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老人發帖征“睡友”
“獨居老人,女,83歲,身體健康能自理,因子女均不在身邊,現征集‘睡友’一名,免費提供住宿,并給予500/月的報酬。只負責晚上陪老人說說話,解解悶,在老人出現突發情況時,撥打緊急求助電話。對老人的任何突發情況,均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
2014年3月10日,52歲的張春萍在網絡平臺“青島論壇”上閑逛,發現了這個帖子。帖子的后面,附有求助老人的幾張照片。照片中一位精神抖擻的老太太獨自坐在沙發上,面前擺著針線,手腳看上去很利索,只不過背景很雜亂,顯得老人異常孤單。
張春萍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在青島一家國企上班的她,因為單位離家較遠,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時住在單位宿舍,也時常覺得孤單。這則征“睡友”的帖子讓她心中一動,老人的家剛好離單位不遠,也許她可以應征,她在乎的不是錢,而是和老人一樣尋個伴。張春萍立即跟老人聯系,并約好時間去“面試”。
第二天下班后,張春萍步行到了發帖老人家。這是一套兩室一廳的老房子,家里堆滿了雜物,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霉味。老太太姓曹,83歲,企業退休干部,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住在青島市區,兒子定居北京,只有逢年過節才回來看看。
家里來了客人,老人高興地忙前忙后。張春萍很不解地問:“阿姨,你兩個女兒都在青島,干嗎不讓她們來陪你,或者你搬去和她們住。”老人嘆了一口氣:“她們都忙,沒時間。”老人說,她曾跟兒子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但因為不適應那邊的天氣老生病,兒子只好把她送回來,讓兩個姐姐代為照顧。可兩個女兒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白天,她可以在小區樓下跟老人們聊聊天,時間能打發。但晚上卻很難熬,老人睡眠不多,半夜里總是醒來好幾次。每次醒來,她都只能坐在沙發上發呆。
曹老太太告訴張春萍:“前段時間,我們這附近有個老頭半夜突發心臟病去世,因子女不在身邊,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人發現,多可憐!我心臟也不好,每天都需要吃藥,你也知道年紀大了腦子就不好,經常忘記吃,而且還老犯頭暈。我就在家琢磨著怎么辦,既然家里房子很空,我想找那么一個人,每天晚上能陪我說說話,提醒我吃藥。”張春萍拍拍老人的手,她很能理解老人的想法。都說老人如孩子,她們怕的是遇事時身邊沒人。
曹老太太一眼相中了張春萍,覺得她是本地人,歲數也合適,懇求她能答應來做“睡友”。張春萍表示回去跟丈夫商量商量。
從老人家里出來后,張春萍立即給丈夫打了電話。聽她說完事情的原委,丈夫說:“83歲的老人,很容易出現突發情況,要是出了事怎么辦?即使現在都說好了,到時老人的子女糾纏起來也很麻煩。”張春萍覺得丈夫的顧慮有道理,如果要去當“睡友”,第一要跟老人的子女協商好,第二也要簽訂一份書面協議。
第二天再次和老人見面時,張春萍說了自己的想法。老人明白張春萍的顧慮,立即給兩個女兒打了電話。哪知道,女兒們以不安全為由強烈反對,可老人卻堅持己見:“我一個糟老太太,別人能拿我怎樣?一個星期7天,你們只有周末的時候才會來看看我,除此之外的6天,我一個人都不知道怎么過的。”兩個女兒知道母親心臟不好,怕她情緒太激動,只好同意。
曹老太的兩個女兒和張春萍見面后,張春萍主動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對方見張春萍言行舉止很得體,這才稍微放心一些,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了張春萍。
漫漫長夜不再難熬
半個月后,張春萍把行李搬到了曹老太太家。第一天下班后,她就急急忙忙地往老人家趕,路過菜場時,她自己掏錢買了一些菜。到了曹老太家,張春萍發現老人正在吃開水泡飯。她很心疼老人,以為老人怕花錢,可打開冰箱一看,里面全是新鮮的瓜果蔬菜。原來,每過幾天,老人的兩個女兒都會給她帶來一些吃的用的。
張春萍挽起袖子在廚房里忙開了,曹老太太幫著打下手。兩人一邊做飯一邊聊天,老人講了很多她一個人孤獨生活的事情,張春萍聽著聽著,鼻子一酸,然后笑著對老人說:“阿姨,以后咱們搭伴過,你就當我是你女兒,我也當你是我媽。”
