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進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還必須緊緊抓住全國各少數民族的實際變化,通過真實的社會調查數據,讓少數民族大學生們切實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在全國各地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之深刻地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與說服力。要將中國夢的概念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將中國夢的全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貫徹。
【關鍵詞】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全民族;中國夢
1.“以人為本”強化校內思政教育的主導作用
首先,思政教育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開放的社會系統之中,改變傳統思政教育思念,通過強化與當前社會大環境、民族關系以及國際形勢的聯系,以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為核心科學地開展、指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并在高強、突出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思政教育工作者還必須全面了解、掌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個性表現的基礎之上,加強與學生們的交流,充分掌握他們的思想現狀、學習和生活情況,靈活、客觀地擬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方案來真正幫助學生們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又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其次,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緊緊抓住國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團結與發展的思想內涵,在結合社會主義發展理論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前提之下,強調民族平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2.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少數民族大學生多來自貧窮落后的偏遠地區,與高校普通大學生相比他們的文化基礎、政治覺悟的認知水平等均相對較差。其溝通、交流能力也相對較差,既不擅長與其他大學生進行良好、廣泛的多方交流;同是,他們又具有著各自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個性表現等,這往往也導致了他們與其他大學生在生活、學習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加之他們還要面對畢業的就業、生活等諸多問題,而導致其心理上存有較大壓力。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之中加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工作,在提高其心理素質,全面增強其自信心的同時,鼓勵他們更快地融入到校園大環境之中,積極參與到校內的集體活動之中,增強其對集體生活的認知與歸屬感。與此同時,在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基礎之上,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們的集體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促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們更加理解、感受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3.思政教育的創新實踐
高校還必須全面、客觀地考慮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在思政教育實踐之中積極進行創新,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實踐找出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隱性教育創新活動與實踐。由于隱性教育并非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延伸與拓展;隱性教育內容其往往存在于社會、人文、生境等環境之中,同時也會存在于民族風貌、歷史傳統、民族文化、價值體系等之中。因此,高校可以組織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在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同時,也應鼓勵少數民族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之中,以進一步增進各民族大學生之間的廣泛交流。在全面增強各民族大學生之間交流、關懷、尊重意識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交際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筆者在通過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參加各種校內文化活動過程中發現,這類文化活動既可以保護、發揚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熱情與傳承;同時,還可以積極地促進大學校園內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融,而隱性教育的功效也被充分地發揮出來。
4.用中國夢的思想武裝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不僅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夢的實現有著巨大推動作用,而且中國夢的內涵、實質等方面的要求也恰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即以觀念形態、思想意識形式反映著整個社會發展對受教育者思想成長的客觀要求及體現著社會對所造就的社會個體身心成長、政治思想發展的方向、性質的總的設想和規定,這也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中國夢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中,就是要用中國夢的觀念反映出當前社會對所有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發展的方向,以中國夢的思想作為核心原則和內容來對社會成員進行民族政策、民族觀等內容的思想展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夢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緊密聯系,相互推動,互動發展的,應將中國夢的內容的各方面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層次。根據 “短板理論”可知,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 “限制因素” ( 或稱“短板效應”)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成。由此我們可知,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想使全國 56個民族所有人民都實現夢想,這才是中國夢的根本,而這正要求全國56個民族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 “掉隊”,不僅看到我們當前的成績,而更應特別重視全民族中那些落后的民族發展,這些發展落后的民族才正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 “短板”之處。而這一點也應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每個民族都擁有一種要將全國 56 個民族的發展作為己任的責任感,這種全民族、全人民的民族觀恰恰是實現中國夢最關鍵的。將中國夢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將中國夢的思想內涵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正是民族觀教育。所謂民族觀,就是社會成員對民族問題、民族現象的根本觀點和看法,是一定的世界觀在民族問題、民族現象上的表現。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包含的民族精神以及體現出的民族政策和理論都應是作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夢的根本即是人民的夢,人民的又可以具體細分為個人的夢、家庭的夢、全中國的夢,這些夢貫穿在每個人、每個家庭、全社會,這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是社會成員吻合,這個社會成員的內涵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 既可以是少數民族社會成員,也可以是主體民族社會成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環境不僅應局限在學校等個體單位中,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功能,將范圍應擴展到每一單個個人、每一個家庭、每個單位集體,最終連網成整個社會,這樣分層次的開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實現每一個人的夢、每一個家庭的夢、全社會的夢所必須的。
5.結論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為國家、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同時,結合思政教育的主導作用,積極創新思政教育方法進一步強化思政教育實效性,要將中國夢的概念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將中國夢的全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貫徹,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無論是在科學知識的學習、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均能全面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并成為國家、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及各民族地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鄭文瑜.少數民族預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對策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