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有形建筑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受重復設立、多頭管理等現象,試著對有形建筑市場的發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建議,并通過有形建筑市場的整合完善,實現建設工程交易合法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關鍵詞】有形建筑市場;綜合平臺;建設發展
自2000年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2002年國務院發布實施《嚴格有形建筑市場設立審批管理》條例以來,我國建筑領域有形建筑市場蓬勃發展,對于增強建設工程交易透明度,加強工程交易活動的監督管理和預防建設工程領域腐敗行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商業化,有形建筑市場的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時有發生;第二、有形建筑市場建設重復設立,多頭管理,監督管理混亂現象嚴重。本文就以上問題,試著對有形建筑市場的發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1.加強有形建筑市場自身建設
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作為有形建筑市場的載體,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必須與時俱進,自我完善。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完善制度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深化制度改革,健全有形建筑市場。有形建筑市場是深化建設體制改革、加強建筑市場交易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建設工程交易行為規范化、程序化、有序化的有效措施。通過深化有形市場管理體制,健全法制規則和市場規則,創新市場管理方式,使有形建筑市場建成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交易體系。
一是要按照政企、政事分開的原則把現有的有形建筑市場改造成為完全獨立的專業化市場中介組織,專門為招標投標活動提供信息和場地服務,而不承擔任何行政管理職能。二是要規范有形建筑市場的操作。按市場發育規律制定有形建筑的組織規劃,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創造各類企業自由進出的便利條件。三是開放市場,使民營企業真正在招投標競爭中得到實惠和保障,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使之自愿進入市場交易。
1.2崗位合理,職責明確,加強協調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國家紀委、監察部《關于健全和規范有形建筑市場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208號)中特別指出“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是經省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為工程項目的交易活動提供服務的特殊場所,應當為非盈利性質的事業單位。”第一次明確表述了建設工程交易中心的身份和屬性。從而我們知道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不僅是工程交易的服務場所,更是建筑市場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既承擔著為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包括開標、評標、定標等,提供設施齊全、服務規范的場所;收集、貯存和發布招標投標信息、政策法規信息、企業信息等,為建設工程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營造誠實守信、失信必懲的建筑市場環境;加強對工程項目交易檔案的管理,及時收集和整理建設工程交易活動中產生的各類文字、音像、圖片資料和原始記錄,并妥善保存檔案資料,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督和管理提供條件。又承擔著建筑企業資質、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審定,各市場主體質量、安全不良行為記錄,招標公告發布、評標專家庫管理、招投標資料歸檔、信息錄入、工程量清單評標軟件系統使用維護等職責,在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工程建設水平、確保工程質量、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所以科學合理地劃分工作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就成為保證有形建筑市場正常運轉的重中之重。只有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并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正確的劃分工作崗位,明確崗位職責才能有效實現有形建筑市場的有序運行。同時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加強崗位工作之間的互相聯系,環環相扣,從程序上保證市場交易行為的流暢,服務于市場各方主體。
1.3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水平
制度設定的好壞,崗位設計是否合理,最終都要通過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才能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有形建筑市場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進行定期的人員素質培訓、崗位培訓及考核就成為提高工作人員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徑。在工作中還必須加強對職工職業道德、工作態度的培養,形成以誠信為本,以服務為宗旨的工作理念。從而推動有形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
1.4加強硬件建設,提供建設工程交易、監督管理綜合性服務平臺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息發布、開標、評標以及監督相隔離的固定場所。
對開標、評標區以及監督部門分別進行封閉管理,并對上述區域所有人員活動進行全過程錄像、錄音監控。首先在開標過程中實施監控,確保開標程序合法、合規;其次在評標專家抽取和通知評委過程中實施同步監控,在采用評標專家抽取及語音通知系統的基礎上,實施同步監控是增強對專家身份保密、防止信息外泄的雙關措施,同時對評委進行指紋認證、簽到,防止假冒頂替現象的發生。再次設置專門的評標質疑澄清室,配備電子傳聲系統,實行背靠背式澄清答疑。最后市場監控方式分為現場同步監控和異地遠程監控,實現監控同時錄像、同步播放,使整個評定標過程完全置于市場的監督之下。異地遠程監控是依靠網絡傳輸,打破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實現最直接的實現社會化監督。
第二、加強電子信息化建設,積極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建設規范化、科學化的輔助評標、專家管理系統和監督管理系統。
交易中心應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招投標網絡交易平臺和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加強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提高招投標工作效率,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時掌握建設項目信息,形成信息資源的統一共享,提高市場的規范化和公平性。
有形建筑市場的電子信息化建設,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交易活動的透明度,提高服務質量,規范運作程序。更主要的是能規范管理,規范建筑市場主體行為。同時通過運用計算機網絡在強化各方監管的前提下,簡化辦事程序,較好地解決監管與辦事效率和效能之間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涉和差錯,防止辦事程序中可能出現的各漏洞,通過網絡公開辦事程序及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生。
通過電子信息化建設,實現電子招投標,首先實現招投標信息披露電子化,其次實現評標專家抽取電子化,再次評標方式采用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量化評分標準,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最后實現監管方式的電子化。降低企業招投標成本和社會成本。
2.積極協調,政府支持,建設多領域統一有形建筑市場
在新的綜合交易平臺的建設工程中必須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協調建筑、水利、交通、通信、航空、鐵路以及電力等各部門職責范圍,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多方配合,將有形建筑市場建設成為一個的綜合性平臺。工程交易綜合有形市場可以為進場交易的各類建設工程項目,統一辦理項目進場登記、招標公告發布、開展資格預審、招標文件發售、評標專家抽取及通知、開標、評標、定標、中標公示、招標投標過程備案等手續,各行業主管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在有形市場內部設立窗口,派員進駐有形建筑市場履行服務和監督職能,受理群眾的檢舉和投訴。整合后的有形建筑市場可以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統一管理,推動各行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工程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的宗旨,建設公平競爭、規范有序、和諧發展的經濟環境,為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做出貢獻。
總之,通過擴大交易范圍,規范交易程序,加強監督管理,并通過有形建筑市場的整合完善,實現建設工程交易合法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使公開、公平競爭成為招投標市場的主流,一定能夠推動有形市場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