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權抵押貸款可以說是有著支持林業發展的目的,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存在很多風險,我們需要有措施的去應對,不然對林權貸款發放的過程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需要對貸款的人,抵押的物品以及放貸者三方面出發。
【關鍵詞】林權抵押;貸款;風險;應對措施
林權貸款,就是以林權作為貸款的抵押物品,向銀行或是農村信用社,或是貸款公司等等機構獲取貸款資金。可以說林權貸款具有很強的特殊性。第一方面林農可以解決資金緊張周轉不開的問題,同樣也擴展了放貸者的業務范圍,不僅解決的林農貸款難的問題,也對銀行的業務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林權抵押貸款面臨的風險
林權抵押貸款面臨的風險,貸款圍繞的對象,第一貸款者,第二作為抵押的物品,第三放貸機構。從這三個方面去深思考慮,尋找面對風險的措施。在我國的法律中也有一些相關的規定。抵押物存在風險,因為林權貸款,主要是將森林資源作為抵押物品,事情總會有突發性,自然災害等原因會使抵押物品造成損失。而且林權貸款項目剛剛起步,我國對其的法律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存在一些法律風險,而且林權市場也沒有相對的成型,對于市場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它分布廣泛,對它的管理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很可能因為火災,蟲災等原因,對自身的價值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對于它的管理和保護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僅僅是天災還有人禍,如今有很多不法分子,輕視國家的法律,對森林資源進行破壞,亂砍濫伐,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些情況都會是森林資源作為抵押物品存在很多風險。相對法律而言,林權抵押貸款還處于發展階段,而法律中體現林權貸款的政策和法規還不是很完善,據有法律矛盾。林群市場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管理性,平衡性,變化迅速,很難去透徹的了解市場的情況,很難準確的標定林權的價值,所以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
1.1抵押人風險
林權存在很多糾紛,抵押人需要足夠的林權產業擁有證明,而且貸款的金額少,還貸時間短,使的貸款人也就是林權抵押人不能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對貸款問題存在很多困擾。
1.2信用評估風險
林權改革的結果是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但是林權小而分散的特點,使得承貸主體的信用狀況難以評估。隨著貸款期限的延長,不確定因素攀升,林農僅憑個人力量很難抵御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難免因林地經營狀況,個人收入水平等原因主動違約、被動違約、甚至惡意違約,嚴重降低承貸人的信用水平。正是由于林農信用狀況參差不齊的事實,加上金融機構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成本效益的衡量,無法全面準確地評價林農的信用水平,導致信貸配給現象的存在。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會重點考量抵押人的職業性質、家庭收入水平、抵押物性質等資質,而個體林農在這些指標上并不具備優勢,金融機構往往將利益的天平傾向資歷雄厚的林業大戶和林業企業,個體林農能夠申請到的林權抵押貸款會逐漸萎縮。這明顯與林權抵押貸款政策的初衷幫助林農融相背離。
1.3資產評估風險
資產評估可信度不高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森林資源有著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難以量化的特點;二是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包括林木評估和林地評估,兩項資產評估的方法有著很大的差異,增加了評估的難度;三是缺乏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評估機構。前兩個都是技術上的缺陷,可以通過最后一個問題的解決得以改善,但是現在專業評估機構匱乏的問題比較嚴峻,有的地方,雖然有評估機構,但是切實開展業務的不多,比如云南省普洱市截至2011年底,具有丙級資質的2家,丁級資質的13家。而真正按照規定開展評估業務工作的只有7家,其中丙級單位1家,丁級單位6家。鑒于這樣的評估環境,現有評估大都征詢林業局的意見,但是林業部門并沒有配備專業的林業資產評估人員,評估結果僅有一張評估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不規范。森林資源本身林種、林齡等性質的差異,對評估要求很高,在眾多限制條件下很難做到精細、準確。
1.4抵押權實現風險
抵押權的實現指抵押權人將抵押物迅速流轉變現或采伐變現的行為。但是,由于沒有實現貸后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健全,抵押權人在行權時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我國現階段林權流轉市場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非營利性收儲中心以保障權利的實現;其次,如果抵押權人想通過采伐變現方式行權,可能會苦惱于采伐指標難獲得,因為我國出于可持續發展的考慮,即使到了采伐期,也會嚴格限制采伐范圍和數量;最后,政策的多變性進一步加大了行權時的不可預見性,如果國家或地方出臺政策,將抵押貸款的林地從商品林劃為生態公益林,就只能進行更新性采伐了。
2.控制風險的措施
在上文中我們對于林權抵押貸款的風險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和闡述。下面我們就對以上考慮的風險逐一的提出應對措施。森林資源的弱質性使得它與保險的結合順理成章,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實施符合我國國情,能盡量減少損失的程度。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政策仍在不斷完善調整中,政府應該明確方向,減少政策變動,消除群眾顧慮,同時采取積極措施活躍市場,促進林地流轉。
(1)實施政策性森林保險,如果林業資源參加保險,保險公司會承擔因不定因素對抵押物品造成的損害進行合理的賠償,使得融資機構的風險有所降低,有利于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順利進行。當然政府需要介入到保險公司的賠付工作中,減少保險公司的后顧之憂。還要多多的宣傳,將森林資源投保的好處,要林農積極參與,從而保證物品價值的穩定。
(2)抵押人要想降低風險,首先應該明晰自己的產權范圍,使得抵押有據可循,同時借助政府的補貼,讓森林資源參保,弱化風險,增加貸款額度。金融機構也要考慮林農的文化水平和經濟實力,簡化手續,降低手續費。明晰產業權利,加大政府部門的補貼,業務的復雜程序的簡化都可以是風險有程度的降低。
(3)融資機構需要對貸款的人的信用度做調查,記錄相關的情況,做成檔案進行存檔。同樣也需要擁抱健全的評估機構,確保準確的評估抵押物品的價值,合理的評定可貸款金額。還要對抵押物品進行管理和監測,使得自身的利益不被損害,要林權抵押工作順利開展,使得貸款人對放貸機構滿意。抵押權的有效實現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范圍,所以關注最后抵押權的實現,對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有著直接的意義。從金融機構自身角度出發,應該成立調查組,對借款人借款使用情況、財務狀況和資產管理狀況進行追蹤檢查,加強與森林資產評估部門的雙向溝通,從專業角度實現有效監督,確保借款人還款的能力和資產變現的能力;從政府角度出發,當抵押權人通過資產變現行使權力時,應該優先批準他們在合理范圍內的采伐指標,同時建立免責機制,由政府承擔部分損失,減少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從市場角度出發,可以參考江西省林業廳開展的網上競價模式,成立林權交易所,通過網絡平臺,在更廣的范圍內實現林權的快速有效流轉。
3.總結
林權抵押貸款項目對于,林農和林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需要高度的重視。無論是從哪一方面出現的風險,我們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應對,解決貸款難,放貸難的問題。我們需要增加對于林業工程的關注度,關心林農所面對的實際問題,增加對于林業抵押貸款投放的資金,促進項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發忠.普洱市林權抵押貸款主要做法及成效[J].林業調查規劃,2012(4).
[2]謝彥明,劉德欽.云南景谷林權抵押貸款問題分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