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從電子化起步,逐漸向流程化、智能化邁進,信息技術對日常事務處理的介入程度在日益加深,一些程式化的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省去了人工執行中難以避免的偏頗和不公,本文以車輛調度管理為例,通過對比分析,從管理創新的角度審視企業信息化,借力信息技術,達到創新管理、提高效能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智能化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服務于管理,為管理創新提供平臺和工具,一直是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和意義所在。隨著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信息技術正越來越廣泛且深入地介入人們的日常管理和生活中。回顧信息技術在日常行政事務管理中的應用發展所走過的歷程,筆者認為大致可歸結為三個階段:
1.初級階段,以臺賬的電子化為主要表現形式
業務運用情形通常是企業某個部門為減輕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數據統計、匯總,降低差錯率,要求將某些管理崗位的臺賬電子化而產生的信息化需求。具體的實現方式是根據紙質臺賬的樣式建立對應的電子臺賬,利用數據校核的辦法,在提高辦事效率同時,提升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就其本質而言,這種信息化只是工作手段的變革,用計算機替代算盤、計算器。處于初級階段的信息化工作缺乏整體的規劃與設計,必然形成許多信息孤島,各系統(臺賬)間沒有或少有關聯性,數據的利用率低。
2.中級階段,以流程的信息化為主要表現形式
業務運用情形通常因企業某歸口管理部門為了對進度、費用、審批權限等指標做到事前管控,加速企業內部的流程批轉,嚴格把關,提高效率,而產生的信息化需求。具體的實現方式是將紙質的審批單和審批流程電子化,以流程為主線將相關部門的工作串聯起來,對流程的各個環節實施管控,達到事前、事中控制的目標。因此,就其本質而言,是管控手段的變革,將若干各部門業務電子臺賬彼此勾聯起來,從發起到最終審批各環節均納入系統管理。目前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均處于中級階段。
3.高級階段,以體現管理的智能化為主要表現形式
業務運用情形通常是企業為了實現管理的變革和創新,將管理人員從事務性的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將可量化的事務性工作交由計算機處理,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用計算機來執行政策,使整個處理過程更具公平性、公正性和規范性,被管理者更樂意接受,減少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因此而產生的信息化需求。處于這種階段的企業,其管理人員主要從事問題的研究和政策的制訂,而把政策的執行交由計算機完成,最終實現了管理的創新和效能的提升。
在許多信息化工作起步較早的院校,經過多年的建設,各類信息系統已經覆蓋教學、科研、管理、后勤等方方面面,成為廣大師生員工日常教學、管理、后勤服務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工作平臺。然而,正因為起步早,無可借鑒,大都存在起點低、規模小的先天不足。雖幾經改造、平臺升級等,在應用的層面上并沒有產生質的飛躍,多數應用尚屬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應用為數不多,更談不上發揮信息化的輔助決策作用。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第三階段應用應當成為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成為信息化項目的起點。今后信息化項目的提出應高要求、高起點,立足于管理創新,而不能仍在第一、二階段層面上重復。下面以最常見的車輛調度管理為例,比較三個不同階段的信息化需求對管理的影響,具體分析處于三種信息化階段中的管理者、計算機所扮演的角色和須完成的任務,以及對管理所帶來的變革,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車輛管理需求比較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處于智能化管理階段的車輛管理系統,可以按照事先設定的優化原則,較好地避免在人工調度中容易出現的種種弊端,實現車輛公平、合理、經濟的最優化調度。以上是一個極簡單的管理應用示例的比較分析,倘若眾多的管理工作均做深入地挖掘、細致地分析與思考,定能借助信息平臺,實現管理創新!只有需求的起點高了,信息化應用水平才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