育種基地選擇的探討
選擇育種基地是一切營林技術實施的基礎,林內要光照充足,多物種共生。不要選擇土地貧瘠的地區,不選擇地勢地形國語惡劣的地區,不選擇不利于植株生長的地區等。
4.結束語
在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下,我國林業部門在營林造林的各個方面都開始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變化,尤其是在營林技術方面,以往林業部門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限度的滿足市場需求,而目前,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林業部門的任務也更重,除了要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外,還需要滿足環境發展需求,目前我國營林技術還不夠完善,這很大程度制約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要更加努力的致力于技術研究工作上,不斷完善技術水平,強化管理,為國家社會可持續發展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孫顯東.簡論新形勢下提高營林技術管理工作的方法及策略[J].才智,2011(34).
[2]王鵬,王洪彬.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3(04).
[3]盧立華,賈宏炎,農友,黃德衛,明安剛,鄭路.紅椎經營模式對林木生長及喬木層碳儲量的影響[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4]秦立成.提高造林質量的主要技術措施與管理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