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14日上午,四川省邛崍監獄服刑人員多功能大廳里,一場由服刑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正在上演。在悠揚的樂曲中,一個孔子模樣打扮的服刑人員朗誦著《論語》里的經典名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從幕后走向臺前,從古穿越至今,為在獄中服刑的3名人員傳授孝道。
4名服刑人員含著熱淚表演的情景劇《夢》,動情的演出和從心底發出的吶喊,感染了臺下的上百名服刑人員。此時,在舞臺幕布的后面,該劇的編劇、服刑人員鄭雨(化名),紅著眼眶,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曾經是國內某知名大學法學院的刑法學在讀博士,因容留、介紹賣淫罪,3年多前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一個學法之人為何知法犯法?記者在演出結束后,與鄭雨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學法犯法痛悔對不起導師
29歲的鄭雨,高個子,戴著一副眼鏡,言談舉止頗有禮貌。“我是2011年7月拿到博士錄取通知書的,是當年學校僅有的兩個博士保送生之一。”采訪中,鄭雨談到自己的學業時,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自豪。
鄭雨出生于遼寧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從小父母離異,他隨母親長大。“我上大學之前在班里的成績屬于中等,直到經過努力考上碩士研究生之后,我的成績開始在班里拔尖。”鄭雨說,為了減輕母親供他讀書的壓力,他拼命鉆研學術,不僅在國內核心和省級以上期刊發表了十幾篇專業論文,還拿到了學校的一等獎學金,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
鄭雨說,2011年9月入學后,他靠一個月1000元的補助勉強維持生活。“過重的學習壓力和科研任務”,讓鄭雨的內心漸漸起了變化。“那個時候生活太單調、苦悶了,而且一貧如洗,雖然能夠繼續攻讀博士讓我很激動,但是內心歸于平靜后,還是對未來感到迷茫。”
開學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鄭雨認識了校外一家酒店的老板。“他很看重我的學歷和文筆。”就這樣,鄭雨開始協助老板在網上發布招攬色情交易內容的文章,每招攬一個顧客,他有20%的提成。“當時就是為了賺快錢,內心浮躁,壓根沒有考慮過后果。”對于犯案的更多細節,鄭雨低下了頭,不愿多談。沉默片刻之后,他輕聲告訴記者:“我是研究刑法學和犯罪學的,自己卻走上了犯罪道路,特別對不起我的導師。每年教師節,我都會給他們寫信,很想念我的恩師!”
母親探監時他跪倒在地淚如雨下
從曾經的天之驕子淪為階下囚,鄭雨剛入獄時極不適應這種身份的轉變,整天垂頭喪氣。管教民警先是找他談心,然后送給他一本《弟子規》。鄭雨起初不以為然,覺得這就是兒童啟蒙讀物,不過,他還是花了一周時間,把《弟子規》全文背了下來。
入監教育結束后,鄭雨開始投入到服刑改造中。“我的勞動技能很差,縫紉機怎么也踩不起走。”鄭雨說,當時,他的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在管教民警的耐心幫助和開導下,鄭雨也說出了壓抑很久的心里話:“《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因為我的年少輕狂,讓母親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母親退休了還在外面打工,給人家做飯,就為了給我匯生活費。”
在監獄方的協調下,鄭雨的母親從東北老家不遠千里來到四川探監。“母親腿腳不好,為了來探望我,轉了5次車。”看到明顯憔悴蒼老了許多的母親,鄭雨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如雨下。從那以后,他開始調整心態,向其他服刑人員請教,不斷提高勞動技能。空余時間,他就給母親寫信,匯報自己的近況。
3年多來,鄭雨母親寫給兒子的信件,已達50多封。“最近一封信是母親叮囑我,天氣涼了,注意添加衣服。”鄭雨哽咽著說,母親每次來信都會鼓勵他好好改造,爭取減刑,卻從不說自己的生活有多艱難。“到現在我才明白孝道與身份無關,與財富無關,而是與內心相連。”在鄭雨看來,獄中的很多服刑人員除了不懂法律,更多是如他一樣,缺乏道德修養和法治信仰。
據邛崍監獄監獄長孫小虎介紹,鄭雨在監獄內部的改造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文章,與其他服刑人員分享自己的改造心得。鄭雨說,自己通過學習《弟子規》《三字經》《道德經》《論語》等傳統國學經典,開始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思維去思考問題,認罪、悔罪。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詩歌朗誦會上,許多服刑人員在誦讀到“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時,紛紛流下了悔恨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