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資源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十年成樹百年成林,它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我國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對林業保護,這也對林業的防護人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防護人員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要有認真務實的態度,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林業資源能得到很好地養護,除了自然災害對林業資源資的破壞,我們也同樣重視有害生物對林業的資源的影響,本文就是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簡單的闡述有關林業對于有害生物的防護工作,希望對同行業的從事人員有所幫助,在技術上有所交流。
【關鍵詞】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我國的林業資源擁有量和以前相比差距很多,其中有很多原因人為的亂砍濫伐,自然災害的影響,火災對其的損害等等,但是有些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原因是認為可以改變的,或是減少其損害程度的。有害生物對林業資源的破壞程度很大,這時候林業資源的防護人員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提早的發現問題所在的區域,并快速的采取應對的措施,將林業資源的損害程度降到最小。防護防患于未然,在問題沒有發展的時期就要看到并重視起來,從根源將危害扼殺。
1.有害生物對林業資源的影響
林木區可以說是各種生物的多繁殖地區,有的生物對于林業是有力的例如林蛙或是啄木鳥。但是也有很多生物如雜草或是以樹木為食物的害蟲。林業區域內有著自己的生態平衡。但是不能避免這種情況,一些外來的物種因為某些原因來到我國的林業區內,因為我國的林業區域內沒有該物種的天敵,該有害物種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大量繁殖,破壞其區域內的生態平衡。我們都知道不管任何物種,當其繁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對林業資源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我國對此也有著相關的硬性法律規定。只要檢測該物種為有害物種不管它來自哪里國內還是國外都要對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因為如果在一定地區發現,它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危險,而且林業區域范圍廣,控制能力差,就算有措施鏟除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很有可能導致危害卷土重來,為了避免承擔這樣的風險,我們必須嚴謹杜絕有害物種的傳播,將為危害杜絕于未然,所以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勢在必行。
2.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2.1首先,轉變觀念,重視預防
林業工作人員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樹立“健康森林”的理念,實施三個轉變,即由重處理轉變為重預防轉變,由治標為主轉變為治標兼治本,由化學防治轉變為生物防治。重預防為主,便于有效地將林業生態情況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加強預防工作,要抓好植物檢疫。首先要確立有害生物和森林生態環境之間之間的辯證關系,然后在此基礎上,參考現代生態學理論,堅持基本林業防治措施,堅持森林植物檢疫。要加強林木繁殖材料的運輸及木材的調運,嚴格遵循檢疫措施。對發現植物檢疫對象的地區,應實行封鎖,并劃為疫區。還要研究林業有害生物的繁殖衍生特點,發展可抑制有害生物的環境因素和生物因素。要確保非疫區林業的安全,將有害生物的發生范圍控制在最低范圍內。
2.2查找病因,有效防治
要突破制約瓶頸,深入了解有害生物的種類、來源及其危害,有針對性地研究防治措施。近年來,全球氣候發生較大變化。受此影響,一些新情況、新變化也出現在有害生物疫情中。新的變化增加了林業蟲害防控的難度,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四個。第一,資金保障機制不到位。以往實施的都是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財力投入機制。一旦發生重大疫情,這樣的資金儲備機制完全適應不了疫情處理的需要。第二,專業隊伍素質需要提高。林業管理主要在農村,可廣大農村懂技術、會管理的林業專業人員嚴重缺乏,這種現象嚴重不適應基層實際需求。第三,科學防治水平有待提高。近年來,因資金保障不足、生產規模小、成本較高,生物制劑和天敵應用缺乏更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受此影響,林間天敵種群沒有完全形成,還不能形成自然控制力,特別是在生物天敵繁育基地建設方面,功能和作用尤其得不到有效發揮。此外,預測預警網絡有待延伸。當前,林業有害生物的遠程監控預測手段單一。現有的預警、監控能力僅限于某些重點區域,遠遠適應不了大范圍防疫的需要。
針對上述現象,要積極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專業培訓,不斷壯大基層專業骨干隊伍。各級要把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素質。要堅持科學防治,充分發揮生物天敵防治的作用。生物防治方法,指利用害蟲的某些生物特性對害蟲進行滅殺。生物防治方法,不僅解決了農藥噴灑帶來的污染問題,而且成本低、用工少、效果好。因此,要繼續加大生物天敵防治的力度。
2.3大力開展運用營林技術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營林技術多種多樣,比如選用抗病蟲能力的樹種、營造混交林、加強植物檢疫工作等,其中常用的主要包括營造混交林、改造純林、選擇良種壯苗、加強撫育和封山育林等。大量實踐證明,純林更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單一的生物鏈極其脆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遭到破壞。營造混交林,可以有效避免形成單一生物鏈,減少有害生物的危害。混交林的種類繁多的枯枝落葉層形成的腐殖層擁有較復雜的生物種群,有利于形成較為復雜的生物鏈。有些對林業有危害的昆蟲是一些寄生天敵的補充寄生,在主要有害生物數量少的時候,有害生物天敵不因寄主數量的減少而凋落,這樣就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有效的營林技術還包括積極選用不同的抗病蟲樹種,營林時需要選用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發展適合當地環境的樹種。同一樹種的不同品種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等也都存在著差異,對同一有害生物的抵抗力也不同。不同的樹種對同一有害生物有不同的抵抗力。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采取針葉與闊葉、喬木與灌木、灌木與灌木等不同樹種采用帶狀和塊狀為主的混交方法。
2.4積極利用生態控制技術
生態性病害是林業有害生物的一種常見的主要的形式,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生態控制技術是根本性的途徑。為營造一種具有相互制約性質的森林植物鏈,要對客觀上具有或可能出現一定演替過程、形成一定自組織性的人工林生態系統,采取積極的生態控制。從喬、灌、草及農作物多植物種合理配置入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樣可以提高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
【參考文獻】
[1]朱江濤,謝昌仁,蔣勇.林業有害生物預警監測及風險評估[J].中國林業,2012(04).
[2]夏文勝.武漢地區園林有害生物調查與生物防治[J].園林科技,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