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藝技術得到了有效提升,促進了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F代化建設對農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人口基數大,對糧食的需求量也較高,因此,只有提高和改進農藝技術,才能實現農作物產量最大化,保證國民生計,加快我國農業生產、改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促進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文章闡述了農藝技術的內涵,分析了農藝技術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農藝與農機之間的關系,同時就提高現實社會中的農藝技術展開探析。
關鍵詞:農藝技術;現實社會;重要應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們對農作物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必須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農作物產量的最大化,以保證國計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繼承前人生產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農業生產方法,促進了農藝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改變了農業生產環境和技能。
1 農以技術的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農業經濟占全國經濟的主要位置,基于此種情況,只有推動農業進步,發展新型農藝技術,才能實現農作物推動經濟的發展。當農藝技術發展到今天,各種新型技術書充斥著我國農業建設中,科學種植農作物,運用新的農業管理辦法,是農業的新要求,通過各類農業實驗,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因素,用在實現農作物最大化的生產上,滿足農作物生產。除一些內在因素外,還要對土、肥、光、溫、水、等各種不同外在因素加以處理,實現新型農藝技術,從而滿足植物的生長。
2 農藝技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 適當種植間隙促進了農作物生長
促進農作物生長還要考慮到作物栽培期間間隙的合理規劃,這樣才不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從而實現作物間隙合理化,間隙的寬與密會出現以下問題:(1)影響作物生長;(2)產量降低;(3)阻礙農作物的光合作用;(4)野草瘋長現象;(5)農作物間授粉困難。對此,農藝師要提前做好規劃,充分考慮農作物采光和空氣流通問題,以保證植物適當的空隙并促進生長。
2.2 改善外部環境增加了作物產量
提高農作物產量要多種因素,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外部環境因素,促進農作物生長。改變生長過程中,主要有外部環境和延長光照作用。因此,為了實現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我們有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光照、溫度、濕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環境因素。比如溫室大棚技術,它改變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光照時長、溫濕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機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實施控制,使外部環境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另外,通過適當的延長光照作用,能促進農作物的光合吸收,增加作物產量。
2.3 科學施肥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科學合理的施肥能夠改善農作物營養不良,起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作用。對農作物施肥時要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來施肥。人們應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資源浪費,另外,要實現有機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我國傳統的農民普遍更愿意使用化肥,但化肥過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土壤缺乏有機質極微量元素。因此,農藝技術人員根據農作物的具體生長情況采用合理科學的施肥方法,實現了農作物的豐收。
2.4 對病蟲害的防治保證了農作物的質量
植物出現病蟲害會造成減產和死亡,對作物的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人們對綠色食品質量的選擇。所以,農藝技術人員要積極采取適當方法治理病蟲害。人們常用的防治手段是利用化學藥品除蟲害,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卻會留下后患,農作物上殘留化學藥劑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目前,農藝技術人員聯合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和化學防治三種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其防治效果明顯,不僅保證了農作物的質量還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
3 農藝技術與農業機械的關系
農業機械的實施給農業發展和農藝技術的提高帶來了便利,也提供了有力保障,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農業機械水平的進步能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率,但要建立農藝技術與農機之間的密切聯系,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1)農以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操作和需要,精心培育出適合機械操作的新型農作物品種,使農業機械便于操作,解決了由于資金受限,技術缺乏等因素的困擾,從而滿足農業機械的可操作性。(2)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種植環境、地形地貌是影響農業機械開發的重要因素,緊密聯系農藝與農機的關系,發揮農機應用的最大功效。比如:我國南方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異,南方主要為丘陵地帶,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帶,如果把北方的農機應用到南方農作物種植中,顯然失去了它的應用價值。
4 我國農藝技術水平提高策略
(1)促進農機和農藝的高效結合。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促進生產率提升,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校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農業機械培育和改良新的農作物品種,使農機和農藝緊密結合,互相促進,達到我國農業技術的整體提高。
(2)農以技術人員是農藝技術的直接實施者,農藝技術的推廣主要還是依靠農藝技術人員,而且,他們是直接參與者,技術的高低水平決定了農藝技術的發展,改進了技術發展水平,在這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a.對于在農藝方面有所貢獻的技術人員,政府要給予嘉獎鼓勵,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才能深入基層開展研究工作;b.吸收農藝技術專業人員回鄉就業,運用各種方法留住農藝技術人才,提高農村農藝技術。c.設立農藝技術培訓體系,吸引愿意扎根于農村潛心研究農藝技術的高素質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提高農藝技術水平,實現農藝技術各方面工作的最優化。
(3)農藝技術涉及的內容包括農作物的選種、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農機應用等方面。因此,在選苗的時候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所需要的營養,采用有機肥與化肥聯合使用的施肥方式。另外,還要根據農作物的特性來規劃它的種植間隙。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應聯合使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等防治方法。
5 結束語
我國農藝技術不斷增長,人口數量逐年遞增,我國土地種植面積卻在不斷減少,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卻大大增加,這樣,提高農作物產量已經迫在眉睫,基于此種原因,只有通過培養農藝技術人才,促進農藝技術水平提高,才能真正使農作物的質量大幅度提升,達到維持國計民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春連.農藝技術在現實社會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3(16).
[2]段躍剛.農藝節水保肥技術在花生種植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3(12).
[3]張梅,朱廣文.農機和農藝技術結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討[J].農機化研究,2013,35(10).
[4]張連軍.淺談農藝節水技術[J].科技創業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