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坂東(古稱六都)平原,縱橫十余里,一馬平川,由于八閩母親河的滋潤,這塊神奇的土地繁育了4000多年的文明歷史,造就了這塊沃土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自然人文神韻。自古以來這里是閩中地區的商貿、文化重鎮。
坂東鎮位于閩清縣境南部。自古以來這里是閩中地區的商貿、文化重鎮。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和書香深宅四樂軒就坐落在這里。此外,坂東平原上還有八閩最大的宗祠六葉祠,寨堡式建筑精品歧廬,著名神廟芝田宮,華僑領袖黃乃裳、民族英雄黃乃模兄弟故居、陵園等,與當地保留下來的上百座有相當規模和建筑檔次的古民居一起,組成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古民居群。游覽其間,可讓時光倒流,幽古情思頓發。
坂東民間古宅第建筑獨具風格,坐落在墘上新壺村的宏琳厝和坂中村的四樂軒大宅第,無論其占地面積,設計之科學,工藝之精美,均為縣內和周圍各縣所罕見。此外,溪頭埔品亨寨、墘上六葉祠、坂東忠賢祠和車墘芝田宮等諸多古代建筑也都十分壯觀。
岐廬
閩清的寨堡多建于清代。優點是平時適合農家聚居,遇有戰亂與匪患時又可用以防御自衛。其建筑特點是規模大,外墻堅固。周圍墻基皆以巨石壘砌,基高四五米,前后左右設有寨門。寨前左邊角和寨后右邊角常建有角樓,開有防守用的槍眼。閩清全縣曾建有105座寨堡,部分寨堡已成廢墟。坂東鎮現有11座寨堡,至今保存較好的寨堡有旗峰村的品亨寨。品亨寨又稱岐廬,系清代道光乙未科進士張鳴岐所建,動工于咸豐三年(1853年),完工咸豐八年(1858年)距今140多年。張鳴岐曾任江西、武寧、德安、豐城、建昌、九江等知縣、知府,為官一生,兩袖清風,為造福一方。林則徐曾贈一副對聯予他,聯曰:“朗月照人如鏡臨水,時雨潤物自葉流根。”
芝田宮
芝田宮,俗稱車墘宮,坐落于六都墘上村,初建年代久遠。枕山麓,俯溪流,處六都中心。系土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宮深31.4米,寬22.8米。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石雕大柱基高0.38米,周長2米。藻井花雕精美,壁上泥塑栩栩如生,面墻上方“敕封昭顯侯”五字蒼勁有力。光緒初黃聯珪重修。供奉閩王王審知愛將翊惠、顯惠、威遠、懷遠及陳、蔡兩總管,奉祀閩清民間愛戴的兩位清官:元朝至順年間縣尹董禎、明朝洪武年間縣令沈源。建成以來,八方香客,紛至沓來,靈跡昭彰,香火甚盛。每到正月,各方商販,咸集于此,交易商品,互通有無,后演變為閩清“十八坂”廟會,周邊則漸漸形成集鎮,后演變為有“小小閩清縣、大大六都洋”之稱的梅邑首鎮坂東鎮。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經多方集資,對芝田宮進行全面整修和環境美化工作,以致香火更旺,游覽觀光的人數與日俱增。
四樂軒
坐落在坂東平原北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原占地面積2.45萬平方米,直進四座,每進七柱八扇風火墻,傍有橫厝。規模宏大,無與倫比,故古有“四樂厝,鳥都飛不過”的說法,今雖有部分橫厝改建新房,但其正厝保留完整。四樂軒為遐爾聞名的書香宅第,歷史上有書燈田等獎學機制,全厝讀書重教風氣濃厚,人才輩出。廳上原有各類匾額、執事牌54塊,其子孫被稱為“牌匾下的子孫”。
康熙、雍政、乾隆時期,閩清縣各地較大的古民居大多建于這些時期。自古流傳這樣的民謠:“六都四樂厝,三都下洋厝,五都學華厝”。
四樂厝的建筑特點為四落直進,七柱八扇風火墻構成主體。依主軸線左右對稱,中間是正廳,左右官房各三直,三官房與風火墻間隔1.2米通道,稱火墻弄。正左前面是大天井,天井左右書院各三間,中間是書院廳,兩旁是書房,書院后有小天井為花圃。官房后廊隔2米溝道建廚房,左右各三間。二落與三落之間有一條4.5米的橫街,通達左右模厝,風火墻旁邊左右各有一條2米寬的直街水溝,直通四落,與橫街成“++”形。各落正厝風火墻下設拱形邊門四個,通往直街。直街外每座都建橫厝數列,上下模厝以厚一米、高十二米的風火墻隔開,以防火患。左右橫厝照傳統,背靠火墻外建筑。外橫厝則取相反方向,面朝橫厝起建,形成圍繞正厝為中心的整體建筑。厝的東西南北四佧角落各建一座炮樓,樓窗窄小設有槍眼,以防匪盜。厝后門近圍墻處,左右各有古樟樹一株,胸圍五米,高十八米,狀如華蓋,與厝同齡。二落左直街處古井一口,泉水清冽,足夠全厝住房生活用水。四落正厝各設大門、屏間門、后廳門十三個,大門一線垂直,重門洞開,廣院大廳,綿延深遠,宏偉壯觀。整座屋宇豐嚴謹,蠣墻瓦屋,櫛次鱗比,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
墟市
福州地區最負盛名的傳統民間集貿“墟市”,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正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閩清坂東鎮舉行,吸引了眾多客商的廣泛參與,逛“十八坂”成為周邊縣(市)群眾,尤其是農村消費者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
承傳近二百年的“十八坂”墟集,聞名遐邇,自2000年“十八坂”商品交易會與古民居文化旅游節同期舉行,為眾多商家創造了無限商機,已成為福州市開春第一場農村規模最大的商品交易會及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服務和飽覽民俗風情的綜合性趕集盛會,配套齊全而寬敞的乃裳街、湖頭街、坂東新街,高標準規劃長1120米的商貿街,繁榮的綜合農貿市場以及2003年國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建設項目——宏琳古街的建成,推進了商貿旺鎮和小城鎮建設。鎮中心區有商店攤點逾千個,為本縣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商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