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北京朝陽區檢察院辦理了一批涉及互聯網行業的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受賄案,共計9件11人。涉案網站包括騰訊、新浪、搜狐、鳳凰等多個互聯網知名門戶網站,以及部分傳統媒體下屬網站。涉案人員多為網站的青年業務骨干,大多具有高學歷。案件呈現出受賄數額巨大、犯罪時間長、受賄次數多等特點,其中受賄數額最大的一名網站編輯,涉案數額高達27萬余元,受賄次數最高的一名網站編輯,在5年間收受他人行賄多達160余次。
公關QQ群里叫賣“刪帖”
據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鄭思科介紹,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有大量企業和個人,特別是較大規模的知名公司,具有在各大網站上發宣傳軟文和刪除負面信息的需求。因此,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隱形“需求市場”,而公關公司成為刪帖的“掮客”。
趙望(化名)是河北人,大學畢業后留在北京,進入了一家公關公司。在這里,他接觸到了一個“新產業”——幫客戶有償刪除網上負面信息。在單位同事的提示下,趙望加入了一些“媒體公關”QQ群,群里成員都是趙望的同行。
“XX網刪一條1000元,需要的請聯系QQ”,“急需刪除XX網站信息一條,2000元”……趙望發現,QQ群里就像一個農貿市場,刪帖需求和服務就這樣被赤裸裸的拿出來叫賣。
在這里,同樣存在競爭與盤剝。例如,某網站編輯為刪除一條新聞“開價”1000元,與他直接聯系的“中介”向上一層中介要價1500元;第二層中介則可能向第三層中介報價2000元。這樣,每一層中介都能從中盤剝得到一定的“手續費”,最后埋單的公司可能需要支付5000元。
趙望自以為發現了一個“零成本、零門檻”的買賣,于是從公司離職,開始單干。他注冊了六七個QQ號,加入到各種QQ媒介公關群中。截至案發,司法機關查獲,趙望曾收受數十人委托,向十幾名各大網站的工作人員行賄,進行有償刪帖“中介”服務。
網站編輯把收錢刪帖當生財之道
賴芳(化名)案發前是騰訊網汽車頻道的編輯。她在騰訊網工作將近10年,已是騰訊網的一名“老員工”。在騰訊網工作期間,賴芳先后擔任財經頻道、汽車頻道的網絡編輯。
一次偶然的機會,賴芳與趙望取得了聯系。趙望讓賴芳幫忙把騰訊網財經頻道中的一篇某企業負面信息刪除,賴芳見這篇網文并非網站首頁信息,而且正好是自己編輯權限內可以刪除的,于是便偷偷將該文章從騰訊網上刪了。過了幾天,趙望給了賴芳1000元“好處費”。
這讓賴芳以為自己發現了一條“生財之道”。此后,與騰訊網有關的刪帖,趙望都找賴芳,賴芳也“樂在其中”。有時刪帖業務少了,賴芳還主動問趙望“最近有沒有新業務”?截至2013年案發,5年間,賴芳共收取趙望行賄款18萬余元。
檢察官表示,一般而言,各大網站對于在本網站的刪帖和發帖,均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由當事人通過正當途徑提出刪帖要求,網站收到后由相關領導進行審批,并交由負責刪帖的工作人員實施刪除操作。而在這些案件中,涉事人員在刪帖時,都未經上述正常的審批程序,而多是利用自己的職務權限私自刪帖。
信息黑手將被嚴厲打擊
檢察官金鴻浩表示,通過網絡權利尋租的非法產業鏈,控制了網絡輿論的導向,成為掌控互聯網信息的隱形“黑手”。有部分涉案人員甚至放出“豪言”:我們可以讓網民只看到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信息。
根據《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不允許在網絡上提供有償刪帖服務。如果網站工作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則觸犯刑法第385條規定,構成受賄罪。如果網站是私營性質,網站工作人員有償刪帖觸犯刑法第163條規定,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行賄人則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金鴻浩表示,涉案網站工作人員的行為,不僅違背了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觸犯了國家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侵害了公民的知情權,削弱了供職網站的公信力。2014年年底,朝陽區檢察院向涉案網絡新聞單位發送了《檢察建議書》,建議涉案網站與公關公司加強網絡發帖、刪帖的備案與審批制度;加強紀檢監督,做好網絡新聞工作者的警示教育;加強對網絡公關領域有償刪帖、發帖的整治力度。
(據《北京晚報》)
鏈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為期半年專項治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
國家網信辦1月21日宣布, 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啟動“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為期半年。
據國家網信辦副主任彭波介紹,本次專項整治在案件查辦工作中,將做到“四個堅決查處”:一是對互聯網管理隊伍清理門戶過程中發現的“內鬼”堅決查處;二是對投訴舉報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案件堅決查處;三是對敲詐行為頻發、社會影響惡劣的網站和賬號堅決查處;四是對黑網站、假記者、假新聞堅決查處。
記者從設在國家網信辦的“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協調組辦公室了解到,專項整治將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和網站,派專人24小時值守,歡迎群眾全程監督。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專門開設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專區,公布了6項舉報重點,設立了獎勵機制,舉報最高獎勵為5萬元。舉報電話是12377,舉報網址是www.12377.cn。
四類敲詐亂象
合法網站亂象叢生。通過開展批評性報道要挾涉事地方黨政機關和企業,索取“宣傳費”“贊助費”“合作費”等。
非法網站招搖撞騙。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國家機關或社會行業組織名義,打著“輿論監督”等旗號敲詐勒索。
非法網絡公關蔓延成風。一些合法注冊的廣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劃公司,實際業務卻以有償刪帖等非法經營為主,以行賄等手段進行刪帖,借機牟取巨額非法利益。
互聯網主管機關個別干部監守自盜,內外勾結,參與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非法活動。
六項舉報重點
1.互聯網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與網站、公關公司或個人勾結串通,實施網絡敲詐、有償刪帖的行為。
2.網站發布或集納負面信息,直接或者通過公關公司以刪帖為條件,索取財物的行為。
3.網站、社交網絡賬號或公關公司以傳播負面信息為要挾,向企業或個人以廣告費、合作費、贊助費等為名,索取財物的行為。
4.網站以合作為名,將地方頻道外包給公司或個人,收取承包費,為網絡敲詐、有償刪帖提供平臺的行為。
5.以網絡維權、監督、揭黑為名,開設非法網站或社交網絡賬號,集納負面信息,通過發帖、刪帖索取財物的行為。
6.冒用各級黨政機關或社會組織名義,以及以“中國”“國家”等為名頭開設虛假新聞網站、行業網站和社交網絡賬號的行為。
(北京晨報/張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