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40分鐘的課堂上,向課堂要效益,要質量。在課堂上,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高效地發展。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
1.1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的要求
認真研究教材上各單元的單元目標,弄清其和前后兩個單元之間或與以前某個相關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后,對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和訓練內容做一些有效的選擇,達到更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的目的。備課時要堅持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注重師生互動,注重學生全體作用的發揮,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學習;遵循“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即學生已學會的不講、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要講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知識。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尤其是使用多媒體來最大限度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1.2設計精妙的導入方式
巧妙而恰當的導入猶如一部好電影的續篇,一段好樂章的序曲,一本好書的前言,能夠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把學生逐步引入到課文內容。它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反映教師基本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導入的形式應符合以下要求:針對性、趣味性、啟發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必然能給接下來的教學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提高課堂效率做好鋪墊。
2.課堂上
2.1使用多媒體加大知識的輸入量
新課程標準下的各學科的教學都要求課堂教學上有最大的知識輸入量,才能使學生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有更大知識能量的積累。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更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總量。利用多媒體也可以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學起來清晰明了,尤其在單元復習時,利用多媒體針對不同知識點提供大量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節省了教學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2.2以學生為中心,在精講多練上下工夫
各學科課堂教學都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必須活動化、多樣化、靈活化。教師講解的時間不能太多,教師必須在“精講多練”上下工夫。“精講”就是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抓住教材內容的精華和要點,講到內容的重點處和關鍵處,講到學生的需要處。“多練”就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知識、培養能力。在活動形式上體現新穎性、多樣性和靈活性;在活動內容上突出鞏固性、開放性和探究性。在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悉心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個個有話說,人人都能說,能夠學到東西,有所收獲。
2.3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開放、自由、安全、和諧的心理氛圍可以激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巨大潛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還有賴于寬松、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教師要用愉快、飽滿、高昂的情緒感染學生,使學生也處于同樣的狀態。情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具有遷移性,教師對學生以及所教學科的熱愛會激發起學生對老師及老師所教學科的熱愛。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本學科的特點,善于運用語言、表情、動作情境等來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利用目光、手勢等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把課堂氛圍調節到最佳狀態,以實現高效課堂的目的。
3.課后
3.1精選課后作業,是對教學進行有效的補充和提升
要想使課后作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做一些努力。
3.1.1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
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條件不一,個體因素各不相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分層次教學。布置作業也要注意到學生的不同層次來設計。當然教師不能硬性規定哪些學生做哪一類型的題目,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而讓學生選做則會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課后作業應因人、因教材、因時間設計,保持合適的難度,使學生產生思考的欲望,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興趣是學習的必備條件,要使作業起到應有的作用,就要力求作業類型的多樣化,用新穎有趣的作業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動用各種感官,全面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3.1.2注重課外作業配置,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
作業配置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分析材料和組織材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得。只要學生把完成作業當成是課堂的延續和繼續,作業即使多一點也不會成為負擔,因此,“減負”也不應一味地在減輕作業數量上做文章,而應在提高布置作業的有效質量上下功夫。
作業的發展趨勢是精心設計、分量適中、難度適宜,發展的作業既要瞻前又要顧后,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那樣:“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3.2教師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在各學科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關鍵,我認為預習是重中之重,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指導學生有目的的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通過預習,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歸納段落大意,找中心句、重點詞,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文中人物的評價、以及從文中受到什么啟發。教師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預習得好,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才有針對性,才能積極發言,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各個教學活動,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效果才能提高。
總之,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超越傳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