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鄉南坡村,每逢農歷初九、十九、二十九,當地的留守和孤寡老人,都會像過節一樣,高高興興地匯聚到今年72歲的喬慶和在15年前創辦的“老年之家”。大家在這里或自娛自樂,或觀看表演,中午還能吃上喬慶和提供的免費午餐,度過他們開心的一天。
喬慶和創辦的這個“老年之家”,用的是自家的宅院,15年投入20萬元,幾乎耗盡個人全部積蓄和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創辦這個“老年之家”?15年來,他為了堅守這一善舉,又經歷了哪些酸甜苦辣的往事呢?
體恤農村留守和孤寡老人晚景孤苦,他把自家大院改造成“老年之家”
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鄉南坡村的喬慶和,退休前是鄉黨委秘書。1999年3月,為了照顧家庭,他從工作崗位提前內退,回到老家農村生活。
喬慶和長期在鄉鎮工作,對農村老人的情況并不陌生??墒钦娴牧憔嚯x和村里的老人打成一片后,許多老人的晚景還是讓他揪心:有的老人因子女不孝,寂寞孤苦;有的老人因兒女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無人照管;有的老人失偶獨居,每天苦熬日子。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十分貧乏,最多湊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喬慶和想,自己畢竟在外工作多年,現在退休回鄉,應該為這些留守和孤寡老人做點事,起碼讓他們的精神生活充實些。從這年7月開始,喬慶和不定期把相熟的老人召集到家里,跟著錄音機唱唱戲,或者給大家讀讀報紙。村里老伙伴們聚在一起都很快樂,紛紛表示希望喬慶和能多安排一些集體活動。
漸漸地,到喬慶和家湊熱鬧的老人越來越多,大家有說有笑有唱,一上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離開時都戀戀不舍。不久,喬慶和決定在家里“辦會”(當地習慣把聚集在一起叫“會”),每月農歷初九、十九、二十九,邀請老人們來他家趕會。
辦了幾次會后,喬慶和發現,有些來趕會的老人行動不便,來聚一回不容易,可還沒盡興,就到了回家吃午飯的時間。他是個熱心腸的人,心想農村吃飯簡單,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也不值幾個錢,干脆請大伙兒吃頓便飯吧。于是,每逢初九、十九、二十九,參會的老人都留在喬慶和家吃午飯。吃了午飯,大家還可以多在一起嘮嘮嗑。
能嘮嗑聽戲自娛自樂,還有免費的午餐,同村的老人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兒,紛紛趕來。有一些外村的老人,也趕來湊熱鬧。喬慶和家窄小的堂屋容不下了,不少老人就站在門外聽戲。為了不讓老人們受委屈,喬慶和決定整修一下庭院,為聚會的老人們建一個活動室。他請來工匠粉刷了墻壁,吊了頂,室內鋪了瓷磚,添置了桌椅,購買了彩電、影碟機、音響,裝上空調。很快,活動室建成了,喬慶和在大門上掛上“老年之家”的牌匾。
隨著來“老年之家”的老人越來越多,活動場所還得擴容。喬慶和請人硬化了院子里100多平方米的地面,四周挨墻砌成了半米高的長凳。后來,他又購進100多個方凳,人多的時候,上房、兩邊廂房和院內都是人。為方便老人乘涼,喬慶和在院里正中栽了3排果樹,有櫻桃、山楂、梨、李子、桃樹等,夏天滿院都是濃蔭,一點也不熱。為增加祥和喜慶氣氛,喬慶和還在院子里掛了3排大紅燈籠。聚會的人多,一些必備的公共設施不能缺少,喬慶和從村口到家門口鋪設了115米長的水泥路,在大門外的一片空地上建成男女廁所,在住宅南邊修建了蓄水池。
