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大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本文從人們的閱讀特征入手,思考了圖書館在移動互聯時代應做的準備與面對的挑戰,借助于移動互聯技術更好地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關鍵詞】移動互聯時代;圖書館公共服務均等化
圖書館作為向公眾開放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其基本價值原則與目標是為全體公民提供均等化的文化科技和精神價值服務,它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是推行社會均等化服務的重要力量。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與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已讓3G、4G網絡,智能手機完全滲入到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的方方面面,可以說人們的生活已進入了移動互聯時代。在圖書館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方面,少有結合移動互聯時代鮮明合一問題的時代特征,對圖書館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行思考與展望的研究,本文從移動互聯時代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出發,對這一問題做不成熟的思考,探求圖書館在未來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為讀者提供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務。
1.移動互聯時代讀者的閱讀特征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傳統PC整體使用率達80.9%。手機使用率首次超過傳統PC使用率[1]。
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使社會中的每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選擇和自主行動的權利,能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迅速分享到在移動互聯網上傳播的資訊,在接收這些的資訊的同時還可以與資訊的發出者展開互動,人們接收資訊的方便性、及時性、互動性得到了極大地增強,這些都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基于移動終端的閱讀其最明顯的特征不外乎閱讀地點的移動性和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閱讀不可避免地從慢閱讀走向快閱讀,從深閱讀轉向淺閱讀,從大閱讀轉向微閱讀。據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40.3%,其中,有31.2%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4.6%的國民通過電子閱讀器閱讀。可見,基于移動終端的數字閱讀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
2.均等化是圖書館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內在要求
圖書館是社會公眾閱讀的主要場所,公民在其中享受閱讀的權利與機會應該是平等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表述:“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務。”2002年,國際圖聯頒布的《格達斯哥宣言》:“圖書館與信息服務機構應該為所有用戶提供平等服務,不允許有種族、國籍、性別、性取向、年齡、是否殘疾、宗教和政治信仰的歧視。”上述關于公共圖書館的規定,還有學界的眾多研究均指出,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本是圖書館面向公眾服務內在的必然要求,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應均能以保障居住其中的任何人都能獲得知識、信息、文化資源以及其他圖書館服務為己任。
所以,圖書館在移動互聯時代應積極主動地去面對社會大眾閱讀方式的變革,深入研究分析公眾閱讀方式變革的內涵和特點,做好思想、理論及物質上的準備。國外圖書館2000年以前就開始了面向手機等移動設備研究探索,國內圖書館近幾年隨著3G網絡的普及迎來了大規模的建設時期,如深圳市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數字閱讀、自助服務及手機服務等,讓讀者自由、平等地享受圖書館服務,還構建了覆蓋全城、服務全民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實現了圖書館資源借助于信息網絡在全市范圍內的大流通,為所有市民提供均等一致的服務,讓讀者充分享受統一服務的均等、便捷和高效。
圖書館能夠利用移動互聯網中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地位的網絡優勢,使讀者更能充分的有機會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通過移動互聯網享受到更加便捷、迅速的圖書借閱、文獻檢索、專業咨詢、知識共享、文化交流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激發讀者快閱讀、淺閱讀、微閱讀興趣,引領社會公眾的閱讀潮流,使圖書館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提升公眾文化水平的重要陣地。
3.移動互聯時代圖書館面對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給圖書館服務帶來了新的變化,一方面,圖書館可以以數字化建設為方向,網站建設為依托,定制手機APP服務軟件,通過移動客戶端隨時隨地的進行信息傳輸與服務,利用手機信息平臺延伸、拓展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另一方面,圖書館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機服務的精確化特性,通過為讀者提供更具個性的點播和定制自己所需信息的服務,創造更具特色、細致的服務。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對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將會面臨著技術、資金、服務理念的三大挑戰:
3.1技術的挑戰
在推進服務均等化方面手機圖書館具有傳統圖書館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需要圖書館加強移動館藏建設,在購買商業數據庫支持移動設備轉變成移動館藏的同時,還需加強自身特色館藏數字化建設,把圖片、照片、古籍、音視頻資源數字化加工處理后供讀者移動設備訪問。其次,重視圖書館移動互聯網站建設,移動互聯網網站是圖書館對外服務的依托,可以提供內容豐富的服務(目錄查詢、圖書預約續借、新書通報、數據庫檢索、電子圖書閱讀、講座信息等)。再次,面向移動終端開發定制客戶端應用程序,這些程序的使用使客戶無需登錄網站就可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以上這些都需要圖書館數字化和移動互聯更高的技術支持,不同的服務系統、數據庫采用多種數據平臺,整合的復雜性提高了技術難度,另外網站建設、應用軟件的開發也是不得不面對的技術問題。
3.2資金的限制
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機構,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經費不足是制約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這本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如今圖書館不僅要面對加強館藏電子資源建設,也需要在網站建設維護、應用程序研發方面投入不菲的資金,因此足夠的財力保障是實現圖書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基礎。
3.3理念的轉變
在移動互聯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在網絡上擁有話語權的“微主體”,人們可以忽略身份、財富、專業等因素的阻礙,一起相互交流,釋放內心的想法。所以,圖書館要將“以人為本”理念自始至終貫穿于圖書館建設之中,以讀者的角度考慮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標準;另外還需把“待字閨中”,坐等上門的服務理念轉變為主動推銷自己,成立專門的營銷部門,對已有服務、或即將推出的服務進行宣傳,把圖書館服務通過網絡均等的推行到社會上每一個人。
4.展望與結語
可以預見,隨著移動互聯網帶寬不斷增大、速度越來越快,移動終端設備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存儲容量越來越大,操作越來越便利,移動互聯圖書館系統功能將越來越強,信息通知、借閱管理、在線閱讀等幾乎所有的數字圖書館功能都能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得到體現,最終將實現向讀者提供及時交流的參考咨詢、更精準的資源定位、用戶聲音得到體搜索等服務功能,移動互聯圖書館必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把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向深入。
移動互聯時代,是圖書館傳統服務工作創新的一次重大機遇,是緊密聯系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移動互聯網真正拉近了圖書館與社會公眾的距離,是圖書館公眾服務均等化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玉棋.我國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刊,2013(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