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以及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廣州治水的決策部署,廣州治水有了階段性的成果,而治水建成的水務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必不可少,及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為有效保持廣州治水效果,提高運行管理水平,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務;治水;運行管理;經驗
1.廣州治水
1.1廣州治水情況
廣東省位于珠江下游,河流眾多,河網密布,普遍存在著水體污染、水生態破壞以及水環境惡化的情況。由于斷頭河涌居多,水污染嚴重,截污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河涌不同程度淤積和萎縮,生態修復能力不足,部分水域呈富營養化狀態,以及水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對廣州治水工作造成很多困難。
2007年,番禺區委、區政府決定將河涌綜合整治作為區政府“惠民一號”工程,加大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力度,計劃從2007年至2016年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全區河涌綜合整治任務,達到“堤固、水清、岸綠、面潔、景美”的目標。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任務,正在如期推進各項工作。
2009年初,廣州市政府制定了《廣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吹響了全市治水的號角,要求加快建設全省“首善之區”、推進全市宜居城市建設,全面提高城市水環境質量。
1.2廣州治水成效
自廣州治水工作以來,聲勢浩大,無論從工程數量、建設規模和投資,還是社會影響等方面都是史無前例的。全市人民十分關注廣州治水工程的建設。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前一輪廣州治水工程的建設,經過工程技術和施工人員的艱苦奮斗,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廣州治水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成果,提高了防洪(潮)和排澇標準,改善了水環境和保障了水安全,尤其是在近幾次暴雨期間,番禺、天河等轄區未出現大的損失,與往年相比,城區水浸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然而,廣州治水任重而道遠,需要繼續發揚大禹治水的精神。
2.水管理的現狀情況
水利設施(含堤防、河涌、水閘、泵站、水庫等)的運行管理存在工作模式相對粗放、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資金短缺、現代化水利管理水平比較落后等諸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2.1重建設、輕管理
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注重工程建設、看輕運行管理的現象。往往工程建成后,疏于運行管理或不科學的運行管理,出現重復投資、影響正常運行、治理效果曇花一現。
2.2管理制度和設備不完善
管理單位未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現有的制度僅流于形式,制度與實際操作不匹配,貫徹落實也存在一定問題;管理區內無專業的監測設備,管理手段簡單粗放。如大、中型水閘和泵站,以及外江堤圍關鍵點未配備監測設備,無法實現定期觀測和記錄沉降情況;如重要的城區河涌無配備常規的動態的水質監測儀器,不能為補水調水提供及時有效的科學依據。
2.3管理隊伍薄弱、執法力度不夠
現有的基層運行管理單位存在人員不足,素質不高的情況。由于水管理單位沒有水政執法權,而目前的水行政執法隊伍和執法力度不能滿足現狀管理要求。
2.4信息自動化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經費投入不足,信息自動化管理設施不全等,不能適應水利現代化管理的要求。各相關排澇區,以及三防指揮中心未實現自動化聯網遠控和集中調控,目前仍是分散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河涌水系聯合優化調度。
2.5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水管理經費不足
由于水務一體化改革正在處于過渡期,目前管理體制需要改革和理順,政府參與和干預過多,未實現市場化運作。運行管理費用來源單一,普遍為本級政府財政專項資金,存在經費不足和跟不上管理的節奏,嚴重抑制了現代化管理的發展需求。
3.水管理的工作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相應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3.1減小政府干預,提高市場化運作
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中,遵循“責、權、利”一致,積極推行管養分離,充分發揮市場化的靈活機制,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逐步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維修養護和河涌保潔單位,使維護企業走向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道路,由管理單位制定企業的誠信評價管理辦法和維護質量的管理考核辦法,提高政府投資效果和維護水平。
3.2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現代管理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管理設施和設備,逐步實現管理信息化,因此,建議今后安排這方面的財政資金和加大設備的政府采購強度。建議成立若干個聯合優化調動中心,實現區域統一聯合調度,不斷提高水利部門的公益服務水平。在考評管理水平的實際操作中,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量化考核制度和評分原則,考核指標可包括管理制度的建立情況、人員培訓和出勤情況、管理設施的配備情況、信息自動化覆蓋率情況等,對考核內容進行加權綜合打分,對考核不達標的單位或個人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3.3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和執法力度
根據實際需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教育和培訓制度,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根據當前推廣實行的事業單位改革政策,按照“定崗定編、定崗定則”的原則,加強和充實管理隊伍,也可以通過招募政府雇員、自行招聘等多種方式解決人員不夠的問題。同時,提高政府職能的水行政執法力度,同樣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按照城管部門的工作模式,管理單位和執法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形成工作聯動機制,根據各自職能和工作任務,加強日常巡查和執法力度,對違反水法等法律規定的,尤其是河涌兩岸亂搭亂建、破壞現有兩岸綠化改成菜地和雜物堆放點等有礙于水管理的各種行為,及時果斷地依法查處,并形成常態化管理。另外,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加大宣傳,提高市民對水利設施和水環境保護的意識。
3.4實行“以水養水”的運行模式
水務設施屬于公益性工程,其工程的維護管理費用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給政府帶來了不小的財政壓力,因此,運行管理經費問題也參照供水模式一樣,嘗試“以水養水”的求生道路,改變長期 “透支”和經費不足的財政政策。比如提升改造現有水庫和人工湖的景觀,滿足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開發對外開放的收費項目,包括悠閑、娛樂、旅游等,投入到社會市場化運營中,將其收入所得用于一部分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中去,形成循環的資金流。當然,目前廣州市類似的做法僅為空白,需要相關的政策扶持,相應的制度和操作辦法,資金管理手段等支撐。
3.5擴大群眾參與
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群眾參與管理運行。在現有村級參與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決策、建設、管理的途徑和方式,使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到基層工作中。讓運行管理人員提前介入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中,可以提出對設計方案合理和具有操作性的建議,避免建設中的設計變更和后期運行的不便。在實際操作中,可書面征求運行管理單位或個人的意見,或在方案匯報會議中邀請其參加等多方式進行溝通。
4.結語
目前,廣東省正在向率先建成全國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支撐的水利,必須先行實現水務現代化管理,把水務現代化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從改革的多方面出發,各種有效措施多管齊下,加強運行管理工作,從而有效保證廣州治水效果的長效性,需促進廣東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本文結合廣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廣州水務工程運行管理的現狀情況,以及相應的工作建議和措施,為同類城市的水務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