原本,張春萍是想著跟老人睡一個房間,這樣老人有什么動靜,自己也能知道。可曹老太太怕她休息不好,堅持要求她單獨睡一個房間。拗不過老人的好意,張春萍住到了隔壁,但晚上都會把房門開著。
2014年4月21日,張春萍下班回來敲門,很久都沒人應聲,打家里電話也沒人接,她忙撥打了老人小女兒的電話。老人的小女兒趕到后,立即用備用鑰匙打開了門。進門一看,老人倒在了浴室門口,昏迷不醒。經過醫生搶救,老人醒了過來。原來老人是因為洗澡水溫過高,空氣不流通,導致心臟病突發而昏迷。如果沒被人及時發現,老人也許再也醒不過來。事后,老人的3個子女都感到后怕,尤其是老人的兩個女兒,對張春萍的態度變得更好了。
2014年5月6日,張春萍高興地買回一個小型錄音機,極力鼓動曹阿姨跟她一起學跳舞。10多天后,老人終于學會了一個舞蹈。張春萍領著她來到廣場上跳舞,兩人都跳得很開心。
有了張春萍的陪伴,老太太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次周末張春萍回自己家的時候,曹老太太都很舍不得,盼著她早點回來。而張春萍也放心不下老人,即使回了自己家,晚上8點也會準時給老人打個電話。曹老太太覺得自己很幸運,征“睡友”竟征來了一個女兒。
2014年端午節,曹老太太早早就忙碌起來,她特意邀請張春萍一家來做客。老人的兩個女兒也都來了,大家圍坐在一起包粽子,從未如此熱鬧。張春萍說,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自從住進曹阿姨家后,她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老人的孤獨,只要有空,她便會多回去看看父母。
更多空巢老人找“愛心睡友”
曹老太太和“睡友”建立的母女感情,讓很多人羨慕。一開始是小區里的一些老人紛紛效仿,后來這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很多空巢老人都想找個“睡友”。
24歲的山東濟寧女孩袁愛香大學畢業后,在青島一家財務管理公司上班。遠離家鄉的袁愛香,十分想念家人,特別是想念年邁的爺爺奶奶。她從青島媒體的報道中看到“睡友”張春萍的故事后,便也想去應征當“睡友”。很快,有人在網上跟她聯系,老人王奶奶今年75歲,患有糖尿病。第一次到王奶奶家,袁愛香有些緊張。但一番交流,袁愛香發現王奶奶很平易近人。因為擔心袁愛香下班急著趕過來沒有吃飯,王奶奶還特意留了飯給她。
袁愛香做了王奶奶的“睡友”后,每天晚上都會給老人按摩。邊按摩,一老一少邊聊天。王奶奶有糖尿病,每天都要吃藥。袁愛香每天上班之前都會把這些藥分好,看見王奶奶吃下去了才放心走。晚上睡覺前,她也會囑咐王奶奶吃藥。周末不上班的時候,袁愛香還會帶王奶奶出去玩。她還特地在網上查了患糖尿病的人應該要注意的哪些事項,應該要做一些什么樣的運動,學了教王奶奶做。
2014年6月初,“睡友”的故事經《青島早報》報道后,許多空巢老人給報社打電話咨詢征“睡友”的事。他們表示,愿意給剛出校門的年輕人提供一個住宿的地方,這樣一來自己有人陪著,孩子們也能省點錢。
2014年6月5日,青島市市南區紅十字會主辦了首屆“愛心睡友老人應急救護培訓班”,篩選了幾十位“愛心睡友”參加培訓。
記者在青島市區隨機采訪了一些路人,詢問如果家里有老人,是否愿意也為老人征一名“睡友”?大部分人持中立態度,反對的人表示:“現在社會上什么人都有,你哪知道征來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贊成的人卻說:“讓老人有個伴,遇到突發情況時身邊有個人幫著報警,作為子女也能放心一點。”
2014年9月,青島“愛心睡友團”成員增加至312人,共為200多名老人提供了“愛心睡友”服務。雖然個別老人與睡友之間有過一些小摩擦和不愉快,但不可否認“愛心睡友”的出現,給那些空巢老人帶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和笑聲。據了解,除青島外,沈陽、天津、北京等地,也都在考慮引進“愛心睡友”模式。
“睡友”的出現,也許是解決空巢老人精神空虛的一條新路子。可是,老人作為弱勢群體,他們容易輕信人,也沒有任何自保能力。反之,“睡友”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同樣也需要受到保護。如果有公益組織或政府機構出面協調組織這些事,制定一些更完整的條款,確保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應該是最好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