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電廠的運行控制為例,劃定能源管理工作的范圍,做好能源的利用規劃以及合理利用工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有利于電廠改進節能工作、優化節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能源管理體系;電廠運行控制;節能
1 能源管理體系的簡介
2000年,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率先制定發布了MSE2000《能源管理體系》,并于2005年、2008年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該標準適用于公共機構、服務行業、運輸行業和工業組織。2001年丹麥標準協會正式發布了DS2403-2001《丹麥能源管理規范》,該標準正式采用P.D.C.A理論,適用于任何組織。2003年,瑞典標準化協會發布了SS627750《能源管理體系說明》。2005年愛爾蘭國家標準局(NSAI)正式發布了I.S.393:2005《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此外,韓國、德國和荷蘭也相繼制定相應標準。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歐洲電氣技術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于2008年共同發布prEN16001《能源管理體系》(第一版草案)。2008年9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美國華盛頓確定組織編制能源管理體系國際標準ISO50001,目的是為全球的工業、商業、服務業等所有組織的能源管理建立一個框架,《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于2011年正式發布實施。ISO/TC242開始制定實施指南等系列標準,目前編制的配套標準包括《符合性評價-能源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機構及審核員能力要求》(ISO 50003)、《能源管理體系-實施、保持和改進指南》(ISO 50004)、《利用能源基準和能源績效參數測量能源績效-通用原則和指南》(ISO 50006)、《測量和驗證組織的能源績效-通用原則和指南》(ISO 50015)等。
2 能源管理體系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1)促進企業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節能管理制度、提高節能管理水平,同時還對企業其他方面的管理具有借鑒意義和促進作用,幫助企業步入高效、科學管理的良性循環軌道。(2)能夠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體系能夠有效促進企業開展能源節約工作,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經濟效益。(3)完善企業標準化體系。
3 能源管理體系契合電廠運行管理的特點
3.1 組織機構的有效統一與結合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的組織機構內容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及體系主管部門三個主要機構以及負責遵法貫標、能源服務產品設備采購、能源采購、文件管理、記錄控制、宣傳培訓、目標指標考核、能源管理實施方案、監視測量、糾正預防等部門;電廠現有運行管理機構中的廠長、能源管理負責人、節能辦、企管、采購、辦公室、人事、生產技術、調度運行、監察、財務等等部門現有的職責內容均能滿足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的組織機構內容。
3.2 三級管理文件的有效統一與結合
電廠的節能管理文件應分為三級:第一級即全廠的能源管理手冊;第二級即全廠各部門、各車間等二級機構的制度及工作程序文件;第三級即為相應的支持性文件,比如鍋爐運行日志、操作規程、檢修日志、培訓需求識別表、崗位人員能力考核表等。
而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的文件也為這三級管理文件,在編制能源管理體系文件時,可以在原有文件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完善和修改,形成有效的統一與結合,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三級文件。
3.3 節能活動的有效統一與結合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的相應節能活動包括:能源評審;確定能源基準;查找能源績效參數;制定能源方針、能源目標和指標;制定能源管理實施方案;宣傳培訓活動;合規性評價;糾正預防;內審;管理評審等。
以上節能活動可以有效的與電廠現有的能源審計、節能自查活動、能效對標活動、動態目標制定活動、小指標競賽活動、節能措施應用、年度總結等活動進行有效結合,增加活動的頻次和深度。
4 在能源管理體系中突出電廠運行管理的優點
4.1 突出電廠運行管理全過程控制的優點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覆蓋范圍為能源利用的五個過程:即能源的購入與儲存、能源轉換、能源分配與傳輸、能源使用以及能源回收利用五個過程。電廠這五個能源利用過程非常明確,并且在運行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全過程控制的內容。能源管理體系對這五個過程做出了更詳盡的要求,比如要求能源購入與儲存環節應對采購文件、儲存文件、能源供方的選擇、采購合同、數量計量、質量檢測、貯存管理等內容進行定期評審,將電廠運行管理全過程控制的優點進行了放大和完善。
4.2 突出電廠運行管理工藝技術設備成熟的優點
能源管理體系對工藝技術設備的要求包括:前期選擇時的設計、采購、選型,使用時的監視測量、能量平衡、效率測試、巡檢點檢、糾正預防措施、績效參數控制、小指標競賽、能源績效改進機會排序、能源管理實施方案等,以及指標對比、效果驗證、未來使用的效果變化等等內容。
而電廠具有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選型成熟的優點,這就便于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的各項工作,能夠按照能源管理體系的要求更加詳盡的開展運行管理工作。
5 在能源管理體系中糾正電廠運行管理的缺點
5.1 糾正電廠運行管理遵法貫標不完全的缺點
目前大部分電廠對于強制性法律法規的執行比較到位,但對于鼓勵性的政策應用不到位,沒有識別出具體條款。比如,對于風機、泵機組的運行效率并未進行定期的能效對標;對于國家、省、市的相關資金補貼、減免稅費等節能鼓勵性政策不知道、不考慮、不申請,應用不到位;僅有節能法律法規標準清單,并未識別出應當遵守的具體條款。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建立遵法貫標機制,要求定期搜集獲取、組織人員識別評價、不同層次的溝通傳達、保證遵守落實、開展合規性評價、改進優化等基本內容,同時還要求考慮鼓勵性政策和其他的相關要求(政府要求、客戶要求),寫入程序文件,同時將對鼓勵性政策的遵守情況作為對執行部門的考核內容。
5.2 糾正電廠運行管理節能技術進步機制運行不系統的缺點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建立節能技術應用和控制程序,要求明確負責節能技術搜集的部門,確定搜集頻率和渠道(如每周上網搜集、每半個月與節能主管部門或節能服務機構進行溝通、每個月與同行業企業進行技術交流等);明確規定節能技術應用前,應舉辦論證會議,參會部門包括決策層、生產技術、工藝設備、采購、安裝、監督審計、財務就節能技術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對能源使用的影響程度、對上下游工藝設備的影響程度等開展論證,若論證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還要求明確規定節能技術實施正常運行后,部門負責對于該節能技術的巡檢點檢、維護以及效果的驗證。以這樣一系列的完整的要求克服電廠運行管理節能技術進步機制運行不系統的缺點。
6 結束語
能源管理體系概念源自對能源問題的關注。能源問題現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障礙,發展需求與能源制約的矛盾喚醒和強化了人們的能源危機意識。一些先進企業將節能降耗融入企業經營理念中,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方面積極進行探索,采用系統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
我國于2009年出臺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旨在降低組織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標準。文章以電廠為例,劃定能源管理工作的范圍,做好能源的利用規劃,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通過運行實踐,證明能源管理體系是不斷規范用能行為、加強能源管理、減少能源浪費、達到持續改進目的的一種新型運行機制,促使企業達到不斷創新、持續改進的節能效果,可以做為向其他行業推廣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