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園藝技術不斷進步,早酥梨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體系也在不斷的健全,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致力于該項技術的試驗示范及推廣應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種植生產基地,其核心基地所在村恒北村是全國聞名的早酥梨生產專業村,是國家級生態村,其早酥梨特色非常突出。早酥梨梨種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開始種植的,傳統樹形樹冠密閉,樹體高大,不利于田間操作,影響通風透光,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和口感,降低了梨果的商品價值,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果農的經濟效益,挫傷了果農生產積極性。
關鍵詞:三新工程;樹體改造;生草覆蓋;技術;試驗成果;分析
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選擇200畝早酥梨梨園作為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的試驗示范基地,技術實施后,早酥梨樹體受光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梨果品質顯著提高,標準化管理和機械化作業水平有效增強;通過梨園生草覆蓋技術,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了生態環境;通過新品種的引進,篩選替換品種;推廣早熟梨病蟲草害植保綜合防治;配套了灌排水系建設,生產綠色優質水果。通過技術實施,有效提高了果農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積極性,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保證了現代農業體系的有效發展。
1 關于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的分析
1.1 生產建設條件分析
(1)自然條件: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地處蘇北沿海,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4.1℃,最高氣溫39℃,氣候怡人。(2)區位條件:合作社位于蘇北沿海中部的黃海之濱,地處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經濟圈,屬于上海為中心的華東2.5小時經濟區,沿海高速、新長鐵路、204國道貫穿境內,一類口岸大豐港開通,距離市區3.5公里,大沈路、東寧路、春柳路與市區融會貫通,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3)資源條件:合作社所在村恒北村是國家級生態村,以盛產早酥梨而聞名,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產基地,有著三十多年的種植歷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核心區種植3800畝果園,產業特色明顯,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獨特,村水網密集、道路通達、綠樹成蔭、果實飄香、生態宜居。同時以恒北村為中心,依托早酥梨產業優勢,向周邊輻射,形成連片生產,形成了規模優勢和自然生態優勢。
1.2 建設內容分析
(1)早酥梨樹體改造技術:建立高光效樹形結構,解決果園內植株過密和樹冠郁閉問題。改變傳統大樹冠為小樹冠疏散分層形,通過落頭、大枝回縮、疏除內膛過密枝條等措施。(2)早酥梨果實套袋技術:改變果面光潔度,減少農藥污染,提高果實品質。用日本小林雙層紙袋或臺灣佳果雙層紙袋,在果實幼果期內完成。(3)早酥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采用物理和化學綜合防治技術,減少用藥數量。用殺蟲燈、黃色粘蟲板誘殺成蟲,用BT、阿維菌素等殺蟲劑進行化學防治,減少農藥殘留。(4)灌排水系配套技術:采用深墑降漬,減少土壤及空氣溫度,建設排澇站防止梅雨期間溝河水位上漲和地下水位增高。(5)果園生草覆蓋技術:在果園內間種紫花苜蓿、蠶豆,春秋季深翻增加土壤有機質。收集麥草、稻草、菜籽稈等植物殘體在果實幼果期至采收期間全園覆蓋,防止雜草,保持水分,增加土壤有機質。(6)品種更新技術:早酥梨園品種自身原因,果實品質無法形成高檔果品,且果實木栓化無法根治。引進一批日系、韓系優質品種進行試驗、品種篩選,選出適合我鎮生長的品種,通過高接換種,培育大苗建園等措施發展優質早酥梨基地。
2 關于早酥梨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試驗成果的分析
2.1 推廣的關鍵技術措施和取得的技術成果分析
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主推了樹體改造、果實套袋、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果園生草覆蓋、灌排水系配套和品種更新等技術。建設了試驗示范核心基地200畝,應用新技術、新模式,生產安全優質果品1000多噸,實現經濟效益250萬元;組織開展了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5期、540人次,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早酥梨樹體結構改造、果園生草覆蓋等栽培生產5000畝,促進農民增收2400萬元;引進梨果新品種6種;完成注冊“恒北早酥梨”地理標志商標一個、“恒北”牌商標7個和“美滿”牌商標1個。
2.2 解決的生產技術問題分析
該合作社早酥梨樹種種植于上世紀80-90年代,傳統樹形樹冠密閉,樹體高大,不利于田間操作,影響通風透光,導致果實品質下降,果面光潔度不佳,果銹嚴重,大大降低了早酥梨的商品價值。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果農的經濟效益,挫傷了果農生產積極性。通過樹體改造,使樹體受光條件好,提高早酥梨品質,使梨果整齊度高、果形大、外觀好、品質優,利于銷售,增強早酥梨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果園生草覆蓋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順應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禁拋的趨勢,解決部分稻麥秸稈出路,改善生態環境。
2.3 形成的技術資料分析
通過技術實施,總結形成了一套早酥梨樹體結構改造、果園生草覆蓋等規范性生產技術規程,印刷并發放了相應的三新工程技術明白紙,制作了相應的多媒體培訓課件等。
2.4 推廣應用情況分析
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通過網絡平臺、報刊媒體和全國科普日等各種途徑,大力宣傳三新工程技術,宣傳梨文化;另外結合實際情況于2013年5月11日和10月19日、2014年3月22日、6月21日和9月20日分別舉辦了5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促進樹體改造、果樹病蟲害防治、果實套袋技術、品種更新技術和果園生草覆蓋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目標。通過培訓果農基本掌握了果樹樹生長發育規律,培養良好的果樹樹體結構,形成牢固的骨架基本技術,掌握果樹的樹體培養過程和改造技術。通過參觀了解了果園基本情況,對現有果園進行園地和果樹生長發育的調查,對現有果園加以研究和分析,讓村民對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有了一定的認識。完善了培訓制度,對參加培訓的人員登記造冊,并建立了嚴格的考勤制度,重點對培訓內容進行了考核,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2.5 合同考核指標之外的研究創新活動與進展分析
除合同規定的績效考核指標外, 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創新了宣傳模式,通過網絡、梨園風光征文、攝影大賽和鄉村游等活動,有效擴大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同時將社員培訓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省農廣校的涉農中專觀光農業經營專業培訓有機結合,既宣傳、推介了合作社,又使社員掌握了相應的專業技術。
3 技術示范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由于早酥梨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含量較高,而本合作社人員文化層次較低、水平能力有限,技術實施的前期遇到了一些難題。后及時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請教、學習,并邀請來本社舉辦培訓講座,同時將接受能力較強、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村官充實到技術實施小組,參與三新工程技術試驗示范,從而按時完成了技術示范和推廣任務。
下一步合作社將以核心基地為中心,將樹體改造及生草覆蓋技術向合作社推廣,輻射帶動全社3.4萬畝果園,再通過合作社將該項技術向周邊地區推廣;在品牌注冊方面,大豐市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將把注冊產品從現有的農產品注冊向所有商標保護性注冊甚至國際品牌注冊拓展,努力打造全國名牌產品。
4 結束語
通過對早酥梨樹體改造及其生草覆蓋技術的實施,示范區的設施水平有了大大提高,種植條件明顯改善,在良好設施條件的保證下,通過新技術的普及到位,早酥梨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農民種植收益得到顯著提高,品牌效應產生了質的飛躍。更為重要的是,本技術對周邊農戶起到了強烈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了農民學習應用梨園管理技術的能力,改變了農民的傳統理念,加快了早酥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