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婆婆的閨蜜。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沒有退休,在居住地的大醫院當護士,每天勤勤懇懇,對自己要求嚴格。如今,她58歲,已經退休3年,現在的生活,平靜、精致而快樂。
我想講講她的故事,是因為她面對多舛命運的坦然,著實令我欽佩。
她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可惜每一段都是以悲傷結局。
她25歲嫁給了一起讀衛校時的同學,自由戀愛,婚后育有一女,幸福美滿。可就在女兒5歲那年,命運給了她一記重拳,差點將她擊毀。那年春節,她和丈夫帶著女兒乘火車回老家過年,途中一家三口歡聲笑語不斷。女兒說想上廁所,她馬上起身要帶女兒去,丈夫按下她的肩膀說:“你歇歇,我去吧。”沒成想,這句話竟成了訣別。丈夫帶著女兒走到廁所門前,剛拉開門,只聽到一聲巨響,兩個人當場就被炸死。原來,廁所里藏有炸彈,具體原因不詳。原本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就這樣被毀掉了。
剛開始,她根本無法接受丈夫和女兒死在她面前的事實,整夜淚流不止。慢慢地,她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她知道,自己再怎么悲傷,丈夫和女兒都不會回到自己的身邊,而自己的日子終究還得過下去。兩年之后,她和一個離異有個10歲兒子的男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她對這段婚姻全身心付出,對繼子更是視如己出。她把對女兒的思念和未能對女兒付出的母愛,全部傾注到了繼子身上。可是繼子并不領情,對她一直冷眼相待,把她看成惡毒的后媽。
她不氣餒。因為她覺得持續不斷的愛,終會戰勝繼子對自己的誤解。可是她錯了。一次,她看到繼子偷拿了她放在桌子上的100元錢,為此她狠狠教訓了繼子一頓。可繼子拒不承認,還當著他爸爸的面回嘴說:“別說我沒拿,就算是拿了,我在自己家里拿錢能算偷嗎?”她無言以對。丈夫因這件事跟她吵了一架。從這之后,繼子更是處處刁難她,而丈夫,無論對錯都站在繼子那邊。她默默忍受。兩年后,她覺得已無望改變現狀,于是選擇了離婚。
第二段婚姻結束后,為了調整身心,她去了她大姐所在的城市,并進入當地醫院工作。這之后的10年時間,她把精力都放在工作和陪伴家人上面。家里兄弟姊妹6人,她排行老小。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相繼去世了,哥哥姐姐對她都疼愛有加,在她經歷了婚姻的不幸后,給她最大安慰的,就是哥哥姐姐的陪伴和照顧。然而,她卻在這10年里,相繼失去了這些親人。
她的第三段婚姻,始于49歲。再次進入婚姻,理由很簡單,她想老來有個伴兒。經人介紹,她嫁給了一個大她4歲,離異的男人。在和第三任丈夫相依相伴的7年里,他們同甘共苦,彼此溫暖恩愛。不幸的是,在她56歲時,平靜的生活又起波瀾。丈夫突發腦溢血,入院沒幾天就不治身亡。
她這大半生都在尋求陪伴,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離她而去。這么多年,她一直都在失去,好像一直被泡在磨難里,雖有幸福時刻,但都很短暫。命運給她安排了這樣的境遇,她沒有被嚇倒,而是選擇堅強面對。她總是不停地勸解自己:“現實的磨難終會過去,重要的是,你心里的磨難你得懂得放手讓它走。怨恨無用,跟它較什么勁兒呢?人生本苦短,活著便是福。”
如今的她,是個全新的自己。在過往的歲月里,她失去了太多,她希望往后的日子里,自己能盡可能地去擁有。她身體還算健康,所以有想去的地方就會盡量去看;她注重自己的形象,出現在公眾場合時,著裝永遠得體適宜;她從不板著臉,總是笑臉迎人。不了解她的人,永遠無法想象她經歷的那些苦痛;了解她的人,對她只有敬重。
她姓張,我叫她張姨。從張姨身上,我至少學會一件事,那就是:無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怎樣的難,困難也好,磨難也罷,都不要讓這個難在你心里打了結,接受并坦然面對,什么樣的難都會過去。
插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