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丹雯丹青之道長于花鳥,表意之法成于情愫。她淡定地把心靈歡歌融進含蓄的激情,通過創(chuàng)作自娛自喻兼顧以藝術(shù)心智獻給人間一幅幅愛與家園的矚望。
畫境亦心境。畫家在用筆探索靈魂時,也會顯現(xiàn)心中所愿。繪畫藝術(shù)之所以被人們喜愛,就在于通過畫作可以見到心靈的光,使人們更加明了生活的意義和本質(zhì)。因而,畫家既是藝術(shù)的貢獻者,也是生活的承擔者——他們比市井百姓承受了更多的歷練,所以也更勇敢、更超越。
梁丹雯丹青之道長于花鳥,表意之法成于情愫。譬如,梁丹雯畫中頻頻呈現(xiàn)大鳥相望、雅室清設的造物意境,無不顯露出畫家持守家園的安然心態(tài)。畫中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更是令人怦然心動。
讀梁丹雯畫作,可深感其諳曉借筆墨傳情之道,她淡定地把心靈歡歌融進含蓄的激情,輕柔地吟誦歌唱……這份筆墨贈與如光線般溫暖、深情,畫家通過創(chuàng)作自娛自喻兼顧以藝術(shù)心智獻給人間一幅幅愛與家園的矚望,借物怡情,自然含蓄地表達出珍惜生活、渴求幸福的人類可貴本質(zhì)。
梁丹雯做畫從不拘于畫室面壁,她頻頻遠行異國、長足他鄉(xiāng),她是提倡也踐行在行走中體悟創(chuàng)作堂奧的畫家,素來善于艱苦旅行,從容不迫地瀏覽異地風景,常借以休閑出游,沖破繭縛般的停留與僵化,來獲得一次次靈魂羽化。
她因不固步而避免淪為死水,但不因喜歡旅行而精神流浪。梁丹雯有其獨到而濃厚的家園意識,和諧相愛、春風滿堂,是她一直喜愛的過不夠的日子,也成為她繪畫章法立意的藍本。
近來,梁丹雯更專于將大鳥花卉作為表達對象,作品頗豐,在畫展中可見一斑,白鷺、山雞、丹頂鶴甚至家禽公雞母雞都成為她鐘愛的描繪表達對象。去年以來,她又把孔雀納入其創(chuàng)作題材,一幅幅精美生動的孔雀圖再現(xiàn)絹帛。輕盈清秀的梁丹雯,選擇了駕馭畫大鳥,其精神行動令人稱奇。我也許不能深知畫家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可明顯的,她的繪畫力量在悄然間不斷增大。梁丹雯之可貴,就在于常以司空見慣的居室內(nèi)容,道出了家園的豐滿和知性的芬芳。
梁丹雯畫中的花鳥個性,在于她筆下的花鳥超越一般感性的力量,卻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理性。她從不自尋蒼涼,而是內(nèi)在含蓄地展現(xiàn)生命的熱量,不屈不撓地熱愛人間生活,像《原野歡歌》《花間尋夢》以及近來那些孔雀的濃烈情緒,更是體現(xiàn)了女畫家對人間之愛的認同與贊美。
這讓我想起一句名詩,送給梁丹雯和她的藝術(shù)——“我的世界也許沒有哲學,但有比哲學更豐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