有這些配套設施,“老年之家”的接待能力提高了不少,來參加聚會的老人也增加了不少。最多的一次,本地的加上來自鞏義、新密的老人足有300多人。為了接待趕會的老人,每逢“辦會”,喬家做飯用的是特大號的大鐵鍋,碗筷還要挨家挨戶去借,全村老少都來幫忙。歡快喜慶的樂曲聲中,喬家大院里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比過年還要熱鬧。
喬慶和的“老年之家”成了眾多老人的精神樂園。在一些農村家庭,老人被晚輩當作包袱遭到嫌棄,老人心里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只盼著聚會時和同齡人說說心里的苦,心里敞亮些。88歲的任中春是“老年之家”的鐵桿粉絲,有一次,他拉著喬慶和的手老淚縱橫地說:“老弟呀,我現在就為了趕會這點念想活著,要不是你,我早就死了!”喬慶和心里一顫,與任中春聊天后才知道,老人有個兒子幾年前遇車禍失去了一條腿,沒多久,兒媳便舍家而去。老兩口靠低保艱難度日,一年前,老伴又離開了人世,留下年事已高的任中春和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生活很凄涼。
任中春的遭遇讓喬慶和心里很不是滋味兒,他發現,像任中春這樣的孤苦老人在農村還不少。一位叫李中奎的老人對喬慶和說,孩子們都外出打工了,老伴不在了,家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悶得難受。他現在數著日子盼聚會,聚會完了再盼,一天又一天……
兒子反對難阻老父意愿,前任老伴為辦會累倒病逝
喬慶和每月3次的辦會,成了登封市唐莊鄉老人們的念想和盼頭。喬家大院“老年之家”的紅燈籠,為農村留守和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平添了一抹亮色。為此,喬慶和付出了個人幾乎所有的財力和精力。在贏得贊譽的同時,也有人對他的善舉表示不理解,甚至覺得他“不值”。而不理解的人,也包括老喬的子女們。
喬慶和有三兒一女,二兒子和小女兒幼年時生過大病,智商低于常人;47歲的二兒子至今單身,跟著老喬生活;大兒子與小兒子高中沒讀完就輟學外出打工,他們結婚后另立門戶,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喬慶和每月2000多塊錢的退休金,是他辦會的主要經費來源。隨著趕會的老人越來越多,他的所有積蓄和每月退休金全部貼進去都不夠用,還要靠賣牛、賣樹來補缺。這樣一來,老喬再無力貼補子女。
喬慶和的大兒子和小兒子,看到父親把錢用在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身上,而不是貼補給他們,心里忿忿不平。為此,大兒子曾當面指責過喬慶和。有一次,趕會的老人們正在喬慶和家吃午飯,大兒子夫婦過來鬧事,還掀翻了桌椅板凳,被喬慶和攆了出去。
雖然大兒子反對,但喬慶和覺得自己干的是善事,再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該盡的責任已盡到,也就問心無愧了。因此,辦會的事情他從未停止過。
小兒子起初也反對父親辦會,但時間長了,他和媳婦慢慢想通了。后來每逢父親辦會,他們還過來幫忙。二兒子智商不如常人,又沒結婚,卻是個難得的孝順兒子。為了多賺些錢給父親辦會,二兒子養起了母牛,生下小牛犢養段時間就賣掉。多年來,他總共賣了十幾頭牛犢,所得的錢一分不留全部交給父親。為此,喬慶和總覺得對不起二兒子。
