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與萊奧什·雅納切克《小交響曲》
捷克作曲家萊奧什·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在《1Q84》開篇就出現于故事當中,與女主人公“青豆”的命運牢牢地系在一起。故事中的她在出租車里聽到此曲,聯想到“192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人們從長期統治下解放出來,制造冷酷而現實的武器,盡情享受著造訪中歐的短暫和平……”而此后,其戲劇般的人生也隨著樂章開始了?!缎〗豁懬放c《巡禮之年》一樣,都發行了小說主題唱片,并出現了由話題引起的熱銷。
《挪威的森林》與巴赫賦格曲
相比《挪威的森林》中眾所周知的直子,主人公之一的玲子在該作品的末尾處有非常大的戲份比例,尤其她和渡邊最后的相處令人難以忘懷——“玲子坐在光線幽暗的檐廊里,緩緩彈起巴赫的賦格曲。細微之處她刻意求工,或悠揚婉轉,或神采飛揚,或一擲千鈞,或愁腸百結。她不勝依依地側耳傾聽,看上去就像正欣賞一件愛不釋手時裝的少女,時而漾出一絲微微的笑意”。巴赫的賦格曲也在讀者的幻想中浪漫飄逸。
《海邊的卡夫卡》與舒伯特《D大調奏鳴曲》
《海邊的卡夫卡》堪稱村上春樹小說中人物設定最為精彩的一部,其中亦有作者深刻的古典情結,主人公田村卡夫卡與圖書管理員大島討論舒伯特《D大調奏鳴曲》就是非常經典的一段。大島談到:“幾乎所有的演奏,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不完美的演奏。優質的、稠密的不完美性,能刺激人的意識喚起注意力。而我聽這首曲子,從中聽出人的局限,得知某種不完美性只能通過不完美的聚集方能表現,這給我鼓勵?!笔娌氐囊魳肪拖駥χ魅斯\的暗示,關于音樂、宿命獨特邏輯的對白,更是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