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施工安全技術管理是在施工項目生產活動中,根據工程特點、規模、結構復雜程度、工期、施工現場環境、勞動組織、施工方法、施工機械設備、變配電設施、架設工具以及各項安全防護措施等,針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找出危險點,為消除和控制危險隱患,從技術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發生,確保項目安全施工。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創新,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施工安全管理不完善,對施工質量和施工效果造成了影響。因此,對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并找出相應對策這是刻不容緩的。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安全生產概念也被提出,安全生產建筑工程伴隨經濟發展得到了重視。我國建筑業安全生產基本狀況: 2005年全國共發生傷亡事故717938起,2006年共發生傷亡事故627158起,2007年共發生傷亡事故417423起,由此可知我國總體安全生產事故變化的趨勢是事故的總量繼續下降,但是安全生產事故還是存在的。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問題
1.1 施工人員施工心理狀態問題
一方面一些施工人員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違章操作并非一定會發生事故,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阻止事故發生,別人不一定會發現違章操作,抱著僥幸心理的人馬虎了事,貪圖方便,從而導致事故發生。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中,許多施工人員都是來自于農村,相對來說教育比較少,文化程度也比較低。而建筑施工,是一項技術性工作,對他們來說建筑就是干活就是打工,對建筑技術工藝要求知之甚少。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技術也一知半解,不能精益求精,覺得沒有什么需要學習的,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一旦遇到難一點、復雜點的就亂了陣腳,因此也導致了事故發生。
1.2 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為了規范建筑工程施工生產秩序,目前我國建筑企業相對完善了一系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文件,但是安全責任從上到下呈現下降的趨勢,一到施工現場那些完善的制度就變得形同虛設,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責任制不能夠做到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自覺地去貫徹執行,多數是應付各級各類檢查時,走過場,流于形式,才想起與之對應的管理條文。當然安全管理人員更不會貫徹安全制度和明確責任制、考慮時間、項目因素,更不會考慮到人員變動因素,還有安全責任,因此不能夠對所發生事件及時彌補,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施工進度停留,從而也影響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預算。
1.3 危險因素的存在
對建筑行業來說,施工過程中所涉及的設備、半成品、材料、施工機械、燃料、設施、機具等這些都存在危險。建筑施工企業的危險源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坍塌、機械傷害、起重傷害、中毒和窒息、火災和爆炸、車輛傷害、粉塵、噪聲、灼燙、其他等。施工現場內的危險源主要與施工部位、分部分項工程、施工裝置及物質有關。如:腳手架、模板支撐體系、起重吊裝、物料提升機、施工電梯安裝與運行,基坑施工,局部結構工程或臨時建筑失穩,造成坍塌、倒塌意外;高度大于2m的作業面,因安全防護設施不符合或無防護設施、人員未配備勞動保護用品造成人員踏空、滑倒、失穩等意外;焊接、金屬切割、沖擊鉆孔等施工及各種施工電器設備的安全保護不合格,造成人員觸電、局部火災等意外;工程材料、構件及設備的堆放與搬(吊)運等發生高空墜落、堆放散落、撞擊人員等意外;人工挖孔樁、室內涂料及粘貼等因通風排氣不暢造成人員窒息或氣體中毒重大危險源。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臨時存放或使用不符合格、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中毒意外;工地飲食因衛生不合格,造成集體中毒或疾病。
1.4 工作疲勞與作業環境不良
首先,在建筑施工的現場,施工人員因工作單調,簡單而重復產生疲勞。其次因工程需要加快施工進度而導致施工人員生理負荷、激烈動作和持久的體力和腦力的勞動,導致體力和腦力疲勞,不能很好完成工作。再次,作業環境不良,存在噪聲、粉塵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作業場地骯臟雜亂,光線陰暗這就使得施工人員不能處在良好的施工環境進行作業,可以說這些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對策
2.1 加強工程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安全培訓
專職安全管理生產人員不僅要懂得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和安全生產防護技術,更重要的是把這些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其他管理者和職工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掌握安全教育的基本理論,對員工進行定期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要注意方式,運用現實中的典型感染力使得工作人員獲得真實感受,使得工作人員都能保持安全素質和意識警覺性,全方位的保證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2.2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并行安全管理手段
應該建立相關安全管理體制,相應的管理體制更應該健全和完善。現在提出的有權責利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項目經理對工程管理及項目效益方面對施工方負責,同時其他部門主管及施工人員也會有自己應當的責任。采取法律手段規范安全管理、經濟手段促進安全管理、文化手段加強安全管理以及科技手段支持安全管理。
2.3 對危險源的有效控制
危險源確定后,對危險源進行系統危險性分析,建立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根據危險源的等級分別確定各級負責人,并明確他們具體責任。特別是明確各級危險源定期檢查責任。除了作業人員必須每天自查外,還要規定各級領導定期參加檢查。加強危險源日常管理,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根據其性質和嚴重程度按照規定分級進行信息反饋和整改。
2.4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改善環境條件
在工作效率開始下降或者在明顯下降之前,及時安排工作休息,這樣不僅大腦皮層細胞的生理機能得到恢復,而且體內蓄積的氧氣也會及時得到補償,因而有利于保持一定的工作效率。休息次數太少,對某些體力或心理負荷較大的作業來說,難以消除疲勞,而休息次數太多,會影響作業者對工作環境適應性并中斷對工作的興趣,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和造成工作中的分心,因此工間休息必須根據作業性質和條件具體確定。一般重體力勞動可以采取安靜休息,對于局部體力勞動為主的作業則應加強對稱部位的相應活動,從而使原活動旺盛區域受到抑制,處于休息狀態。
改善工作環境,科學安排環境色彩,環境裝飾及作業場所所布局,設置合理的溫度、濕度、確保充足光照,努力消除或降低作業現場存在的噪聲、粉塵以及其他有害有毒物質,創造一個整潔有序的作業場地。
3 結束語
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施工人員心理狀態問題、作業環境不良、危險源的存在以及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還有其他因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施工單位所需要做的是健全建筑工程當中的施工管理制度,做好安全培訓工作、改善工作環境、對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等。降低生產事故的頻發,提高政府形象,給招商引資帶來積極影響,提高工施工管理水平,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使建筑工程行業也會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楨,韓家寶,等.建筑施工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0.
[2]宋占峰,史耀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3(08).
[3]黃振健,陳麗萍.對施工現場安全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廣場,2009.
[4]宋云珍.論述如何加強建筑工程管理工作[J].四川建材,2007,37(6).
[5]郭建君,毛昌賢.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管理及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