喬慶和娶過3任妻子,原配妻子與他生活31年,患癌癥早年去世了。第二任妻子宋佩玉,陪他走過16年光陰。喬慶和一直認為,第二任妻子是為他辦會操勞累死的。那是2011年正月,喬慶和辦會的前一天,為了準備會上的午飯,他買光了鄉里燒餅店里的燒餅,還是不夠??此募被鹆堑臉幼樱习樗闻逵襁B夜和面,蒸了3大籠饅頭,一直忙活到天亮,累得腰酸背痛。就在喬慶和辦會的第二天晚上,老伴突發腦溢血,在醫院救治了5天,還是離開了人世。喬慶和認為,如果不是為辦會操勞,老伴不會這么早就走了,這成了他心里永遠的痛。
喬慶和現在的老伴秀琴,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她全力支持老喬辦會,還在他陷入經濟困境時四處為他籌錢。因此,在老喬的心里,他能連辦15年的會,離不開家人的支持。
15年為家鄉老人奉獻愛心感動世人,獲評“感動中原十大人物”入選“中國好人榜”
轉眼間,喬慶和辦會15年了,他為此投入不下20萬元,而他的“老年之家”也成了眾多老人的精神樂園。他的善舉通過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和媒體傳播,感動了無數人,在登封市傳為佳話。
近幾年來,一些企業和個人用不同形式,表達對喬慶和的敬意和支持。在北京經營文化演藝活動的王燕女士,在網上看到喬慶和的故事后,非常感動,帶著一支小型演出隊伍,不遠千里輾轉來到“老人之家”,送來了節目表演和慰問品。還有一些文藝團體,也紛紛上門慰問演出。目前,固定和喬慶和保持聯系的文藝團體就有二三十家。
喬慶和的善舉還帶動了村里的鄉親們,每逢辦會,大家三五成群,主動到“老年之家”幫忙打下手。50多歲的任滿倉是村里的教師,只要逢會,學校一放學,他就來喬家大院當義工。村里一些在家的年輕人,也自愿前來幫忙。
2013年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既是重陽節,也是國家首個法定老人節。那天早上,喬慶和早早就起了床,灑掃庭院,擺放桌椅,然后拿出一面鮮艷的國旗,掛在了院門口醒目位置,以慶祝國家首個老人節。上午8點,來趕會的老人已有200多人,喬慶和穩步走上前臺,面帶笑容地向大家揮手致意。老人們看到喬慶和身上披著一條寫著“首屆孝老楷模”燙金大字的綬帶,知道老喬獲得了榮譽,都用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祝賀。
原來,重陽節前一天,喬慶和受邀參加了鄭州市政府舉行的“孝行天下,關愛老人”慶祝老年節大型慈善公益活動,并獲得了首屆“孝老楷?!钡姆Q號。這對喬慶和是個極大的鼓勵。
待人群安靜下來,喬慶和繪聲繪色地給老人們講述前一天頒獎現場的盛況,讓大家分享他當時激動的心情。吃過午飯,下午散會時,喬慶和為了紀念國家首個法定老人節,向每個老人贈送了一個小禮品——一條毛巾。
從開始辦會起,喬慶和時不時給聚會的老人們發些小禮品:收音機、臺燈、毛巾、雨傘、暖瓶……雖然東西不值錢,可老人們高興得不亞于中了大獎。這些年,喬慶和先后獲得“感動中原十大人物”稱號,入選 “中國好人榜”,他都買禮物贈給老人們作為紀念。
2014年4月,河南洛陽一家金飾公司的總經理劉芳,得知喬慶和辦會的故事后,決定邀請老喬和“老年之家”的百位老人到洛陽看牡丹。喬慶和根據老人們的身體狀況,經過一番篩選,列出了一個上百人的名單。對于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的老人來說,這次洛陽之行不亞于一次夢幻之旅。那天,這些老人坐上豪華大巴,到洛陽欣賞國色天香的牡丹,還被請到高檔飯店吃午餐。
2014年重陽節前,喬慶和從登封市民政局領到了3萬元的補助款。這筆錢是登封市民政局應他在門前建造簡易平房,以免趕會的老人冬天挨凍的請求,而撥給他的???。
喜事連連,喬慶和為老人辦會的心勁兒更足了。盡管他已到古稀之年,還患有高血壓等病癥,但他表示,只要身體允許,“老年之家”的活動就不會停止。他說,能為家鄉老人們做些好事,是他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